姜春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姜春雷艺术简历:
斋号四春草堂,1971年8月出生,江苏沭阳人,现定居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上海中西美术融合协会理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临帖数十年,涉及晋、唐、宋、明、清等诸多历代名帖,经名家精心点拨,渐悟得书法真谛。擅长行书,运笔浑朴劲健流畅,结体自然大放脱俗。
其作品曾获首届“希望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淮川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民族情”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当代经典”全国书画家精品邀请赛金奖。书法作品多次在《书法报》、《解放军报》、《新民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产。并被编入《中国书画名家大典》、《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等专业书刊。《新民晚报》、《东方城乡报》、《海外周刊》、《海上画坛》、《艺术在路上》曾作过专题介绍, 2010年度被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 。
姜春雷的书法艺术
外观存大气 内涵韵不同
——仲敬干
春雷,姜姓也,斋号四春草堂、利津轩。先是上海武警部队的军人,后转业,现供职于上海的文化部门,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位平凡,平常,过日子的这么一个人;但他独特的书法艺术,却包含一股不凡,不俗之真气,舒缓地律动在他的墨境中。
不凡:是指当下的书家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又一下子想不起来都有谁,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大家以外,还真的想不起来谁是谁!写书法家文本的,大概也没有不提“二王”和“苏黄米蔡”的。而我就不在这里乱吹春雷的书法怎么样了。
事实上,单就春雷本身,我们也可以不想;但他的书法,假若你见了,估计你会想不到,这么一个凡人,书法却是这样的飘逸和灵动。
书在字型,法在笔触,是春雷自然养成的书法习性。我看过春雷的书法创作:当墨随笔落时,或又飞越笔墨;笔墨收起时,或又在收起时,作轻快地回眸,把字的性质和性格,通过笔墨的轻松运行,恰到好处的把该收的收起来,该放的放出去。外观存大气,内涵韵不同,是春雷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符号。所以他在部队时,其书法作品就获奖不断,到地方后仍然佳作频频,这里就有他的不凡之处了。
不俗:是指淳朴的、天然的、原生态的。春雷的作品,大概就属于天然的,他不表演不做作,很好的保有了书法天真、古朴、浑厚的况味。所以,有时我想,艺术真是不应跟风,就单纯地让书写还以书写,不附加期盼,不设想名誉,老老实实的用笔法说话,总比什么大包大揽好,而春雷的书法不正是这样走俏的么!通常来说,不俗之人,自有他不俗之法门吧!
握一管羊毫,在烟火中从容穿行
——书法家姜春雷学书屐痕
身材干练而不臃肿,说话干练而不拖泥,喝酒干练而不耍滑……不用介绍便可以猜出八九分:他行伍出身,英武干练:这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却不知现在从事的是文化行业,更让你想不到的或许是——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不是枪剑,而是一管羊毫。
少年读书时便爱好书法,青年时当了兵,扛上了枪。军营生活是累并快乐着的,因为除了训练比武,还有书法呢。拾起零星的时光,握起毛笔,在报纸在宣纸上临帖,秦篆汉隶、魏碑唐楷、晋唐宋行书等等,无不十遍百遍地心摹手追、笔走龙蛇,那是一种怎样的畅快而幸福的事情啊。偶有书法比赛,小试牛刀,居然总被幸运垂青。于是乎,业余生活便几乎全部交给墨歌笔舞了。
后来,从军营转业到地方,脱下军装,从事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角色的华丽转身与工作的转型适应,这都不是事儿;唯有学书是初心不改、忠贞不渝的。可是,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仅靠自己的对书法理论与临帖的心领神会,也不过是井底之蛙。人到中年,又与社会书画界的不断接触,越发感到一种学书的紧迫感,于是乎,积极参加了上海甚至全国的书法活动:2014年,《美术报》整版发表了山东海瓷集团庆祝海瓷艺术诞生5周年的报道,其中在《感谢5年来给予“海瓷艺术”关心与支持的艺术家们》名录里,赫然有“姜春雷(上海)”的名字;2017年12月,“承·韵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布会”在沪隆重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作为邀请的嘉宾,姜春雷现场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功力:扑在画案上挥洒豪墨、笔底春风,伴着二胡声,写下苍劲有力的“承·韵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布会”的书法作品。2019年5月,《芳菲歌盛世——海派名家黄庆华花鸟画展在龙现代艺术中心开幕》一文中,我又见到了“姜春雷”名列在了“著名书画家”中;疫情期间,正好闭门写字看书,并保持与外界道友的联系,积极参加书法公益活动:2022年4月,他以一幅行书《养德》参加了“浦东云上艺术作品大展(第3期)——‘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抗疫作品云展”;5月,参加了“江苏宿迁在沪乡贤‘艺起守沪’”活动,执起艺术之笔,致敬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志愿者、值守人员等“最美逆行者”,以书画传递能量,以艺术汇聚合力,为战胜疫情共同努力!
视野开阔了,姜春雷感觉到山外山楼外楼,要想艺术精进,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工作之余,他总是游走于海上名家的书房之中,得到了高式熊、刘小晴、徐建融等名家的亲授。果然,名师指点,点石成金。姜春雷感觉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信心更足了。于是,参加了各级各种书法展览,获得了各种书法赛事的奖项,名头也多了起来。
记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姜春雷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满遭损谦受益,于是,他很低调很谦逊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书法艺术也是一条漫长的荆棘路,尽管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但是与古今那些大家相比,天渊泥云,非常惭愧。没有时间孤芳自赏,唯有紧握笔管,认真书写,不断感悟。2015年5月,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书画收藏家仲敬干撰文《外观存大气内涵韵不同——姜春雷的书法印象》先后发表在《中国美术报》《东方城乡报》上。
“他独特的书法艺术,却包含一股不凡,不俗之真气,舒缓地律动在他的墨境中。”(摘自《外观存大气 内涵韵不同——姜春雷的书法印象》)
握一管羊毫,在烟火中从容穿行。姜春雷学书屐痕,深深浅浅,自信有力地通向高远。衷心祝愿姜春雷兄,天道酬勤,书艺进入新境界。
——周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