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部分共享充电宝隐含“木马”程序 客户隐私如何防范?

2021-01-07 08:37 作者:于见专栏  | 我要投稿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从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出行困扰。

而在共享行业中,最先推出的“共享充电宝”最近却陷入了泄露个人隐私的旋涡。

前几日,公安部网安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的文章。

该文的主要内容为:部分共享充电宝除了质量隐患问题需要担忧,还可能因“木马程序”导致消费者的隐私被泄露。为了更好的提醒消费者,公安部更进一步的给出了这些伪劣充电宝的主要来源:第一是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第二是火车站里贩卖的满电充电宝;第三是扫码赠送的充电宝。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安部发布的消息表明共享充电宝行业中存在客户隐私被泄露的现象。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也支持了这一证据。根据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数量高达2.29亿人。消费者利用共享充电宝致使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俨然形成“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的垄断式格局。

在消费者隐私问题被关注之时,上述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纷纷表明自家的充电宝合法合规,公司提供的充电宝只有充电功能,并不涉及数据传输,即并不存在泄露客户数据的可能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法分子是否会利用消费者的疏忽,假借这些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名义去吸引消费者使用伪造充电宝,就变成又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人信息特别是隐私信息的泄露途径不断提升,而法律法规中针对具体社会生活的规定与新技术之间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政府应该要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紧密关注科技动态,在面对相关问题时,活学活用,参照法律原则合理处理,此外,也需要不断完善立法及监管措施,提升犯罪者的“犯罪成本”;其次,除了监管部门提高监管要求,消费者也需要注意在使用共享物品时,增强防范意识,遇到以往不同的出借情况,应该提高警惕;最后,作为共享行业的头部企业,更应该以身作则,时刻提升防范力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均要进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时刻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部分共享充电宝隐含“木马”程序 客户隐私如何防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