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15.5 康采恩

2022-09-16 09:2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5、康采恩[i]


  垄断联合的形式之一,有时也称为集团。例如美国的摩尔根集团、梅隆集团等。

  康采恩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得到广泛发展的。它的目的是使垄断资本家在争夺销售市场、原料出产地和投资场所中保有优势力量并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康采恩的规模比垄断联合的其他形式要大。参加康采恩的,既有个别最大的资本家,又有其他的垄断联合,如辛迪加、托拉斯等。所以康采恩是一种资本家参加垄断联合,它包括数十个以至数百个不同部门工业企业、商业组织、银行、运输公司等等。其中最大的企业成为康采恩的主要核心。例如美国的摩尔根集团就包括有钢铁公司、铁路公司、煤气电力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银行、信托公司等等,其中摩尔根银行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

  康采恩一般是在大银行的直接参加或间接支配下形成的,所以康采恩的领导权通常是操纵在银行手中。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在形式上虽然保有独立性,但在实际上受领导康采恩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和支配。因此,在康采恩中最显著地表明了帝国主义时代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的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中,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中康采恩不仅掌握了经济命脉,拥有国内的最大的资产,而且它们还间接控制了国家政权机关。例如,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洛克菲勒集团、杜邦集团、梅隆集团的成员就占据了决定美国国内外政策的国务卿、财政部和国防部部长的职位。艾森豪威尔最亲近的顾问差不多都是康采恩中的大资本家。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13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15.5 康采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