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NO中的历史人物】欧亚国-列夫·古米廖夫

2022-07-17 10:10 作者:布列斯特的哨兵  | 我要投稿

本专栏仅为介绍历史人物,与政治无关,本专栏旨在批判与讽刺法西斯主义,并无任何违规内容,希望审核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给过,谢谢

因为本人目前还没有tno这个mod,故不介绍tno中此人物的生平,请您谅解

因为本人英语水平不是很好,所以用的是机翻,虽然修改了一些翻译上的错误,但仍有一些错误无法修改,请您谅解  

tno中的头像
tno中的头像【老年】
欧亚国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古米廖夫(俄语: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Гумилёв;1912 年 10 月 1 日至 1992 年 6 月 15 日)是苏联 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波斯语翻译。他以高度非正统的民族起源和历史学理论而闻名。他是欧亚主义的代表人物。

列夫·古米廖夫 (1934)

生活

列夫的父母,两位著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和安娜·阿赫玛托娃,在他 7 岁时离婚,他的父亲在他 9 岁时被契卡处死。从 1938 年到 1956 年,列夫的大部分青年时期都在苏联劳改营度过。1935年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获释,1938年再次被捕入狱5年。获释后加入红军参加1945年柏林战役, 1949年再次被捕,被判入狱十年。为了确保他的自由,阿赫玛托娃向约瑟夫·斯大林发表了一篇圣酒颂歌,这无助于释放列夫,尽管它可能阻止了她自己的监禁。苏联秘密警察已经准备好逮捕她的命令,但斯大林决定不签署。列夫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因为他责备她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帮助。她在《安魂曲》(1963 年出版)中 描述了她对列夫被捕和政治镇压时期的感受。

1953 年斯大林去世后,古米廖夫加入了冬宫博物馆,他接受其馆长米哈伊尔·阿尔塔莫诺夫为他的导师。在阿尔塔莫诺夫的指导下,他开始对可萨人研究和草原民族产生兴趣。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他多次参加伏尔加河三角洲和北高加索地区的探险。他与地质学家亚历山大·阿廖克辛(Alexander Alyoksin)合作提出了萨曼达尔的考古遗址以及里海海侵理论,这是可萨衰落的原因之一。1960年开始在列宁格勒大学讲学。两年后,他为他关于古代的博士论文答辩。土耳其人。从 1960 年代开始,他在地理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他将为另一篇博士论文答辩,这次是地理学。

尽管苏联官方拒绝了他的想法,并禁止出版他的大部分专着,但古米廖夫还是吸引了很多关注,尤其是在1985 年至 1991 年的改革年代。哈萨克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Nursultan Nazarbayev )下令将LN 古米廖夫欧亚国立大学(Евразий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Л. Н. Гумилёва ,成立于 1996 年)竖立在他自己的宫殿对面的新中央广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1913 年,年轻的列夫和他的父母

想法

古米廖夫试图通过诸如太阳辐射的年度波动等地理因素来解释几个世纪以来震撼欧亚大陆大草原的游牧移民浪潮,这些地理因素决定了可用于放牧牲畜的草原面积。按照这个想法,当草原面积急剧缩小时,中亚的游牧民族开始向欧洲或中国的肥沃牧场迁移。[需要引用]

为了描述族群的起源和演变,古米廖夫引入了“热情”(пассионарность)的概念,意思是一个族群,特别是他们的领袖,在特定时刻的典型活动水平。他认为,每个民族都会经历相同的出生、发展、气候、惯性、卷积和纪念阶段。正是在“行动”阶段,当民族的热情达到最高点时,才进行了伟大的征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古米廖夫将欧洲的当前状态描述为深度惰性,或“引入模糊”。他说,另一方面,阿拉伯世界的热情仍然很高。[需要引用]

古米廖夫从康斯坦丁·列昂季耶夫和尼古拉·丹尼列夫斯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将俄罗斯人视为与欧亚草原突厥-蒙古民族有血缘关系的“超级民族”。据说俄罗斯与草原人民发生冲突的那些时期,古米廖夫重新解释为俄罗斯权力与草原权力巩固的时期,以反对来自天主教欧洲的破坏性影响,这对俄罗斯民族的完整性构成潜在威胁. [需要引用]

根据他的泛亚理论,他支持鞑靼人、哈萨克人和其他突厥民族的民族运动,以及蒙古人和其他东亚人的民族运动。毫不奇怪,古米廖夫的教义在中亚国家享有盛誉。例如,在喀山,2005 年 8 月为他竖立了一座纪念碑。

历史学家马克·巴辛批评古米廖夫的理论在科学上未经证实且存在问题,但在一系列苏联和后苏联背景下产生了重大影响。Vadim Rossman、John Klier、Victor Yasmann、Victor Schnirelmann和 Mikhail Tripolsky 等几位研究人员将古米廖夫的观点描述为反犹太主义。根据这些作者的说法,古米廖夫没有将这种民族学普世主义扩展到中世纪的犹太人,他认为他们是一个寄生的、国际化的城市阶级,统治了可萨人,并使早期的东斯拉夫人受到“可萨人的枷锁”。他改编自传统术语“鞑靼轭”的最后一句话“对于中世纪俄罗斯的蒙古统治,古米廖夫拒绝了这个词,因为他不认为蒙古征服是必然的负面事件。特别是,他断言拉达尼人在剥削东斯拉夫人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施加了不应有的影响关于中世纪早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格局。古米廖夫认为,犹太文化本质上是商业性的,存在于外部并与环境相对立。根据这种观点,犹太人有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这与犹太教的道德规范根据古米廖夫的说法,中世纪的犹太人自己也不携带武器,而是通过代理人或雇佣军发动战争。

个人生活

古米廖夫自称是东正教基督徒。

古米廖夫于 1967 年结婚,也就是他母亲去世的第二年。

作品

  • 匈奴( 1960)

  • 古代土耳其人(1964)

  • Гумилёв,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1970)。Поиски вымышленного царства: Легенда 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 пресвитера Иоанна[寻找一个虚构的王国:约翰长老王国的传说](俄文)。莫斯科:Наука/瑙卡。

  • 中国的匈奴(1974)

  • 民族起源与地球生物圈(1978)

  • 古罗斯和大草原(1989)

  • 结束与新的开始(1989)

  • 从罗斯到俄罗斯(1992)

英文原文;https://www.detailedpedia.com/wiki-Lev_Gumilyov








【TNO中的历史人物】欧亚国-列夫·古米廖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