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静 思 考 (2)
能跟这事儿搭边的大脑问题可是不少了,比如说什么记忆力丧失、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等。比如说它因为某种原因,记性不好,看了半分钟片头回头就忘了。先顺着记忆力丧失来推:它开头第二句里有一个“又”字,第三句里还有“几个月”的字样,还推啥啊,再推就翻了。那就剩两个选项: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会,我刚查了,人格障碍也算在精神疾病里头啊?那选项就只剩一个了。
顺水推舟,对号入座,这货的行为符不符合什么精神疾病的特征?先看看这货的行为:毫无预兆地激怒、富有敌意、情绪高涨、而且行事很明显没考虑后果。我根据特征找了一找,觉得这种最有可能:


除此之外,有相似特征的还有“双相障碍”,我们通俗叫“躁郁症”,可以不求甚解地理解成“抑郁症+狂躁症”,所以相关的特征也差不多。
提出推测必须要证明其合理,否则就是给人扣帽子,我们接下来一项一项比对。
先看大前提,情绪高涨或易激惹。再看括号,“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再看这货的操作。上来就骂,情绪绝不可能冷静,而且从措辞来看也挺激动的,斗志肯定很是高昂,情绪高涨有了;再看易激惹:截止到二月九日,有哥们反映说这货把找上门来的个体也拉黑了。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判定的理由,因为我们不能得知这货是在玩阿Q精神还是真的破防了。不过我们可以再看事情的开端:这货因为又刷到我了,于是就勃然大怒。这要还不算易激惹,那我这种“没脾气”的是不是就得算是自闭症了?相比于冷静轻松地做出当面素质跳脸这种行为,被激怒的可能性更是大些,所以他更有可能是易激惹。而至于前一种可能,那更是大有可说!不过这回主要是试证精神问题,所以先摁着了。
再看小条件。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带回到他的话,他是“刷”到我的,那么他很可能当时只是在闲着刷视频,就跟“抖”“快”的受众一样,精神比较散漫,自然不是集中。仅看见了我一眼就兴师动众过来跳脸了,把注意力迅速激烈地投到了我身上,这当然是注意力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这货的号是一月才开的,找不多太多的发言记录。但是直到8号这货被集体家访之前就没人理他,说明这货直到8号找过来之前就没什么同样引人注目的行动——即骂了一堆话出来。拿这货在我这的德性跟不在我这的德性比,这显然是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促迫等),(后略)”,这货说的话确实咄咄逼人,但我又不知道他当时骂架的时候键盘敲得多快。说实话,我认为一个键盘使用熟练的人,两分钟打出那四句属实绰绰有余,但纯从可能性来说,一个人骂架的时候还慢条斯理的摁键盘确实有点扯淡。从这一点的判定来看,这货更有可能符合条件。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虽然这货没有评价自己,但自我评价这东西可没这么狭义——一个刚进这片地界的人,瞅一个人不顺眼就揪来骂一顿,这已经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程度了。太不把别人当回事,就是太觉得自己是个东西。这么推来,这一点是符合的。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这个证据确实不足,故不足以证明什么,⑦亦然。
“⑥鲁莽行为”——一目了然,不言自明。
好,顺下来看看。①②④⑥从现象上来看符合,③推测符合,⑤⑦证据不足,无法作出结论。不过在两个大前提都符合的条件下,满足三个小条件就能够做出判定了,这货符合4~5个。
当然,如果想掷地有声地下定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货绑去精神病院,来个全面检查,但我们没这强制力,只能用现有的条件做能做的事。而用现有条件进行盘推理判断的结果——之一——就如上。“结案”。
但这个“案”结了不代表事儿就完事了。我们要的是列出各种可能。我要是掰扯了一大通,说“这货是个精神病!”就完事了,那明显是在给那货扣帽子。这当然不行,我们要实事求是,并讲究程序正义。我说你可能是有这毛病有那毛病,你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也有可能全有。
我吃完午饭(2月10号)又去查了查“人格障碍”这个词儿,虽然道听途说近年的研究认为人格障碍算是精神疾病,但:
确切的说人格障碍是一种独立的精神障碍。不是人们通俗所说的精神病,与人们日常所说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等不同。人格障碍是正常人格特质的病理性增强。
——https://www.youlai.cn/ask/701372.html,“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吗?”
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但是不属于精神病,且障碍范围很广泛。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出现,伴有感情和活动的异常。
——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6749813686737309343,“人格障碍是不是精神病”
所以还有人格障碍这么一种可能。先让我们看看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对人格障碍的一般标准:
(1)个人的特征性和持久的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文化规范,伴随认知(如感知和解释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情感、冲动控制、欲望满足、与人相处的方式等领域中一种以上发生偏离;
(2)这种偏离广泛存在,行为难以矫正,以及在大多情境中社会适应不良或功能障碍;有个人痛苦或对他人有不利影响;
(3)这种偏离稳定而长期存在,通常开始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偏离的行为不是因为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4)偏离行为不是因为脑损伤、疾病或功能障碍;
(3)和(4)值得留意,因为要是按照这个标准,“脑子有病”——有某某症,则不算在人格障碍内。这个跟一般的精神病倒是真的划清了界限。但我们又没那个权限去搜集这样的信息,所以我们先看(1)(2)。我就不一一拿出来比对了,各位照着我开头贴出来那张聊天记录玩连连看吧。(实际上是我想摸了
但是这结论却不能落地。首先(3)和(4)若不成立,我们就无法确认这货到底是精神疾病还是人格障碍——在ICD的标准里,人格障碍和“精神病”貌似是对立的。而且就算(3)和(4)成立,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判定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找另一个标准: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1)明显偏离了患者所在文化所应有的持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类型,表现为下列2方面以上:
①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②情感(即:情绪反应的范围、强度、脆弱性、和适合性);
③人际关系;
④冲动控制。
所谓与文化期望不一致,是用于强调某些行为从亚洲文化角度看是异常的,而从另一种文化角度看可能是正常的。
(2)这种持久的类型是不可变的,并且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很多方面。
仅限于个人生活一个领域的不适应行为模式,不可能是由于人格障碍所致。人格障碍涉及到大多数社会情境中特征性的日常行为方式。
(3)这种持久的类型导致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这里既可以是内心痛苦也可为功能损害,某些不适应的人格特质仅涉及到轻微损害,但有严重内心痛苦,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本人不在乎,但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4)这种类型在长时间内是相当稳定不变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
换言之,DSM-IV标准不承认成年开始的人格障碍,至少必须始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ICD-10更加严格,表明他们“总是出现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行为模式具有稳定性,而不是发作性,对于年轻人如果他们不适应的行为开始于18岁,则应谨慎使用人格障碍的诊断,在短时期内的不适应行为模式可能是反映情境性或不久会消失的发育期反应。
(5)这种行为类型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6)这种行为类型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颅脑外伤)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我自己照这个玩了一波连连看,虽然后边的条件很没谱,但尤其是(1),这货是全中了。即使我们不能以这些条件确定这货是不是这种情况,但我们不妨拿着现成的条件来推测一下,如果这货真是这种玩意儿,那他得是个什么样。另外作为一些辅助材料,虽然不能一锤定音,但多少有点借鉴价值:
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由于有突发性,类似癫痫,所以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 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伤害他人。因此,一般的治疗没多大效果。很多精神病学专家认为用药物治疗冲动型人格障碍有效果,而且比心理治疗效果好得多。
这种人在情感上极不稳定,易激怒,常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特别严重的是易于发生暴力行为,不考虑行为的后果,以致出现伤人或自伤。工作中无计划性,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生活无目的。人际关系不稳定,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百度百科“爆发型人格障碍”:表现
①高度攻击性,……
②无羞惭感,……
③行为无计划性,……
④社会适应不良……
这类人在幼年往往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漫游、反复饮酒、性放荡、说谎、破坏公务、偷窃、违纪、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成长后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对人不坦率,缺乏责任感,与人格格不入;法纪功能较差,行为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和情感冲动所驱使,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自私自利,自我评价过高,狂热但不动人的行为;对挫折的耐受力差,遇到失利则推诿于客观或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或引起反应状态;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经常更换职务;缺乏良知,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觉知;缺乏悔恨感与羞惭,不能吸取经验教训;多种形式的犯罪,趋向伴发药物或乙醇滥用。
——百度百科“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疾病特点、临床表现
但是,各位,我们把诸多可能都摆在这,却几乎无法敲定说,这货一定是某种类型,但把这些东西搬出来,这货的表现都搭点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货有可能是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种,甚至不止一种。
截止到现在,我已经搬完了我调查所得的所有线索,推断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