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侯玉山昆弋脸谱》全记录

2023-05-07 14:26 作者:东部曙光  | 我要投稿

侯玉山先生勾脸流程 (封面为侯玉山先生授课) 全书由陈家让先生拍摄编撰,拍摄了几十个侯玉山先生一生中出演过的昆腔弋腔戏脸谱,有的与京剧大同小异,有的则是难得一见的孤品,即“无双谱”,初次观赏令我大开眼界。秉着我“不吃独食”之原则,现重新转拍发布b站,有些我以前写专栏时已经用过,也一并发出。对一些生僻冷门剧目,我会单独提出,尽我所能完成简单讲解或周边信息采集。

昆曲净行脸谱有“七红八黑,三僧四白”一说,但是具体是哪二十多个角色说法莫衷一是。光是“三僧”说法就不一,这三个角色在《虎囊弹•山门》鲁智深、《西厢记•惠明》惠明,《祝发记•渡江》达摩和《昊天塔•五台》杨五郎四个人中选择,专门收集昆曲净角主戏的曲谱《昆曲集净》更是以这八个字为纲,列出了上下两册五六十出整戏,“脸谱”本就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产物,而这五十多个人物五十多出戏,更是昆曲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财富!可惜这些爷们儿戏现在能留存在舞台的不到十分之一。近年来昆曲净行衰落,“搞对象”戏自昆曲诞生起就一直占上风,但我不希望人们一提起昆曲就是情情爱爱,他也有其他剧种比不上的黄钟大吕,国家兴亡,天下大事,而这其中尤以昆曲花脸最具代表性。

此脸谱集作为侯先生一生脸谱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应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爱好者发掘。我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草庐记•花荡》张飞

《草庐记•花荡》张飞

《西川图•三闯》张飞

《西川图•三闯》张飞

《西川图•三闯》张飞

《西川图•负荆》张飞

《西川图•负荆》张飞

《西川图•负荆》侯玉山饰演张飞,陶小庭饰演关羽,马明森饰演刘备,白士林饰演赵云

《天下乐•嫁妹》钟馗

“官衣扮相是抓袖式表演,现在改做分给小鬼儿彩花儿,因此表演已经废除多年”(摘自张卫东微博)

《天下乐•嫁妹》钟馗

《嫁妹》担子鬼脸谱

《嫁妹》灯笼鬼脸谱

《千斤闸》李元霸

《千斤闸》李元霸

《千斤闸•扬威》李元霸(未描金)

《千斤闸》为明代清初才子李玉《麒麟阁》衍生剧,摘出原《麒麟阁》“遇英”“大考”“托闸”“赚关”几折连缀而成。叙述杨林为昏王杨广献策摆下“扬州擂”一事。明是摆擂,实则是杨林定下十条绝户计,企图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赶尽杀绝。与评书和小说情节不同的是,最后力托千斤闸“扬威”之荣耀并未给天下第六英雄雄阔海,而是给了天下第一的李元霸,那自然也没有“托闸被压死”的感伤。“哀荣”变成了“威风”。再有就是舞台版本又加了“沙陀国郡主”作为守闸大将。《侯玉山昆弋曲谱》收有其中“大考”一节曲谱。

注:原来的“李元霸”实为“李玄霸”,演义小说和历代说书人相传李玄霸之名源自其出生地,李玄霸出生于道观,出生时吼叫声声震屋瓦,老道断言此子“乃玄门之一霸”,故起名“李玄霸”。改“玄”为“元”实际是清初为避康熙之名“玄烨”之讳。

“这是昆弋经典武净戏,表演与《撞幽州》不同,用双锤却是是双刀程式,耍锤不准出手炫技,因李元霸是飞出双锤砸死自尽。此剧以看功架和唱念表演,其中亦有些诙谐成分。全黑色勾白露出骨骼的脸谱难度极大,脑门儿点一个佛爷痣,意味天生有神通。此侯玉山先生师父邵老墨古法谱式,今二百年传留无疑”

“侯玉山先生早年学武丑,后拜邵老墨为师改花脸。民国六年跟荣庆社搭班进北京,后到祁州安国昆弋班担任主演。经过不断实践,对李元霸脸谱有自己的发展,选用套色方式显得孩童般的俏丽,略点金色也是符合富有神通人物。后来京剧脸谱的李元霸亦有如此添加金色,有时还加上深蓝色套勾使得更加饱满”(摘自张卫东微博)

《九莲灯•火判》火判

《九莲灯•火判》火判

《西厢记•惠明下书》惠明

《西厢记•惠明下书》惠明

……这是架子花脸唱、念、做、舞极吃功力的一出单边子戏。每字每句都有舞蹈身段配合,另外筋斗、旋子、劈叉、下腰、小翻、飞脚、抢背以及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等表演程式,也几乎是应有尽有。曲牌方面更是<端正好>、<滚绣球>、<白鹤子>、<叨叨令>、<耍孩儿>、<倘秀才>等等,一应俱全。唱念的节奏感与动作的舞蹈性和目的性,又都十分强烈,十分鲜明,每一举手投足和移步换形,都无一不是围绕着塑造惠明这个人物性格,雕镂惠明这个秉性特色而设的。尤其唱念间杂运用,做舞严密配合,处处都得在曲调节奏之内,确实是一出不好学更不好唱的“刁戏”,邵师当初整整教了我七个多月,才敢让我初试锋芒。而我自打演出后,又一直是专门的笛师鼓师配套,才能演得严丝合缝。民国初年,我在正定府宝山合搭班时,那里有两位打鼓的师傅,一位叫裴荣庆,另一位叫黄荣达,他们都是醇亲王府恩荣班出科的老把式,舞台经验很丰富,但对这出戏也不敢问津,水牌点出《惠明下书》之后,二位鼓师都作难了,相互推让了半天谁也不敢应这出戏,最后还是请多面手徐廷璧出来代替司鼓,才勉强把《下书》对付下来的……(摘自侯玉山《优孟衣冠八十年》)

《撞幽州》杨七郎

《撞幽州》是弋腔戏,与京剧《金沙滩》不同。杨七郎的一笔虎脸谱很特殊,表演上还有耍牙的技巧。一般没有演《十面》霸王的基本功就不能学此戏,除了大枪以外还多了马鞭和令旗,仅这几样东西运用起来就不是一般花脸可以承应的啦!只看圆场、蹉步、跺泥儿、翻身等功夫,再加上嘴里的哇呀呀……(摘自张卫东微博)

《昊天塔•激良》孟良

侯玉山《昊天塔•激良》饰演孟良

《昊天塔》为大才子李玉加工元杂剧剧本重新编纂而成,其中《激良》《五台》为昆腔净行重头戏,整体结构与京剧《洪羊洞》大致相符,但具体情节却又不同:起因都是老令公托兆于杨六郎,但昆曲剧本交代老令公死后情景更加悲壮(番兵将令公的尸体焚烧,把骨殖吊在幽州昊天寺塔尖上,每日让军士们当成箭靶子去射)而且杨六郎在昆曲剧本中无病倒之情节,也无焦赞误杀孟良之惨烈,更无焦孟杨“三星归位”之结局。其中“激良”一折技巧繁难唱段多,运动量足可顶上两出《铁笼山》,戏中还有大量的特殊身段唱法,如边走横蹉步边打“哇呀呀”,声音不可短更不可小,而且蹉步还要均匀,本折为昆曲净行当之无愧的代表“七红”之一。

《通天犀•坐山》许起英

《通天犀•坐山》许起英

侯玉山《通天犀•坐山》

《反五关》黄飞虎

《反五关》陈桐

“《反五关》为昆弋《封神天榜》中一出,一般连演四出,以老生黄飞虎为主的故事,后戏班舞台删节为《反关》,曲牌连套以叙述为主,成为“三字名”的武戏。陈桐因被黄飞虎一掌击毙,故在脸谱画手掌做识,扮相别致,紅髽鬏耳毛子,红扎戴颌下(原图以黑代替),红扎巾大额子翎尾,红硬靠,手使双锤,见黄时表演以跌扑摔打技巧取胜”(改自张卫东微博)

《反五关》殷郊

“此剧是昆弋《封神天榜》中一出,后逐渐俗演不重情节套曲之大武戏。此谱拍摄颜色不太清楚,应是青蓝色或是青绿色花三块瓦。卷眉毛意为英勇过人,眼窝儿刀棱寓意善战。侯玉山先生此谱端正古雅,并未按碎脸风格繁复勾画。眉心画眼,登场前金箔开光。在眼右加双勾柳叶儿,乃是旧谱细腻之处。”(摘自张卫东微博)

《千金记》项羽

寿眉阳世短,天庭黑喻刚。重瞳悲歌样,太史本纪扬。玉山宝利社,千金楚霸王。小楼绮霞演,别姬畹华芳。百年氍毹展,虞姬舞剑忙。今朝几经改,脸色异彩光。”(张卫东作)

《千金记》项羽

……第二是脸谱的特点,昆曲净行的重头戏按脸谱的形式和颜色主调区分,有“七红、八黑、三僧、四白”之说。项羽是“八黑”之一,脸谱当以黑色为主,自脑门向下的黑色带勾得很宽,至鼻窝黑色也很宽。不似皮黄班为突出项羽刚慎自用,正中的黑色带已缩成很窄的一条线,脸谱以衬底白色为主要色调了。昆曲项羽勾梯子眉、眼窝弯度并不大。这种谱式是北方高腔系统流传下来的,昆弋班的花脸具体皆宗法向保刘来勾。用现在观点分析这种谱式表明项羽只是失败了的英雄,对他的事业和性格不持否定态度……(摘自侯玉山口述文章“昆曲《千金记·别姬》的演出和特点”)

《十二连城》(高腔)廉颇

《棋盘会》钟离无盐(富贵相)

“红脸牡丹陶振江,钟离无盐京津扬。荷花莲藕又一品,瓦灰天蓝再改良。棋盘大会唱齐王,点将败阵正旦忙。玉山柳盖刀枪架,荣庆传铎鲁殿光。”(张卫东作)

北昆传统,丑娘娘钟离无盐的“无双脸谱”共有三种勾画方法:如上图勾画牡丹的“富贵相”,流传最广的勾画莲花荷叶的“莲花胎”,另有一种勾画桃花枝的“绛桃品”。随着近年来学习京剧的“俊扮”风气愈盛,这三种珍贵的谱式近乎绝迹于舞台。

《棋盘会》白猿丞相

韩建成饰演白猿丞相

《棋盘会》齐宣王

《棋盘会》柳盖

侯广有柳盖扮相

翁偶虹先生文章中所说,昆弋《棋盘会》一剧中共有“鹰凤猿狮”四大形:齐宣王的“鹰眼鹰脸;丑娘娘的“凤身展翅”;白猿丞相的“猴脸猿身”;丑将军柳盖的“狮身丑脸”,其造型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色彩缤纷多变,令人耳目一新。

《宵光剑•功宴》铁勒奴

《闹昆阳》马武

《闹昆阳》巨毋霸

昆弋之《闹昆阳》与京剧之《闹昆阳》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剧情,昆曲《闹昆阳》就是原《东汉演义》中的“贾复拖肠大战巨无霸,二十八宿闹昆阳”的剧情,留有多折,其中“邓禹点将”一折唱高腔,为北方昆弋合演之特色;而京剧《闹昆阳》别名《飞叉阵》,为“小毛包”俞五俞振庭拿手作品,讲述光武帝复国后派遣云台二十八将与牛邈大战飞叉阵之事,接在《草桥关》之后,剧中有“飞叉接叉”的绝活。

《单刀会》关羽

《麒麟阁•三挡》杨林

《御果园》尉迟恭

昆曲之《御果园》与京剧之《御果园》也不尽相同,京剧《御果园》是敬德救驾之后,敬德为建成元吉二奸王记恨,“锁五龙”之后二奸王向老主李渊进谗言,不相信敬德“赤身韂马救秦王”,要求其在数九隆冬中于南御园演功,二奸王命手下黄胖扮作单雄信,表面演功,实则暗害秦王,这才有著名的“活活冻坏将魁元”一句唱词。

昆曲《御果园》又名《敬德洗马》,单叙述敬德御果园三伏夏日赤身韂马单鞭夺槊救驾之事,全戏唱“醉花荫”套曲。侯广有先生曾经学过并上演,可惜老人年事已高尽数忘记了……

《棋盘山》窦一虎

《雅观楼•赌带》朱温

《雅观楼•擒海》孟觉海

当今通行《雅观楼》多仅是“擒海”一节,着重观赏李存孝功架与笔眼挝混唐槊的组合出手功夫。北昆传承《雅观楼》前后全套,一折不少,剧情完整,从“雅观楼朱温赌带”演起,到“李存孝得胜夺带,朱温怀恨叛出”为止,全出曲谱见于《侯玉山昆弋曲谱》一书。

(经翁偶虹先生文章介绍,其实皮黄班最早《雅观楼》也是全套出演,昆曲音乐家曹心泉先生的父亲曹春山前辈十分精通,当年的“活曹操”黄润甫对该戏朱温一角十分心仪,便通过程长庚大老板的关系请曹春山传授此戏,仅仅一个“上楼”的身段,黄便学了半年功夫。后来这身段用在《贾家楼》程咬金一角身上,一时技惊四座,可见此戏之魅力无穷,可惜今时今日该戏风光不再……)

昆弋荣庆社当年戏单,由陶显庭与朱小义师徒合作《雅观楼》

在当年的昆弋荣庆社里,此戏也是经常上台营业的、武生大净合作的“一台双绝”,由王益友或者朱小义等人扮演李存孝,侯益隆或者陶显庭扮演朱温,后面还可以接一出全班合作的大戏《刘妃劫粮》,可惜当年风光不复存在,今日京班之《雅观楼》也无非卖弄出手工架,唱曲不甚精细,那就很了不起了……

《风云会》赵匡胤

“《风云会·送京》乃元杂剧,赵匡胤唱一套【粉蝶儿】。侯玉山先生尊古,勾银朱枣红色。左眉勾赤须龙,表其转世;右点火珠,眉心双凝如意尖。特点图纹难勾,火珠子亦有动感。眼窝略小,表其文治武功,鼻窝中正,为络腮胡式,意味刚愎自用。扮相头戴大板巾、黑满、身穿紫箭衣斜褶子,挂腰刀持盘龙棍使马鞭。”(摘自张卫东微博)

《英雄台•闹花园》郑子明

“……《闹花园》是其中之一,全本叫《英雄台》,高怀德打擂招亲。这是招亲完之后了。全扔了,全完了,自己拿自己东西不当遗产。【昆弋耍笑戏】昆曲大辞典里有记载,我写的,不全。萧长华把这些戏好多都继承到京剧里了,唱皮黄,丰富了京剧小花脸的剧目。可是昆弋,把这些戏都扔掉了……”(摘自《朱复先生谈北昆》)

《盗魂瓶》于洪

许金修《盗魂瓶》饰演冯茂(举世无双的“厚底矮子功”)此戏虽为丑角但需要勾大脸,白脸脸谱为许个人创作

《盗魂瓶》又名《冯茂盗瓶》,叙述刘金定师弟“矬爷”冯茂之事。传说冯茂神通广大,身上有狗皮搭子作为护身法器,关键时刻可以当作万宝囊,千奇百怪变化莫测。为了救被妖道于洪用阴魂瓶收走三魂七魄的师姐,亲身下南唐大营打碎妖人阴魂瓶。剧情简单,但表演难度极大,为表现冯茂个儿矮之特色,演员需要全程蹲矮子功,另有“矮子霸”,“矮子飞脚”,“矮子虎跳”,“矮子旋子”等绝功。名噪一时的昆弋名武丑许金修,在这出戏里还有“厚底走矮子”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绝活。

京班叶盛章曾多次烦人托窍向许金修表示要学这出戏,但许金修咬死嘴就是不教。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进天津”,一场大水淹的北昆一众英雄死伤惨重,许金修也殁于大水后的疫情之中。这出举世无双的“盗魂瓶”绝活就此失传。其他人兴许能传戏但无法传这么绝的功,这戏没功等于白来。(关于冯茂的故事当今也已经绝迹于舞台,据我所知仅有二人转《刘金定观星》有几句戏词描述冯茂故事情节。)

《撞幽州》潘洪

《女中杰•遥祭》(高腔)焦赞

《女中杰》一剧,实为从李玉增写的全本《昊天塔》中,摘取杨排风为主角的折子戏捏合出的衍生剧目,大致叙述杨排风出三关应战北国,杨六郎为其壮行之事,整体与京剧“杨排风三打”相对应,为皮黄班杨排风题材系列折子戏的前身,不过细节处雕琢更加细腻,现有昆弋记录,仅存留《出关》《遥祭》两折,情节颇为风趣:讲述杨六郎与焦孟二将出三关拜祭老令公,焦赞上坟点炮仗,结果引来诸多番兵番将追杀三人直至三关口,真是不好想象当年舞台上怎么呈现这么个故事。

北昆在这出戏上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损失:北昆小生名家傅雪漪先生在撰写《北方高腔浅谈》一文时,曾经为了《遥祭》的高腔唱法,特地请教北昆老鼓师侯建亭,侯老唱法都记着,却忘记了两句戏词,傅先生赶紧去找这两句。遗憾的是等傅先生找到这两句词时,侯先生没了!这两句词也就搁在这没人会唱了。天意如此,令人无可奈何……

(旧日昆弋班营业,常把武旦戏《打孟良》一剧与“遥祭”一折连演,贴名为“遥祭打马”,使前后剧情更加完整,文武兼备,提高了观赏性。)

《昊天塔•五台》杨延德

“五台”一折,实为京剧《五台会兄》之前身,从舞台调度到言辞继承无不体现。

《南柯记.瑶台》红蚂蚁(檀萝太子)

“侯玉山先生曾与韩世昌先生演《南柯梦·瑶台》,去大槐安国的大红蚂蚁四太子,脸谱突出红色是本位属性。红花三块瓦的眼窝很有特點,此乃双斧子点蚂蚁纹图案,配上红耳毛子和紅扎很气派。应该打红髽髻、红蓬头、大额子翎尾,一般戏箱沒有红蓬头可用扎巾或太子盔,身穿红硬靠,手使双毛子刀。”(摘自张卫东微博)

《功勋会》(吹腔)史牙恰

《功勋会》(吹腔)昝天王

“《功勋会》乃昆弋武打戏,为北昆独有剧目。與梆子、京剧《反延安》剧情不同,但亦是狄青与鄯善国交戰的故事枝节。番邦昝天王的脸谱与煞神同类,只是黑改白而已。脑门儿勾佛爷痣,乃番邦脸谱程式化风格,因多信佛教作为图腾性质,痣上紅色小鳖形,即是王者丑化。光嘴巴白硬靠草王盔翎尾扮相”(摘自张卫东微博)

《功勋会》(吹腔)刘庆

“刘庆武净应工,昆曲称毛淨。他是跟随狄青不离左右的副将,此去西域鄯善国会战,与昝天王等会战破阵。此乃绿碎脸、红扎耳毛子,扎巾盔,绿硬靠,手使大毛子双刀。侯玉山先生此谱在眼窝以及印堂略点金色,意味性格粗中有细,曾得神仙点拨,破阵有神灵护佑。旧日多在日光下演出,此种套色也是绚丽多彩”(摘自张卫东微博)

《功勋会》剧情:

狄青比武获胜,受命率众将押解征衣去杨宗保军前。太师庞元欲加害狄青,派家将刘庆中途截杀狄青,但庆为狄青所败,两人反而结为兄弟。此时,征衣为番军截去,一行人被杏子河阻隔。狄青、刘庆跃马渡河,留纪青等在河边等候。狄青射杀番将昝天王和史牙恰,夺回征衣。狄青怕误期而受杨元帅责罚,令刘庆携番将首级去延安府报功,路上被杨宗保部下王天豹将首级赚去请赏记功。狄青等到杨帅府交征衣,适逢受庞太师命的吴岱、孙贡到来。两人以违误期限之名,请杨帅将狄青问斩。狄青述说征衣途中被劫经过,又说已将番将首级令刘庆送来。吴岱、孙贡因见狄青空说无凭,反责狄青冒功辩罪。狄青请求与王天豹对质。原来王天豹默记了首级的记号。狄青却不知。杨宗保只得将狄青押赴刑场。狄青的结义兄张春、李义欲劫法场。正危急时,刘庆从王天豹处逃来,亲自与王天豹对质。刘庆先曾将番将舌头割下,王天豹却不知,杨帅亲验,真相大白,即将王天豹问斩。这时,番兵来战,杨帅遂命狄青率兵迎敌,凯旋而还。

原本已失传,只有折子戏留存。北方昆弋班能演《解衣》《斩番》《罪害》《辕门》《法场》《公审》《斩豹》等七出折子戏。

北方昆弋传承中,该戏音乐全场唢呐伴奏,为所谓“水磨高腔”,实质上就是吹腔,是北昆语境下“水磨高腔”的第三种展示形式(高腔上笛伴奏,昆腔不上笛干唱都可称为“水磨高腔”)

《琼林宴•阴审》包公

郝振基《琼林宴•阴审》饰演包公

“《琼林宴·阴审》乃郝振基代表作,此剧包公穿白蟒到阴曹,皮黄移植亦如此。此谱乃昆曲独有,白眉子尾部很有特点,也可根据不同脸型有所微变,如此可看出面部表情严肃思索。脑门儿月牙儿又具太极图暗格状貌,表现出包公能日断阳间、夜断阴间的神通。而今京剧包公脸谱以裘派为主,但郝寿臣亦有此谱却很相近。”

“侯玉山先生晚年将近九十岁时,在家中以自然颜料勾画《琼林宴·阴审》包公脸谱,用笔简洁明快,比例严谨整洁,月牙很大却笔锋流畅,凝神注目眉子勾画与众不同,怹在同代名家中为舞台生命最长者。”

“此剧一般安排在下午黄昏前后演出,即所谓“拨灯戏”,主要为了突出火彩与剧情的效果。包公头场黑蟒相纱黑满髯口上,唱北曲【粉蝶儿】。而后用照妖镜搜寻,再改白蟒在相纱上披上水纱下阴间寻找亡魂,随行王朝末扮与马汉净扮,张龙生扮赵虎净扮,也披水纱一同前往。此时小鬼卒与牛头马面等陪衬,包公站在高台唱【石榴花】后下來,再换回黑蟒回转阳间继续理案。旧时演此段【石榴花】必须焚化敬神钱粮一份,而后检场一把过梁火彩投到钱粮盆中,在盆底加入烧刀子正好点燃蓝火苗,场面阴森恐怖庄严肃穆……”(摘自张卫东微博)

《琼林宴•闹府》煞神

“《琼林宴·闹府》昆弋合流,范仲禹被葛登云灌醉,命家人行刺,煞神暗中保护。煞神有吐火、耍牙等技巧。此谱近似道教神像,因耍牙嘴边全黑反衬白牙。不善耍牙者可勾画獠牙,亦可以不用吐火。要插耳毛子,黑扎挂在颌下,打髽鬏、黑蓬头、大额子翎尾,扎屁股膀子,有提范生甩发搬腿三起三落造型”(摘自张卫东微博)

北方昆弋艺人代代相传《琼林宴》一剧,其组成形式昆弋结合,与传统京剧演法大相径庭,更与当今流行之《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相差甚远。其后半出主要观赏包公唱功,是“袍带花”之重头戏,为传统昆净“八黑”之一。戏中大审情节分“阳审”“阴审”两块,“阴审”即为包拯过阴召唤范仲禹之妻还阳的情节,唱昆腔;而“阳审”中还有包公召唤土地爷土地奶奶询问范仲禹之事的情节,唱高腔,近似于马连良编撰的《黑驴告状》一戏。情节细致,郝振基留有本戏包公唱段唱片。

《虎囊弹•山门》鲁智深

脑门佛爷痣,印堂一点心。蚕眉须竖立。虬髯似钢针。——勇猛彪悍鲁智深,昆腔和尚谱有门。而今京剧影响遍,效法郝派野豬林。(张卫东作)

《虎囊弹•山门》鲁智深(1991年9月侯玉山百岁专场)

《虎囊弹•山门》鲁智深(1991年9月侯玉山百岁专场)

“当天演出的后半场由侯老弟子周万江接替,到后台侯老先生看见万江已经勾完脸。当时就说:“万江給我画脸,得按着你的样画,要不就不是一个鲁智深了!”周万江幼年由郝寿臣开蒙,因此郝派孔雀尾巴的眉子脸谱也就画在候老脸上啦!故留下侯老用京剧郝派脸谱的故事,曾有人按照剧照对外说与京剧一样”(摘自张卫东微博)

《巧连环》时迁(即《时迁偷鸡》)

《水浒记•刘唐》刘唐

《夺锦标•探庄》杨林

《夺锦标•探庄》栾廷玉

《夺锦标》杨志

《夺锦标》传奇,如今舞台多只摘出“石秀探庄”一节,为武生小生传统看家好戏。过去演出后面还接有“射灯”一节,皮黄班早早隐去只剩“探庄”,昆弋班尚有留存。

《洞庭湖•水战》杨幺

《牛头山》牛皋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大头牌之一、和翠班效力学艺昆弋名净侯玉山擅长表演牛皋,1917年与陶显庭合演《洞庭湖》于天乐园。这是岳飞水战杨幺故事,陶显庭武生改正净后唱功惊人。侯玉山表演牛皋膂力过人,舞双鞭摔打勇猛无敌,曾是荣庆社绝剧。早于京剧创编牛皋正剧十余年,因此剧后才对此人物关注”(摘自张卫东微博)

《牛头山》金兀术

《牛头山》詹茂赫

《牛头山》黑风利

《牛头山》是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李玉的传奇本,全本共有二十五出,现存昆曲剧目《封官》和《会战》两本。在京剧中也有《牛头山》,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挑华车》。而昆曲《挑华车》的标目却不在《牛头山》之中,属于南北昆班演出的单折武戏。

此处之《牛头山》,与《侯玉山昆弋曲谱》情节唱曲对照,即为《挑华车》一剧。

昆弋戏路(也可能是老路子),高宠归天之后,有“牛皋哭尸抢尸”情节。近年来天津武生新秀王大兴在某次演出时恢复了用皮黄演唱表演的“抢尸”一节,可谓有始有终。

《兴隆会》江忠

《兴隆会》与京剧中《火烧百凉楼》一剧为同一情节。但与《明英烈》不同的是部分人名,如:朱元璋改为“朱元龙”,蒋忠改为“江忠”,反方势力由刘福通变成孙德崖一家。剩下胡大海常遇春等人都和原本一样没改。

《千忠戮•奏朝草诏》永乐帝

“《千忠戮·草诏》朱棣俗称燕王,原副末应工,在北京由正净代演。不仅是剧情需要,也与老外扮的方孝孺形成对比。此角色由末演变而來,故眼窝较窄,寓意思想丰富。因剧中对方孝孺诛杀十族,故以紫褐色三块瓦表现凶狠。鼻窝略尖表明有大作为,印堂无定位更显冷峻……”(摘自张卫东微博)

(南方老昆班依照原著安排,永乐帝老传统依然是末行应工,陈英白面应工,北方永乐帝则为大净应工,陈瑛为丑行应工,后来南方昆团仿照北方净行应工永乐帝,给其勾上一张黄脸。)

《五人义》颜佩韦

侯玉山《五人义》留影

“昆曲班演出与京剧不同,特別是脸谱不一样。昆曲是白三块瓦,展示勇猛平民身份。侯玉山先生青年时代武功过人,不但后面开打用真刀上台,还有一般演员做不到的叠罗汉,一人顶着一个还用两臂膀各挎两个人,一共是五位打手就地转三圈甩地起小翻亮相。唱北曲【斗鹌鹑】一套。”(摘自张卫东微博)

《五人义》为北方昆弋看家武戏神作,剧中各种武打翻扑技巧出神入化,真刀真枪开打,勇猛异常。尤其以侯玉山、许金修等人的强强联合阵容,让人流连其中难以自拔。

《七盘山》牛成虎

《七盘山》卢光祖

《七盘山》一名,极少见于相关资料记载,这出戏实际上是全本《铁冠图》的组成一部分,由《铁冠图》中“探山”“营哄”“捉闯”“交令”四小折连缀而成。

以“七盘山”之名串折表演,为北方昆弋特有,清宫内廷昆弋大戏同样依此命名;演唱方式也更具有昆弋特色:“探山”一折唱弋腔,其他折目唱昆腔。“探山”一折原名“夜觇”,在北方昆弋中经常摘出来单独演唱,是弋腔唱功重头戏之一,孙传廷一角色老生红净两门抱,常贴名“观山”或“孙传廷观山”,清末民初,北方昆弋著名红脸化二化起凤擅长此剧。

本戏讲述明将孙传廷大败闯王数万军队,闯王败走七盘山,但孙之手下牛成虎但错抓“假闯王”一事。其中的“探山”一折为了反衬闯王凶恶,用了特别多恶心人的意象。比如:将百姓尸堆点燃做成“人烛”照亮整个黄陂县城(原剧称作“打亮子”);将百姓活活剖腹做成马槽,穿百姓之耳放血和水喂马;灾民男性抓丁女性奸淫做饭,而小孩被绑在杆子顶做成弹靶。从“宣传角度”来看,这戏倒是真给我编恶心了。

《桃花扇•争座和战》黄得功

“此剧是昆腔传承《桃花扇》的经典剧目,《争位和战》两出连演,亦称《争座和战》。《桃花扇》清代不提倡,独北昆有此传承。黄得功武净扮,谱以姓氏表明黄色花三块瓦,插红耳毛子戴红扎髯口(图片以黑色代替)、扎巾额子、黄硬靠。《争位》斜紫蟒,《和战》卸蟒,手使単鞭(实际为双鞕,这地儿错了),皆以摔打为主要表演。”(摘自张卫东微博)

《桃花扇·争位和战》北昆演出戏单

《桃花扇》全剧从清初孔尚任手中面世以来传至清末,舞台版本早已遗失九成九,很多其他折子,如《寄扇》仅仅在文人曲家间流传(后来由曲学大师吴梅吴瞿庵再度传授韩世昌)。唯一未失传的舞台版本仅有北方昆弋秘传的《争座和战》一折(北方昆弋多写成《争位和战》《争座位》,或者索性就直接叫《桃花扇》)。剧情讲述扬州史可法为了支援河南许定国,召集江北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镇诸侯商议退兵之事,但四镇诸侯私下暗潮汹涌,因“争座次”一事四人矛盾突然激化,领兵大打出手,此场面隐喻明末政局困境。

全戏情节与“侯李爱情”脉络尚无关系,其实这也是《桃花扇》主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当今改编《桃花扇》题材多数一堆恋爱脑充斥舞台,仿佛离了这对小儿女戏就完不成,然而前辈告诉我们:爱情在政治高压下和朝代鼎革时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一折“让女人走开”的《争座和战》照样流传几百年。不云孔尚任本人政治立场如何,这是何等冷静又何等高级的手法!我想当代编剧,不能靠挑逗观众情绪活着,学一学“冷酷”,否则就下贱了。

《牡丹亭•冥判》花判官

北方昆弋传承《冥判》剧情完整,为传统袍带花唱功戏,民国时期陶小庭先生最为擅长,场面近似于《铡美案》,含有“笔赞”“花间四友”“后庭花滚”等精彩情节,远不是后来为了避讳缩减的过场戏形态,侯广有先生传有此剧。

《花果山》墨猴

《安天会》孙悟空

《安天会》马天君

《安天会》赵天君

《安天会》二郎神

《安天会》巨灵神

“昆腔叫屈主体整,远观颜色布局匀。线条粗犷笔锋利,金银点染多仙灵。玉山九十留范例,光怪陆离岁月痕。水彩古法自制料,日光感观若祥云。”(张卫东作)

《安天会》李天王

《安天会》天罡

“《安天会·擒猴》昆弋皆唱,通常多唱北曲,遇到重大场合此剧必要唱弋腔。天罡星乃北斗七星之首,其中含义丰富。用深蓝色打底儿,意味天水一色。三面慈悲佛各有不同,中间代表智慧、左边乃平安、右边乃消灾。上面两头以眼睛作口,中间鼻子下加卷须。侯玉山先生此谱与藏密观音形同,故绝不添加獠牙。”(摘自张卫东微博)

北方昆弋传统的《安天会》(即《闹天宫》)是真真正正的“唱死天王累死猴”。不同于皮黄班久已流传的“光累猴”演法,“大战”一场,要求李天王全场站在台上,唱整套“点绛唇混江龙”套曲的将近十多支曲牌。孙悟空战完一路神将李天王唱一支曲子,不仅要求猴儿的武功高超,还要求天王“袍带花”功力扎实,要唱的浑厚高亢,打满全场。当年这出戏最为精彩的当属陶显庭,郝振基的“一台双绝”组合。可惜,广陵遗音不闻于人间久矣!

《西游记•女诈》(高腔)六耳猕猴

“此剧又名《猴变》乃弋腔,侯永奎之父侯益才最为擅长。猕猴变旦角后的表演,既要有猴的状貌,又要有旦角的风度。此剧最难在化妆变脸,从猴脸变旦角,而后在帮腔曲子里变回猴脸。要没有很娴熟的勾脸功夫以及表演技巧很难驾驭,现在具体如何表演只能是传说啦!后辈不会此剧,幸喜侯玉山先生留脸谱。”(摘自张卫东微博)

《女诈》一戏,为高腔传统剧目。在实际上主干情节近似于京剧《青石山》,不过狐狸精变成了六耳猕猴,而且被迷的对象男女对调,变成了凡人小姐董艳芳。六耳猕猴因爱慕董小姐变作书生求爱,附身于小姐身上,大闹董府。因为小姐非人非猴,故名“女诈”,本情节不见《西游记》原著,为侯永奎先生之父,著名弋腔青衣侯益才看家好戏。

高腔没落年代,许多剧目都已佚失,但西游题材还坚挺留存有《女诈》,《诈冰》(讲述通天河鲤鱼精灵感大王变冰引诱唐僧师徒落水之事)等剧。可惜北方高腔近乎绝迹,《女诈》久不见于舞台。

《火焰山》牛魔王

昆弋班之《火焰山》为孙悟空牛魔王并重之大戏,当年荣庆社郝振基最为擅长,牛魔王也是北方传统“七红”之一,北方侯玉山、唐益贵都有脸谱传世。本戏前面可以接《借扇》一剧(一般是韩世昌主演的好戏)凑成全本《三借芭蕉扇》,从开打,扑跌到包袱面面俱到。

《一种情•冥勘》炳灵公

《冥勘》又名《炳灵公》,原为全出《一种情》(又名《坠钗记》)本戏之一折,讲述何兴娘与崔兴哥之爱情故事。如今全出《一种情》仅存留“冥勘”一折,为袍带花重头戏。

“炳灵公”即为《封神演义》的黄天化,民间传说又称其为“泰山三郎”,是被封为泰山东岳大帝的黄飞虎之子,有“炳灵太子”之封号。在本戏中司掌死者魂魄生死轮回之一环。何兴娘死后,正是炳灵公法外施恩,使何兴娘重新轮回人世再度复活。

本戏炳灵公除花脸应工外,据周传瑛先生文章描述,作旦也可以应工此角色,此时称作“女冥勘’,为昆班艺人匠心独运之创造:头戴小紫金冠带都子头,胸扑项圈,赤足,扮成一个面如敷粉的少年大神模样,状如贾宝玉,十分讨喜。

《青石山》周仓

《青石山》白玉珍饰演周仓

“《青石山》乃昆弋合流,前面的《上坟》以及周公子与九尾狐调情的《书帷》等用南北合套的昆腔,后面的《卖符捉妖》唱弋腔。关公“坐龛”前周仓上桌子喷火下腰接旨,还有有剁狐狸尾巴的技巧。脸谱即是钟馗改金脑门儿,穿戴也是屁股膀子,但披软靠,八面威带后兜加翎尾。此乃无双谱。”(摘自张卫东微博)

《青石山•显像》朱玉鳌饰演关公,侯益隆饰演周仓,王益友饰演关平,侯玉山饰演神将之一

后来皮黄班的《青石山》“关公坐龛“的场面就是学的昆弋班,不过皮黄班已经是n次简化了,图片中此场面也是简化版。如果将此场面摆全,需要打旗金童玉女一对,四名神将两个俊扮两个搓脸,八丑八俊十六个大马童,左周仓扛刀右关平捧印,两张桌上坐金面关公一个,头戴冕旒冠穿黄蟒抱玉圭(小班一般用金龙令箭代替,后来全改了牙笏了),一张桌上坐红面关公一个,头戴九龙冠褶蟒作“观春秋”身段,全程演唱角色各有造型保持不动。金面关公唱弋腔【新水令】打弋腔锣鼓前后台一起帮腔;后来荣庆社营业戏弋腔不吃香,此场又变成唱昆腔【新水令】六句,用昆腔锣鼓和唢呐伴奏。同是场面上配合各种彩火缤彩纷呈十分热闹。

(本戏关公弋腔唱段侯玉山,侯广有二位皆有录音留存)

北方昆弋版本《青石山》,虽然是皮黄班《青石山》的原型,被借鉴去了不少东西,但是情节、唱法、技巧皆与京剧版本大相径庭,更和上世纪上昆王芝泉、方洋所排演的“狐狸精扎靠踢锤出手”的新编版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出戏最能体现北方昆曲“昆弋合流”之特色,连缀折子戏中,小公子被狐狸迷的《上坟》、《路遇》等折还是昆腔(马祥麟曾传下拿手戏《书帷》一折);到了《显像》、《捉妖》、《斩妖》等场次,关公显像之时,吕洞宾、关老爷及一众神将就改唱高腔。而且关公以金面、红面两种脸谱示人(朱家溍、宋丹菊两位曾有《青石山》录像,那里的关公就是金脸关公作为“龛瓤子”表演。因为几十年后只有侯少奎演过金脸关公,加之不知道关公到底是谁,所以对于这尊金脸关公形象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演狐狸精的武旦还要求“跐跷出演”,翻跟头过包,技巧繁难。其场次古朴精彩,技巧高难,绝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北昆关于这出戏传承的悲伤和狗血故事很多很多,具体的还是去看“朱复先生谈北昆”一文吧。

《侯玉山昆弋脸谱》全记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