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 各国家fxs背景介绍(01)- 亚洲
伊拉克
政党:金方阵
国名:穆萨纳伊拉克
领导人:Rashid Ali al-Gaylan


拉希德·阿里·盖拉尼(1892年 – 1965年8月28日),曾三次担任伊拉克王国首相。
他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试图将英国的影响从伊拉克移除。

1924年,盖拉尼在首相亚辛·哈希米领导的政府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两人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反对英国参与伊拉克内部政治。
他们拒绝了总理努里·赛义德于1930年签署的英伊条约。

他们组建了民族兄弟会党,以促进民族主义目标。
盖拉尼于1933年首次担任首相,但只持续了不到八个月。
1938年,他被抓获并被流放,因为他在11月的巴格达爆炸事件和政治动荡中扮演了可疑的角色。
1940年3月31日,当盖拉尼再次被任命为首相时,二战已经开始,伊拉克刚刚经历了加齐一世的死亡。
1939年,加齐一世在驾驶自己的汽车时突然遭遇车祸死掉,外界怀疑是英国支持的亲英派首相赛义德暗杀了加齐一世。
加齐一世死后,年仅4岁的费萨尔二世继承王位,成为伊拉克哈希姆王朝第三代国王。

由于费萨尔二世年幼,首相赛义德掌握实权,并邀请加齐一世的弟弟、费萨尔二世的叔叔阿卜杜拉做摄政王。

阿卜杜拉在战争中支持英国,但他无法控制盖拉尼,盖拉尼利用战争,通过拒绝允许盟军通过伊拉克进入前线来推进自己的民族主义目标。
他还拒绝了要求伊拉克与意大利断绝关系的呼吁,并派他的司法部长纳吉·肖卡特会见了当时的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弗朗茨·冯·巴本,以赢得德国对他的政府的支持。


作为回应,英国对伊拉克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
与此同时,英国在北非战胜意大利军队的消息削弱了对盖拉尼的支持。
1941年1月31日,在摄政王阿卜杜拉的压力下,他辞去了首相职务。
盖拉尼与金方阵的成员一起制定了暗杀阿卜杜拉的计划并夺取政权,但计划被发现,阿卜杜拉逃离伊拉克。
1941年4月3日,金方阵在巴格达发动政变,从阿卜杜拉手中夺取了控制权。
盖拉尼派遣了一支伊拉克炮兵部队对抗位于哈巴尼亚的英国皇家空军基地。
伊拉克一直是盟军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是英国军队在埃及和印度之间的重要陆桥。为了保护伊拉克,丘吉尔命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将军保护哈巴尼亚的空军基地。

4月18日,来自印度的英军在巴士拉登陆。在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区中,另一支部队从西部进入伊拉克。
在哈巴尼亚,伊拉克军队要求空军基地停止所有训练活动。
5月2日,英国皇家空军哈巴尼亚司令哈里·乔治·斯马特元帅对伊拉克部队发动了预防性打击,这一行动引发了英伊战争。

不到一周,伊拉克人就投降了。
在战胜了伊拉克的抵抗之后,英军于5月29日进攻巴格达,担心英国袭击盖拉尼逃到伊朗。
5月31日,英国和伊拉克签署了停战协定。6月1日,摄政王返回巴格达。
紧接着,盖拉尼的支持者在巴格达发生了一场针对犹太人的暴力大ts。
1941年8月25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入侵伊朗,将礼萨·巴列维赶下台,盖拉尼随后逃往意大利。

后来,他在柏林受到小胡子的接见,并被承认为伊拉克流亡政府的首脑。
德国战败后,盖拉尼逃往沙特阿拉伯,直到1958年推翻伊拉克君主制的革命之后才返回伊拉克。
他计划推翻阿卜杜勒·卡里姆政府,但叛乱被挫败,盖拉尼被判处死刑,但后来被赦免。

盖拉尼定居在黎巴嫩贝鲁特,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
土耳其
政党:fxs委员会
国名:土耳其帝国
领导人:雷杰普·佩克尔


雷杰普·佩克尔(1889年2月-1950年4月2日),土耳其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于1907年毕业于土耳其军事学院。
作为一名军官,他参加了意大利-土耳其战争和巴尔干战争,还参加了1916-1918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他还参加了一战,特别是通过高加索战役。
他是共和人民党(CHP)的成员,1923年成为第一任总书记。
1946年8月7日至1947年9月10日担任土耳其共和国总理。
印度
政党:印度教大斋会
国名:自由印度
领导人:V. D. 萨瓦卡


V. D. 萨瓦卡,印度教徒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他值得说道说道了!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独立斗争,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挑拨和各种政治利益的驱使,印度教滋生出一种教派极端主义思潮。

20世纪初,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逐步高涨。
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离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故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致使两者的矛盾日益尖锐。

穆斯林教派主义者认为国大党代表的是印度教徒的利益,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因此极力想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
穆斯林教派主义者的这种分裂行为深深地刺激了印度教徒的宗教感情,也激发了两大教派的对立情绪。
1915年,印度教第一个现代教派组织——“印度教大斋会”在加尔各答建立。
其基本宗旨就是:
在印度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印度教联盟,在政治争端中代表印度教徒的利益,促进改信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重新皈依印度教,推广印地语,力图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一个印度教统治的国家。
1925年,印度教的另一个教派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成立。
它的宗旨是排斥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保护印度教的民族、宗教和文化,进而求得全面发展,并复兴古代印度教国家”。
这个组织具有半军事化的性质,注重发展青少年,让他们接受军事训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两大教派的对立情绪日益加剧,教派极端主义思潮不断泛滥,尤其是“建立穆斯林国家”思想的提出,对印度教徒是个极大的刺激。
在这种形势下,印度教极端主义也应运而生。
当时,这种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
一个是印度教大斋会的V. D. 萨瓦卡,他在1923年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印度教徒特性》。
在这本书中,他首先提出了“印度教徒”、“印度教民族”、“印度教国家”等等新的概念,并且全面地阐述了一种以复兴印度教文化、建立印度教国家为主要宗旨的极端主义理论。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国民志愿服务团的M. D . 戈尔瓦卡,他在1939年发表了《我们或我们特定的民族性》。

在这部著作中,戈尔瓦卡进一步阐述了“印度教民族”和“印度教国家”的概念,并提出一些新的思想。
此后,印度教极端主义思潮便在印度社会中传播开来。
萨瓦卡,青年时代参加过反英斗争,曾与其兄组织了一个宣传暴力活动的社团,名为“青年印度会”。
1906—1910去英国伦敦学习法律,曾与欧洲社会民主党人接触。
1911—1937年,因涉嫌暴力宣传和暗杀事件而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并流放。
1937年,他加入印度教大斋会,连续七年当选该组织的主席。从三十至五十年代,他一直借助这个组织宣传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
萨瓦卡第一个提出了建立“印度教国家”的理论。
这种理论由“印度教徒”、“印度教”、“印度教民族”和“印度教统一体”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他站在教派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了这四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的“印度教国家”观。
这种理论的提出具有双重目的:
第一是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第二是针对印度的穆斯林,也想把他们排除在印度这个国家之外。
这种理论在当时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产生过某种积极意义,但它对以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冲突则埋下了祸根。
详细可以看乌有之乡的文章: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09/09/53957.html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贯彻世俗主义的建国方针,坚决采取政教分离、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的政策,因而50、60年代教派矛盾缓和,印度教民族主义也受到极大的抑制。

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大党丧失在印度政坛的优势地位,其坚持的世俗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理念逐渐褪色,印度教民族主义趁机再度抬头。

国民志愿团、“世界印度教大会”等组织推动在北方邦阿逾陀摧毁了巴布里清真寺,并要求政府在遗址上重建印度教罗摩神庙。
印人党作为主要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借支持和鼓动“重建罗摩神庙运动”迅速扩大了在印度教徒中的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问鼎联邦政府,与国大党一起成为两大主要政党。
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被人称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府”,它于1998年3月28日开始执政。

5月11--13日,这个新政府执政不到两个月,就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进行了五次核试验。
这种在发展核武器上的强硬态度,反映出一种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扩大军备上,印度新政府也比历届政府更为急切。
国防预算不断增加,发展新型武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后面的事,自己去百度吧!

创作不易,谢谢大家的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可以关注我的vx公众号:布尔乔亚粉碎机
里面有很多内容,up主无法过审的专栏也会在这里发布!!!
粉丝群重建!!!!
有非常多的学习资料,大佬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