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4.3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2022-11-06 09:5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在内的以往的一切革命,不过是以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却是要消灭一切剥削、一切压迫,要创造条件,使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

  为了实现这种极其深刻的历史变革,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盆的独立自主的运动。”[1]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发动和吸引广大劳动群众来参加。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人民    首先是农民,结成长期的巩固的联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之后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历史证实了列宁的科学预见。俄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第一次取得了这个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新的历史时代。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至少是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容易采取联合行动把单独一个国家发生的革命镇压下去,社会主义革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一国首先胜利的新原理。

  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的研究证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帝国主义时代具有更尖锐的性质。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某些原来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以跳跃的速度赶上和超过某些原来比较先进的国家,因而帝国主义各国为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便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各种矛盾就极端尖锐化起来,其中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发展削弱了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使得这个体系的某些地方可以出现特别薄弱的环节,从而使得个别国家的无产阶级有可能利用时机,突破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世界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不一定是工业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也不一定是无产阶级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存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但是各国发生革命的先后,并不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革命条件并不一定就是最成熟的。在某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取得超额利润,并且培植了“工人贵族”,分裂工人运动,革命力量的成熟就受到了阻碍。要确定某一个国家革命的客观前提是否成熟,不能仅仅看这个国家内部的发展程度,还应看它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它是不是帝国主义体系各种矛盾的焦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统治是不是在这里已经摇摇欲坠。


注:

[1]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宜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77页。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4.3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