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长孙无忌 字辅机

2022-09-20 17:56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长孙无忌 字辅机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祖父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侯。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氏先世是鲜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汉化时改为长孙氏,世为魏室重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孙氏是是李渊家族夺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太宗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太宗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的亲舅。
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又有谋略,少年时即与李世民交好。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在长春宫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征讨。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历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司空,功勋卓著,又是外戚,是太宗最信赖倚重的大臣。虽然位极人臣,招致议论,但唐太宗多次表示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屡加恩宠。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名列第一。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唐太宗欲立晋王李治,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密议,长孙无忌表示支持,次年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危,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唐高宗继位,拜无忌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扬州都督,主持朝政。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事泄,无忌为稳固高宗帝位,以谋反案诬陷吴王李恪,李恪与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一同被杀。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坚决反对,招致武后仇恨。许敬宗希旨,诬构无忌谋反,高宗削无忌爵,流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659年被逼自缢死,天下哀之,虽然不久后他的子孙就被召回仕官袭爵,但长孙一族由此衰败。唐肃宗时,下诏追复无忌官爵。无忌有诗三首留于后世。






统帅 D
(无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
武力 D+
(不详。)
军谋 C
(无忌雅有武略,常从太宗征讨。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之,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智略 A
(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乃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事成,功第一。太宗尝谓曰:“卿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临卒,太宗顾褚遂良曰:“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尔辅政,勿令谗毁者害之。”后无忌位当元舅,数进谋议,高宗无不优纳之。然帝欲立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竟不从。武氏心甚衔之,使许敬宗诬构无忌,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去其官爵,流黔州,寻逼令自缢而死。)
内政 A
(长孙无忌为宰相三十年,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贞观时,太宗欲与诸功臣世袭刺史。无忌与房玄龄等上表辞之,于是遂止。永徽初,无忌等共撰定律令格式,旧制不便者,皆随删改。参撰《律疏》,成三十卷,颁於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时无忌与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高宗亦宾礼老臣,拱己以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既二后废立计不合,奸臣阴图,高宗暗于听受,卒,以屠覆,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魅力 A-
(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储闱,力安社稷,勋庸茂著,终始不渝。及黜废中宫,竟不阿旨,报先帝之顾托,为敬宗之诬构。嗟乎!忠信获罪,今古不免;无名受戮,族灭何辜?然使长孙不逐江夏、害吴王,其盛德可少訾乎!)


全史人物评鉴-长孙无忌 字辅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