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抡语】第六章:雍也篇

2022-07-17 10:12 作者:再世儒帮工作室  | 我要投稿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翻译】


 孔子说:“冉雍我也可以把他打得低头忏悔。”(原因见后文)


【注释】


 雍也:孔子的学生,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性格倔强。


 面南:低头。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翻译】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被我简简单单地给解决了。”仲弓说:“万一他是因为尊敬你所以不还手才导致你能简简单单的解决他呢?你就不能让他成为你的手下吗?这样不也可以吗?你这样简单的打死他也显得太枯燥了,能不能用点没那么简单的招数?”孔子说:“仲弓你在教我做事是吧!啊?”


【注释】


 子桑伯子:鲁人,事迹不详。


 民:让某人成为手下。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翻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的武艺最强?”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武艺最强。没有人能活着生他的气,他打人也基本不用第二招。只是他不幸死的太早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见到我认为可能扛得住我一拳的人了。”


【注释】


 颜回:孔子的学生,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


 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亡:同“无''。


 好学:武艺高强。


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翻译】


 子华一个人被孔子派去打败齐国,冉有替母亲完成心愿请求孔子让他一起去把齐国磨小米一样细碎。孔子说:“他与你比就是个饭桶。”冉有还是想去,说:“可是齐国只有我三分之一的实力。”冉有说自己能磨出五秉的渣渣。孔子说:“我只是想让他去练练手,他一只手只能托起最肥的马,一拳下去,热浪只能点燃对手轻飘飘的衣服。而我可以在喘口气的时间里把他打成之字形,军子深处周朝没有必要急着用这么弱小的国家练手。”


【注释】


 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鲁国人。


 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粟.小米。


 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指饭桶。


 庾(yǔ):古代量器,二斗四升为一庾。


 秉(bǐng):古代量器,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


 继富:继承财富,军子以武力作为财富。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翻译】


 原思想与孔子比武并战胜他,他一次性扛来了九百斗像小米一样细碎的渣渣给孔子看,然而还是被孔子拒绝。孔子说:“你拿这么点的人就想和我做比较吗!”


【注释】


 原思:孔子的弟子,七十二宗师之一。


 宰:战胜。


 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单位的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此处指把好大好大一片地方的人都磨成了渣渣,说明没少练。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翻译】


 孔子对仲弓说:“我拉来的这头宠物牛是耕牛里力气最大的,皮毛是红色的,两角整齐而且极其锋利,虽然告诉你们不要伤害它,但是你们这些可以铲平高山改变河道的人真的不会不小心弄死它吗?”


【注释】


 子谓仲弓:有两种解释,一是孔子对仲弓说;二是孔子对第三者议论仲弓,今从前说。


 犁牛之子:耕牛里面的第一名。子:第一。


 骍(xīng)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骍,红色。


 舍:不小心。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翻译】


 孔子说:“颜回呀,三个晚上就学会了把人一分为二的技术,这时其余的学生,打个群架也要打到晚上。”


【注释】


 日:打架。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翻译】


 季康子问:“仲由可以当我的小弟吗?”孔子说:“仲由呀,出手比你果断多了,你怎配让他当你的小弟呢?”又问;“端木赐可以当我的小弟吗?”孔子说:'端木赐呀,可以把你打得十分通透,你怎配让他当你的小弟呢?”又问:“冉求可以当我的小弟吗?”孔子说:“冉求呀,可以变着花样弄死你,你怎配让他当你的小弟呢?”


【注释】


 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喜欢收小弟,还不知死活地算计到了儒帮头上。


 达:通透。


 艺:多才多艺,指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招数。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翻译】


 季氏给闵子骞重金让他宰了孔子,闵子骞对他说:“识相的赶紧给我打消这个想法吧!如果你听我说完还不死心,那我下次只能在你的坟上见到你了。”


【注释】


季氏:自不量力的鲁国大夫,一直看孔子不顺眼但多次试图对抗未果。要不是孔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费:费用,指给予重金。


宰:指杀人,季氏想让闵子骞杀了孔子。


闵子骞(qiān):孔子的弟子,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


善:指识相。


辞:指打消。


复:反复,这里指听了闵子骞说的还不死心。


汶:同“坟”,暗指季氏再挑衅会毫无悬念地被孔子弄死。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翻译】


 冉伯牛被打残了,孔子问他是谁干的,之后露出窗户一样大的胸肌,握着他的手,说道:“这人死定了,这人的命到这了!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把他撕成两半!把他撕成两半之前要让他痛苦不堪!”


【注释】


 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


 牖(yǒu):窗户。


 疾:1、疾速,2、疾病,指痛苦。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


 孔子说:“真是武功高强啊,颜回!只吃一个竹筐的饭,只喝一瓢水,就可以打穿整个巷子。别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感到不堪和忧愁,颜回却是如此的开心。真是武力高强啊,颜回!”


【注释】


 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在孔子的眼中一箪食不算多。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翻译】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武学,实在是没劲儿继续练了啊。”孔子说:“撕人撕到一半实在撕不下去了,那才叫真没劲儿了。现在你这么偷懒,是想让我拖着你在地上画画吗!”


【注释】


 说(yuè):同“悦”。


 中道:撕到一半。


 女:同“汝",你。


 画.拖着人在地上用鲜血画画的技法。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翻译】


 孔子对子夏说:“你的儒术如果想要练到军子的纯度,就不要让敌人活着看完你的儒术。”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翻译】


 子游扫平了武城。孔子说:“你在那里抓到了什么比较厉害的人吗?”子游回答说:“有个名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来不沿着路走,我都打不到他,当我失望地回去时,发现他已经进了我的家……”


【注释】


 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澹台灭明:人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来也是孔子的学生。


 非公事:公,通“攻”,指攻击的计划未能实现。


 偃:家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翻译】 


孔子说:“孟之反觉得打不过我,在落荒而逃的时候顺便攻占了一座宫殿,当我一拳轰开城门时,他绝望的一拳打死了一匹马,说:‘不是我没有能力攻占最坚固的堡垒藏身,而是我跑的还不如这东西快啊!”


【注释】


 孟之反:又名孟之侧,鲁国大夫。伐.夸耀。


 殿:宫殿。


 门:城门。


 策:打。


 后:通“后”。


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翻译】


 孔子说:“无论敌人是用祝鮀那样的口才恳求我,还是用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诱惑我,都不可能逃过当天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命运。”


【注释】


 祝鮀(tuó):卫国大夫,善于外交辞令。


 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貌而惹起祸乱的。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孔子用试图勾引他的南子践行了他不近美色的说法。


 免:免除,指消失。


 今:今天,指当天。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翻译】


 孔子说:“谁能保证永远不出家门呢?而且即使一直缩在家里就能保证不被我撕成两半吗?”


【注释】


户:门。据说一直不出家门缩在家里会安全一些。不过事实上如果孔子想要干掉你,你往哪躲也没用。


莫:不,指免遭毒手。


斯:同“撕”,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术。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


 孔子说:“如果你有致胜的能力,那敌人每多喘出一口气都彰显着你的粗鄙。在一息之内结束战斗才配被载入史册。每次都能用适当的方法在一息内致胜,这样的人才有日后成为军子的潜力。”


【注释】


 质胜:同“致胜”。获得战斗的胜利。后文“胜质”为倒装,意同。


 文:同“闻”,喘一口气,军子的速度不会让对手有喘一口气的机会。


 野:粗野,粗鄙。


 质则史:这样的质量才配被载入史册。


 彬彬(bīn):适当。


 君子:“君”同“军”,战力衡量单位,一个军包括多个师。军子用来形容战力达到一个师的人,多为虚指,因为至今只有孔子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翻译】


 孔子说:“我喜欢把长得直的敌人打成之字形,如果你长得弯那么你足够幸运不用挨这一招,但也逃不过…”


【注释】


 之: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


 生:生来


 罔:不直。


 免:免受劫难(仅指被孔子打成之字形这一种死法)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孔子说:“仅仅是知道把人打成之字形这招的人,不如好好利用这招把敌人打成之字形的人;好好利用这招把敌人打成之字形的人,又不如把更多的人打成之字形来取乐的人。”


【注释】


 之: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翻译】


 孔子说:“如果你想要华丽地把人打死,可以用上乘武功来干掉他;如果你最多想把人打死还得用上乘武功才能取胜,出去可别说是我教的。”


【注释】


 中:同“终”,把对手打死。


 终人以上:不仅想把人打死,指想华丽地把人打死。中人以下:最多想把对手打死。


 语(yù):同“御”,使用。


 上:上乘武功,如“仁”“知”“从”等。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翻译】


 樊迟问“知”在生活中的用法,孔子说:“如果你把一个平民攥出汁来示范,人们看到你就会像看到鬼神一样远离你,之后只要跟别人说你能“知”就会有同样的效果了。”樊迟又问“仁”在生活中的用法,孔子说:“一开始只把一个平民撕成两半是很难得到民心的,因为他们会四散逃跑,但你只要把几个试图逃跑的人撕掉作为例子就可以强行获得民心了,之后只要跟别人说你能“仁”就会有同样的效果了。”


【注释】


樊迟:孔子的学生,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的技法。


务民之义:用平民来做示范,让人们通晓“知”的意义。


远(yuàn):作及物动词,避开。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谓:和别人说。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


 孔子说:“使用“知”可以把敌人变成液体,使用“仁”可以把敌人变成固体。使用“知”后敌人变得可以流动,使用“仁”后敌人变得一动不动。常用“知”来玩耍可以让人很快乐,常用“仁”来锻炼也可以延年益寿,都是非常好的技法呢。”


【注释】


 知:同“汁”,把人攥成汁的技法。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水:指液体。


 山:指固体。


 动:指可以流动。


 静:指一动不动。


 乐:使人快乐。


 寿:延年益寿。


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翻译】


 孔子说:“很多人一起上我也可以一招把他们做成肉酱卤用来拌面,但要是一不小心劲儿用大了就太稀了拌不起来了,只能倒掉了。”


【注释】


齐:指很多人一起上。


一变:孔子用一招让他们变化一次形态。


鲁:同“卤”,以人为原料做的卤是肉酱卤,用来拌面很好吃。


道:同“倒”,如果敌人被弄太稀了就不能做卤了,只能倒掉了。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翻译】


 孔子说:“曾经我想找到能和我单挑的对手,但即使后来放宽到群殴我也没输过,我好孤独啊!无敌是多么寂寞!”


【注释】


觚:同“孤”,指1v1的单打独斗。不觚:不是一个人上,指1vN的群殴。


后文指孤独,因过于无敌而找不到对手是很孤独的。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翻译】


 宰我问道:“像我这样能做到“仁”的人,如果同时处理九个敌人,是攥一起撕成两半好还是攥一起对折成两半好?”孔子说:“为什么要纠结这种事情呢?像我这样的军子追求把对手打死,但不必刻意限制自己的出手方法;这样即使很多人一起想要欺负你,你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屠杀,不会因怎么出手而疑惑。”


【注释】


 仁者:能把人撕成两半的人,是宰予等七十二宗师才能达到的境界。


 井:象形字,井有九个格,指把九个敌人一起处理。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从:象形字,把人对折成两半的技法。


 逝:让对手逝去。


 陷:同“限”,限制。


 欺:被好多人一起欺负。


 罔:迷惑。


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


 孔子说:“像我这样精通各种武艺的军子,即使用礼让的陋习来约束我,让我给对手喘一口气的机会,也不可能改变他被一招秒掉的命运。”


【注释】


 博学:指精通各种武艺。


 文:同“闻”,喘一口气。军子是不会给对手喘气的机会的,这已是极大的礼让。


 畔:通“叛",指改变结果。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翻译】


 孔子干掉南子后还踩了几脚,子路不高兴,觉得太欺负女生了。孔子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说她做错了事,那么上天都不敢不厌弃她!上天都厌弃她,我踩几脚又有什么!”


【注释】


 见:同“践”,踩踏,用于泄愤。


 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不端,曾试图勾引孔子,后果可想而知。


 说(yuè):同“悦”。

 矢:通“誓”,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的样子。

 否:否认,不赞同。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翻译】

 孔子说:“讲武德就是为了让你打架时更中用,如果你能把武德发挥到极致,那你的对手很少能活得长久。”

【注释】

中庸:同“中用”,如果对手给了机会你还不中用,那可不好。

德:武德。

至:至高境界,极致。

鲜(xiǎn):少。

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翻译】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非常广泛地把他那村的民众全都干掉了,这人怎么样?能把人撕成两半吗?”孔子说:“判断人是否能把人撕成两半,得和高手过招才能看出来啊!你如果真的掌握了“仁”,像尧和舜这样的高手都要怕你三分!一个能把人撕成两半的人,自己愿意的话可以让敌人变成尸体后依然挺立;自己愿意的话可以把敌人打得很通透,自己愿意的话可以贴近取下敌人身上任意一个部位。然而这些都仅仅是从“仁”衍生出来的一些小技巧罢了。”

【注释】

 施,济:同“弑”,“寄”,击杀。此处使用重复,强调干掉的人很多。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圣:强大的武林高手。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高手,用武力统一了华夏。

 病.畏惧。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提起下文。

 立:使敌人的尸体能够立住。

 达:通达,把敌人打得很通透。

 譬:譬如,指随意哪一个(部位)都能取下来。

 方:方法,此处指衍生的技法。


【抡语】第六章:雍也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