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2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直属国有企业面试:“老漂族”占比不断扩大
“老漂族”是指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据调查显示,“老漂族”占比不断扩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尚优解析】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与日俱增,老年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原本,老年人流动性较低,喜欢在一个城市度过一生,但现在为了儿女开始奔波漂泊。这类“老漂族”给孩子们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降低了生活成本,稳定了家庭大后方,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些烦恼。
其一,公共服务壁垒:异地就医报销难,无法享受新城市市民化待遇,户籍地待遇无法同步,政策落实差异化大。
其二,精神活动匮乏:缺少家庭关注,社交困难,同龄朋友圈较少,代际隔膜,公共生活中逐渐边缘化陌生化。
其三,往返过程困难:购票方式单一,往返需求大,往返时间一般在节假日出行高峰,独自出行危险系数较高。解决“老漂族”烦恼是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敲门砖,我建议做到同步、改革与联合并重:
其一,同步待遇,服务均等:针对异乡工作家庭设置老年档案,详细记录家庭信息及老年人身体状态,子女更换城市工作后登录市政府个人账号即可同步信息,子女工作三年以下按户籍地待遇,子女工作三年以上按本地市民化待遇,增设就医线上报销渠道并宣传。
其二,改革窗口,重视适老:落实适老化政策,机场、车站及医疗服务场所设立老年窗口,保证老年人可优先购买车票、就诊等,在购票大厅及分岔路口安排爱心专员,及时为老年人解决问题,同时将问题记录在案并归纳整理,车站及机场医务处每天补齐急救药品。
其三,联合活动,找回自我:社区联合老年大学及老年活动中心举办联谊会,开展外出采风,拓展同辈社交网络,举办数字课堂,教学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开展兴趣类公益课堂,如葫芦丝、国画等,定时更新精神领袖故事,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对于当代社会重要性有目共睹,善待“老漂族”已刻不容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是我们传承千年的社会期望。只有全社会通力协作,打造鼓励生育的供养条件,三胎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人口结构优化也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