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6.2 动机与效果

2023-06-06 10:4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动机与效果


  动机指人们实践活动的主观愿望。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人们在行动之前,首先产生某种动因,也就是通过行动要到达的目的,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然后按计划去行动。人们的任何行动都受到一定的动机支配,但是人们支配行动的动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受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效果是指实践的客观后果。人们在实践活动之后,有时能按着原来的计划,达到一定的目的,收到一定的效果。有时虽然动机很好,但确因某种因素而不能达到原来的目的,或因方法不当收到相反的效果,这都是可能的。

  唯心主义者只强调动机,否认效果,机械唯物论者只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辩证唯物主义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认为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的统一,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又是检验动机的标准。因此,判断任何事情都应当既看动机、又看效果。但由于事物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又由于主客观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所以有时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力求做到主客观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这里所说的好坏,究竟是看动机[i],还是看效果[ii]呢?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iii]


注:

[i] 主观愿望。

[ii] 社会实践。

[iii]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0页。

《哲学小辞典》6.2 动机与效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