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

夏天已经过去很久了,大家有在夏天的时候捉蛐蛐,养蝈蝈吗?
关于养秋虫的话题,我想先说说自己。
我记得小的时候,常常会在晚饭以后,天都黑了,拿着手电筒顺着院子的墙根儿溜达,希望能找到一个蛐蛐儿的洞,往里灌一点点清水,有可能就获得一两只蛐蛐儿,如果运气好,还可能是公的,放在蛐蛐儿罐里,把狗尾巴草的梗撕出茬儿,扫一扫它的尾巴,便能看见两只蛐蛐儿掐架。

廊子上面挂着鸟笼子,那蝈蝈笼子就只好挂在前院的丁香树上了。

丁香花落尽了便是满树的绿叶,从走街串巷小摊那买来的蝈蝈总是会用最简单的竹编笼子,虽然普通,但是挂在树上也算是相得益彰。如果得空,便可以把它转到自己买的蝈蝈笼子里,不过隐患就是在拿的时候容易跑了。

老人儿们都说是养秋虫,其实我倒觉得是冬养虫。😉️
冬天养的一般就是秋天的时候那几样,蛐蛐儿、蝈蝈、三尾儿、油葫芦的,不过是秋天的时候留下母的,让它在盆里甩子(产卵),等到入冬以后,经过“七焙七冻”虫卵就会逐渐透明,直到孵化出来。
我因为实在见不得细小虫卵的样子,看着膈应,再加上家里从来不用土炕,所以从来不自己做秋虫的孵化,如果冬天想听虫叫,去买一两只放在葫芦罐里听声儿就是了。
破壳的幼虫需要放在罐子里等着蜕皮成年,幼虫得把自己褪下的皮都吃掉,才能在成年以后叫的响亮,当然了,叫的响亮、被留下来的只能是公虫,母虫不必留下,而且一只虫不会只有一张皮的。
不过蝈蝈在蜕皮后期不同于其它,需要换到更大的罐子里,也得给它另外预备吃食。
我自己是不养秋虫的,所以很多都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在看金受申老先生的书时,才知道养虫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自己养着玩也就罢了,拿养虫当营生过活的少之又少,能养出好秋虫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