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辩论史上最经典的战役——2001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正方:武汉大学队(蒋舸、袁丁、余磊、周玄毅)
反方:马来亚大学队(陈勋亮、陈锦添、陈政鞃、胡渐彪)
评审:许廷芳、赵令茂、钟志邦、郭振羽、王健
正方一辩蒋舸: 失乐园和孟子→人之为恶,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诱惑使人迷失良知
外在诱惑→钱(万恶之源)
原因:1.钱具有与任何商品进行交换的现实合法性(财富象征、一般等价物)→效用无限性
对金钱占有有限→占有有限性(二者构成矛盾)
2.商品领域和非商品领域(非商品→商品化)
物质财富象征、精神价值筹码
权利地位、贞洁名誉、人性尊严、天理良知
引用论证:莎士比亚: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混淆是非、颠倒乾坤的无边法力)
→种类繁复、数量极多的罪恶
3.人对钱的崇拜还异化了人与钱之间的关系
钱本应是工具,但被人异化成了上帝(成为钱的奴隶)。
一段举例:金钱的危害
反方一辩陈勋亮:1.钱是否是目的→奉公守法追求钱
2.钱有时不是万恶之源是因为有法律制约→法律是制约钱不赚还是制约行为准则(隐含倾向在后者,从而推导出钱不是万恶之源)
下定义:钱: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不具备主动性的交易媒介)
恶:价值上的破坏、行动上的破坏
源:事情的起源和根本
钱是万恶之源=一切恶的根源由钱导致
万恶之源两个特性:1.钱如何全面性涵盖一切恶源
2.钱不能够具有源的根本性
如果说钱是万恶之源:1.世间恶成千上万,用单一的钱如何解释?
2.钱的起源错综复杂但无法归类成一个源头(是不是嘴瓢了,个人感觉这个应该强调的是恶,这样的话和第一条可以形成递进关系)
3.萨特:选择权利(自由意志)
不应该把一切恶的罪行都归咎与钱(君子与小人求财方式)
4.为何用万恶之源行善?陈六水先生创办南大、大水灾慷慨解囊→恶源如何结出善行?
正方二辩袁丁:1.万是一切→《辞海》、《词源》、《说文解字》:万没有一切的意思
千辛万苦是否是一切的苦→一切的苦?
钱是万恶之源:钱能产生数量极多而且品种繁复的恶行(正反双方在定义上有分歧:万和万恶之源,即是量多还是全部的关系问题)
举例:1.罗马帝国、《圣经》:“让有钱的人入上帝的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近代美国与黑奴、荷兰与东方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法国人不给予童工爱→钱
2.古巴比伦、阿巴斯王朝
3.中国古代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反方二辩陈锦添:1.万恶是否仅贪钱一种?【一定程度上回归反方一辩】→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大部分不同意、偶尔同意
2.对金钱追求无限而占有有限,因而金钱是万恶之源→对道德追求无限占有有限(个人疑问:道德是可以量化的嘛,如果可以如何量化?)→健康、爱情
举例:美国、大马事件
3.价值的非理性违反(踢猫狗是因为猫狗欠你钱?)→很多恶不在于钱
正方三辩余磊:1.万万不可:万→副词
万恶之源:万→形容词
2.解释对方举例:麻原彰晃、家庭暴力(创设情境来解释)、仇恨、吴三桂(造反)
3.政治(权钱交易)、经济(假冒伪劣、打击竞争对手)、日常生活
引用:巴尔扎克
反方三辩陈政鞃:1.万全之策、万无一失、万有引力、万物之灵→全部
2.从钱有诱惑力类比到女性的美
3.贪钱 贪or钱
贪的种类众多,因而那些贪的事物是否是万恶之源
4.大多数的恶即使和钱有关系,也未必是恶的必然导因→追求方法和手段
恶源如何结出善果?
钱没有主观能动性,因而不是万恶之源
自由辩:大乱斗,真的强
反方四辩胡渐彪:驳论:1.万不止全部,但是万恶之源不能拆开理解
2.人无恶性,是钱诱导→贪婪、兽性
论点:1.钱本身等价交换所以是万恶之源
2.钱是否是精神价值
3.目的和工具(目的和原因)的区分:从哪儿来和到哪儿去→中性体
追求钱的途径不同→推善推恶→不是万恶之源
(一半论证自己立场,一半论证对方立场)
掩盖善而看恶→恶的分类→有钱的参与是否一定导致恶→指出对方论证方式的问题
正方四辩周玄毅:1.万九种意思:五种名词,一种数词,三种程度词(种类繁复、数量极多恶行得证命题)→归根究底还是两方对辩题的定义不同,因为如果定义成一切对于正方就很难辩论
2.人的本性问题
3.举例(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