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给主战坦克加棚子看来是大势所趋

2021-12-20 08:11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不久曾经说过,独家发明了给坦克加棚子的特殊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主战坦克在现代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现在来看这个专利不好申请了。因为已经有不少国家在经历实战的战场上,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临时加棚子”的实践。而此后居然出现了北方大国在自家主力坦克部队的大规模演习中批量加上“棚子”的情况。这说明已经不是试验性质的,而即将成为一种正规的、制式化的坦克重点防御措施。从这点看,狼山的战略战术敏感性还是符合当今的最新潮流。北方大国的正规坦克部队给自家主战坦克批量加装棚子的做法,是来源于中东某国战场上数年来的斗争实践。虽然中东某国的战场战斗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战争烈度却不小。因为已经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第一前线,参战的各方背后都有大国势力的支持,战场上的各种先进武器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大量输入。


最终出现各种先进装备,尤其是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战场密度甚至远远高于各大国正规军相互对垒时的反坦克导弹的部署密度。据说在一个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战区,各方掌握的反坦克发射装置高达3万部以上,现场配备的导弹数量肯定是发射具的数倍。这个密度和数量已经超过了战场上班用机枪的总数。由此看见,虽然是一个名义上的中小国家的内战冲突战场,实际上的作战手段已经算是超豪华状态。单兵导弹已经富裕到真正可以瞄准单兵掩体发射的程度。在这种反坦克导弹空前密集的实战状态下,其实不少西方大国曾经号称“金身不破”的多种先进主战坦克都逐步现了原形。比如不论是M1A1主战坦克还是过去被外界拔高到神乎其神的豹式坦克,都有被密集的反坦克导弹打得身首异处、飞炮塔的情况发生。与之相反,海湾战争以来,很多号称“飞炮塔专业户”的苏式坦克的后期改进型,


反倒经常出现被先进反坦克击中后,乘员组可以紧急逃生、基本生还的现象。最终总结下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这些坦克之所以被导弹的破甲战斗部击穿后,没有引发自带弹药大规模的殉爆飞炮塔。主要原因,第一是坦克内部尽量少携带弹药到一线战场,没有把弹药在狭窄的坦克里面塞的到处都是。原本基数40发以上的弹药携带量,实际作战中只携带10发到十几发。因为根据实战,一般战斗下来十几发炮弹已经足够用。如果需要临时补充,则可以在战斗间隙从附近的炮弹集中运输车上搬运。这些坦克炮弹一线运输车都经过伪装,平时都躲在暗处,因此对手很难识别出上面装载的是大量的坦克炮弹。如果一辆主战坦克只携带10发左右的炮弹。那么即使被破甲弹头穿透主装甲,其金属射流直接打到内部弹药上引发殉爆的概率可以降低90%。内部弹药基本不殉爆,


单纯靠金属射流,就很难直接杀伤坦克成员组,这样就有极大的逃生机会。而另外一项关键改进,就是给坦克炮塔加上用钢筋临时焊接的“天棚”,其实就是一个可以随着炮塔旋转的钢筋笼罩子。这种简单的装置,可以对来袭的攻顶反坦克导弹提前进行物理切割,破坏其锥形装药战斗部的形状,让其爆炸射流无法聚焦;甚至可以直接让其射流失效。即使不能起到破坏来袭攻顶导弹战斗部的直接作用,那么也可以让其提前引爆,导致射流无法集中,就无法达到最佳穿透效果。这样过去最薄弱的坦克顶部也可以正面抵抗杀伤力极强的标枪等专业攻顶的第4代反坦克导弹。这种钢筋焊接的顶棚目前只能防御坦克炮塔的顶部和部分侧面,未来进一步改进后,甚至可以对整个坦克的上半球都有很强的防护能力。现代战争中,像二战那种双方数千辆坦克对决的坦克大会战已经很难再出现。


对主战坦克威胁最大的就是各种单兵坦克导弹、无人机携带的小型攻顶弹药和大规模的末敏弹覆盖。攻击的目标都是坦克的顶部和侧面等薄弱部位,而对动能穿甲弹的防御反倒不是那么迫切。其实当今各大国的一流穿甲弹的穿深都相当深;一旦战场遭遇,基本相互都防不住,因此还要看谁可以先发现对方先敌首发命中。因此真正值得大规模改进的,就是如何简单有效地加强坦克顶部和侧面的防御,给坦克加棚子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给坦克加上棚子之后,不但顶部防御能力大增,而且可以降低太阳直射,大大降低红外特征,也有利于坦克在夏季的内部降温。还可以和其他综合伪装措施一起应用,让对手的卫星光学侦察,都很难区分在静止状态下,隐蔽物下面到底是固定火炮的炮位还是可以高速机动作战的坦克,最终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目的。坦克加棚,值得推广!


给主战坦克加棚子看来是大势所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