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川军团(四川士兵组成的团级编制军队)

2023-02-22 08:38 作者:羽心萦  | 我要投稿

作者:青姐 

川军团,是指由四川士兵组成的团级编制军队,川军的装备比较差,"汉阳造"步枪都算是精良装备,大部分士兵用的是川内自产的单打一。但在历史上川军团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以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为代表,川军团以作战勇猛、不怕死着称。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奔赴中缅边境的川军团抗日作战的故事。

川军团(四川士兵组成的团级编制军队)

川军是指由四川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历史上川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以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为代表。它的来源是抗战中以作战勇猛、不怕死着称的川军。

川军团装备:

历史上的滇西(包括缅印)抗战,无论是1941年底第一次出国入缅,还是从1943年后期开始的两路夹击,基本上都是崭崭新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川军是享受不到这个殊荣的。当时,川军的装备,在全国各省军队里,算是最差的之一,“汉阳造”步枪都算是精良装备,大部分士兵用的是川内自产的单打一,很多枪膛线都磨没了,子弹出膛就不知道歪哪儿去。手榴弹是自产的“麻花”,火炮和机枪更是寥寥无几的奢侈品。川军的物资也紧缺,绝大部分士兵穿着草鞋,单衣,号为“草鞋兵”;没有军用水壶,腰间挎着竹筒;没有包裹,背上背着竹笼子!此外,很多士兵嗜好旱烟,被人讥讽为“双枪军”。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排挤和鄙夷之下,却打出了许多惨烈而壮阔的会战。

南京保卫战有没有川军参加?

川军,是四川军队的简称,代指由川人组成,并拥有独立人事体系的四川军队。比如第20军、第21军、第23军、第24军、第41军、第43军、第44军、第45军、第47军以及所属部队,都是川军。根据《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的记载,参加南京城以及城郊保卫战的部队计有7个军14个师(含师级规模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并附有若干特种兵部队(如炮兵、工兵、宪兵、装甲兵、通信兵等)。在这些部队中,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所属的第36师、第51师、第58师、第87师、第88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属于中央军,第10军所属第41师和第48师属于直鲁联军余脉(有称其为鲁军),第103师属于黔军,第112师属于东北军,第66军、第83军所属的第154师、第156师、第159师、第160师属于粤军。也就是说,在南京城以及城郊的战斗中,并无川军部队出现。/n一般情况下,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战史著作往往都把11月22日日军进攻江阴作为开始,把12月14日唐生智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作为结束,这个范围包含了11月底发生在安徽太湖、广德、泗安地区的战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斗。太、广、泗战役的中国参战部队恰巧是川军部队,即第21军和第23军。根据《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抗战经过要录》和《陆军第二十一军战斗详报》等档案的记载,实际参战部队为五个师,即第144师、第145师、第146师、第147师、第148师,从11月24日打到12月4日。川军在这次战役中为阻击日军付出了不小的伤亡,第145师师长饶国华更是在阵前“杀身成仁”,以致参战各部在战后不得不开赴皖南地区重新“整理”。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川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斗。

英雄事迹:

从内战到抗战

故事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说起。那时,21军军长刘湘击败各路对手,成为整个四川省的老大。分裂内战了二十年的四川省,形成表面上的统一。刘湘并没有足够力量将其余四川军阀消灭干净。除了他自己的部下,省内还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大小军阀,他们暂时服从于刘湘。此外,刘湘的叔父刘文辉和侄儿争夺四川失败,率残兵占据着西康省。刘湘的老伙伴和老对手杨森则投靠蒋介石,在贵州当省主席。对于肥沃的四川省,蒋介石早垂涎三尺,寻找一切机会插入。在围剿红军时期,他罢免了作战不力的田颂尧,由孙震接任;后又借追剿中央红军的机会,往四川安插势力。1935年,蒋介石借整训的名目,把四川军阀的部队番号大大压缩。1937年,蒋介石又召开整编会议,要将川军番号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编三分之一。撤销哪些番号,保留哪些部队,关系到大小军阀命根子啊!所以在会上,中央军的代表和四川各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耍尽了十八般武艺,真是群魔乱舞。然而正当此时,传来一则军情急报,如同晴空霹雳,震撼了会场。七七事变爆发!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七七事变宣告了全面抗战的开始,也让许多过去鱼肉人民的内战枭雄,转而成为真正保家卫国的热血军人。四川军阀们热衷于金钱权势,贪图个人利益,善于窝里斗。然而他们也是中国军人。转眼间,原本阴阳怪气的斗争,变成了热血沸腾的誓师。军阀们纷纷表示,拥护刘主席,拥护蒋委员长,坚决抗战到底!彼此的小算盘,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久,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各派系大会上,刘湘慷慨陈词道,为了抗日,四川愿意出兵30万,出壮丁500万,缴纳稻谷一千万担!四川各地的父老,也都举着彩旗,夹道欢送自己的子弟出川。他们在内战的炮火下呻吟了二十年,如今第一次,看着身边这些穿军服的儿郎,感觉的不是恐惧,而是亲切。刘湘在四川的威望,如同蒋介石在全国的威望一样达到巅峰。

杨森血战上海滩

蒋介石和刘湘讲,要在安徽、河南、山东一带建立第七战区,由刘湘担任战区司令长官,川军主力投放到这个区域对日作战。根据这个计划,刘湘即刻与四川各军阀商议出川抗战的事宜。最后决定,第一批部队,合计五个军,十多万人,分为南北两路出川抗战。其中,北路22集团军,由邓锡侯所部45军,孙震所部41军和李家钰所部47军组成,共计6个师,约6万人。他们从成都一带出发,走汉中经陕西进入河南。南路23集团军,则有刘湘所部的21军(唐式遵)和23军(潘文华)共五个师两个旅约六七万人,从重庆一带出发,走湖北进入河南。然后两路川军会师于第七战区,在刘湘领导下共同对日作战。此外,杨森所部的20军和43军,总计约两万人则从贵州出发,直接进入淞沪战场参加会战。由于杨森同刘湘不对劲,他的部队,不计入第七战区序列。1937年9月1日,杨森带兵从贵州出发,徒步跋涉,用24天走完了50天的路程,到达湖南辰溪;然后乘车船转到上海,随即投入淞沪抗战。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国军抢先攻击,却未能歼灭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取得先机。此后日军增兵,双方形成相持,主动权渐渐转移到日军手里。日军投入兵力约二十万,重炮200门,飞机300架,军舰七十艘,对国军拥有火力上的优势,从而把战争变成火网下的屠戮。国军拼死坚持到三个月,终于全线溃败。是役,70万国军,伤亡达二三十万。此时,日军已经取得主动权,在淞沪战场上大开杀戒;国军虽然也聚集了七十万之众,却只能面对日军的火力优势,把部队往火线上填充。上去一个师,打不了几天就残了,撤下来,换一个再上。战局十分惨烈。杨森所部川军,多年来经历的四川内战,战术水平相当落后;骤然面对着装备精良,训练纯熟的日军,处于极大的劣势。而川军将士奋力拼杀,舍出热血头颅,与日寇决战。杨森任军长的20军(下辖两师4旅8团约12000人),投入蕰藻浜,陈家行战场。向文彬团长率全团在顿吾寺力战竟日,与日寇反复拉锯,最后全团营长仅剩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排长剩4人,士兵仅剩120余名,而阵地未丢失;林相侯团长不幸中弹殉国,所部官兵被打得只剩一个营;杨森的侄儿,134师师长杨汉忠亲临前线督战,也中枪受伤……在七天的血战中,20军战死2000多人,受伤5000余人,团营长伤亡20多人,连排长伤亡200多人。战后,蒋介石当面夸耀杨森的英勇,杨森差一点眼泪就流下来了:委员长,我的一万二弟兄,现在只剩五千了啊……更惨烈的是郭汝栋所部43军26师。43军也是杨森的旧部,只辖有26师一个师约七千人。他们经过46天跋涉,于10月16日到达昆山,次日就进入大场阵地,接替因为伤亡过大而不得不撤换休整的中央军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看着川军瘦弱的士兵和破旧的装备,都不禁担心,他们能不能守住啊。国军换防对日军没有影响,大场一如既往的进行着流血与杀戮。相对日军,川军的装备简陋得可怜,更可怜的是他们缺乏战争的经验。曾有一次,日军数辆薄皮坦克进攻大场,遭到中央军炮兵射击后,仓皇撤退。川军跃出战壕追击,把坦克团团围住,却发现没有办法射穿他们的乌龟壳。于是一个营的弟兄,绝大部分都冤枉地倒在鬼子坦克的机枪扫射下。就是这样,川军也不曾退缩,打冷枪,扔手榴弹,咬牙肉搏。坚持了七天七夜之后,26师四个团长阵亡两个,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多……全师仅剩下七百名还能站起的士兵,伤亡率高达90%!然而阵地依然没有丢!因此,26师被评为淞沪会战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

邓锡侯泪洒山西

杨森和郭汝栋所部川军,在上海遭到了惨重损失,然而因为杨森和蒋介石关系比较好,他们基本受到公正对待。淞沪会战是一个大熔炉,全国各军不分派系投入战场,并肩作战,“要死一起死”,也算豪迈酣畅。相比之下,四川内地的川军,则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理所当然在战场上遭到了歧视与虐待,陷入日寇炮火与友军白眼的前后夹击之中。第22集团军(邓锡侯为司令,辖41,45,47三个军)从川陕公路徒步进入陕西,准备按原计划经河南前往第七战区,与南路川军会合。谁知进入陕西后,西安的长官蒋鼎文一挥手,命令列车直接拉往山西省第二战区。邓锡侯莫名其妙,却只能服从。他提出唯一的要求,是川军出川时,天气尚炎热;如今进入北方,气候渐寒冷,希望第十战区解决棉衣。蒋鼎文回答:到了第二战区,补给,装备,阎锡山都会发给你们的。于是川军分乘军列,陆续前往第二战区。此时,第二战区正与日寇进行太原会战,由于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副司令长官黄绍宏相互扯皮,战局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川军赶到后,立刻被黄绍宏当作创可贴,到一个团就往前线派上去一个团,到一个营就派上去一个营。原本编制完整的六万大军,就这么被零敲碎打地拆开来,甩得遍地都是。阎锡山对于川军“提供棉衣”的要求,则一如既往地捂紧口袋——后来,他囤积的物资,大部分都在太原沦陷时,被日本鬼子当作了战利品。太原会战最终以我军失败告终。参加太原会战的川军,有41军和45军,总计达四万人。然而他们没有在战场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斗序列,全都被支离破碎地分散到了各战线。在撤退过程中,他们被友军抛弃,背离,无人接应,无人掩护,损伤惨重,连集团军司令吃补邓锡侯都差点遭到伏击而丧命。四万川军,几乎没打像样的仗,就已经损失了一半的兵力。这些抛尸异乡的儿郎,身上还穿着出川时的单衣。在北国的寒风中,他们不会再觉得冷了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

邓锡侯所部在山西省遭到惨败,痛感分崩离析的郁闷。他沉痛地对刘湘的联络官说:这次出川抗战,我们川军就像没有娘的孩子,被人拆得东一块,西一块,实在不是个办法。你们回去转告刘长官,请他向委员长说说,把我们川军放在一起吧,我们一定听从他的指挥。川军出了川,才觉得大伙儿格外亲密。就是死,我们都愿意死在一起!邓锡侯的话传给了刘湘,刘湘却也无可奈何。蒋介石蓄谋抢夺四川已久,这次川军热心抗战,老蒋背后仍不忘“初衷”。抗战爆发后不久,刘湘曾询问蒋介石,现在外敌入侵,需要扩军备战,原先把川军编制压缩三分之一的计划是否暂缓?老蒋回答,抗战归抗战,川军该压缩还得压缩。原本说好川军10多万人马汇集第七战区抗战,现在22集团军被拉到了山西,刘湘自己的23集团军则被拉到了东南,参与南京保卫战。出尔反尔的折腾下,川军将士并未放弃报国之志,在南京外围与日寇浴血奋战,还一度取得了小胜。然而终究大势难逆,145师师长饶国华死守界牌、广德,兵力损折殆尽,陷入日寇包围,不屈自杀,为保卫南京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饶国华也是川军中阵亡的第一位高级将领。蒋介石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撤销了23军军长潘文华的职务,而重用21军军长唐式遵。潘是刘湘的心腹,蒋介石打一个,拉一个,刘湘的看家部队23集团军洗牌完毕。此时刘湘已经病重,在武汉医院疗养。据各方人士的回忆,他处于军统的监视和软禁之下。川军部下多次策划方案,想把刘湘接回四川养病,却都被军统阻拦,甚至刘湘的专机也被破坏而坠毁。1938年1月23日,刘湘死于武汉。官方说法是胃溃疡病发,有人以为是被军统下毒。

王铭章滕县殉国

刘湘死后,川军更失去了主心骨。邓锡侯请求蒋介石把川军放在一块使用,蒋介石反而把李家钰的第47军,又从22集团军序列里抽调出来,派到卫立煌手下。这样,邓锡侯、孙震的22集团军,就只剩下了两万左右的残兵败将。他们流落在北方,没有衣食,没有弹药。出于无奈,劫了晋军的几家军械库。阎锡山自个把整个太原丢给日本人,却对川军的“强盗”行为大发雷霆,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把“不抗日,只抢劫”的部队调走。蒋介石询问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是否愿意把川军调到他的麾下?程潜怒道:阎老西都不要的破烂,你们塞给我?坚决不要!蒋介石也怒:让他们滚回四川去称王称霸好了!这时,参谋总长白崇禧出来圆场。他打电话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说了情由。正在策划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大喜:很好啊,把川军调来吧。白崇禧提醒他,川军战斗能力会差一些。李宗仁笑道,诸葛亮扎草人还能用呢,他们总比草人强吧?李宗仁,因台儿庄会战而威名远扬,但实际上他早在之前10多年便是中国响当当的人物。于是,邓锡侯、孙震所部便调到了第五战区。桂系军阀的老大李宗仁,虽然同蒋介石角逐天下失败,但其待人的胸襟却胜过蒋介石。他对川军百般抚慰,专门拨给补给弹药和五百支步枪。这让处处遭人冷遇的川军感激涕零。不久,徐州会战的第一阶段——台儿庄会战爆发。日军第五师团(坂垣)和第十师团(矶谷)两路进军台儿庄。李宗仁命庞炳勋军团在临沂阻击第五师团,孙震率22集团军往滕县阻击第十师团(因为刘湘病故,邓锡侯调回川主事),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布防。孙震率部抵达滕县后,以45军在滕县以北展开,41军122师在城中布防,124师在城外接应。3月14日,日军先向滕县外围阵地攻击,45军竭力抵抗,依然挡不住日寇铁蹄。王铭章派遣41军部队增援,依然不能稳定战局。3月16日,日军濑谷支队(兵力大致相当于一个旅团)撕破45军防线后,在飞机的配合下,以重炮坦克开路,向滕县发动进攻。川军将士以简陋的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的敌军殊死搏斗,多次用手榴弹消灭突入城墙缺口的日本步兵。然而毕竟实力过于悬殊。17日,日军攻破城墙,122师师长王铭章中弹殉国,全师伤亡惨重。李宗仁严令增援的中央军汤恩伯部,却按兵不动。孙震急调124师入城增援,亦遭到日军重创。到3月18日,滕县沦陷。单就战果说,川军在滕县打得并不怎么精彩。由于装备落后,训练落后,仅仅抵抗了几天便溃败。自己一个军打得残上加残,给日军带来的伤亡代价却并不大。不过,争取的这几天时间,倒也为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的布防赢得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川军在第五战区的战场上,至少能象个军人那样去死,能够用他们的牺牲,去为胜利争取一点时间,争取一点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说,殉国的王铭章,依然会在泉下感谢李长官,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慷慨报国的机会。

川军团战斗历史及死亡人数:

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的有刘湘主政,刘湘死后。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八年抗战,作为大后方的四川省,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川军出川达300万之众,伤亡64万!参战人数、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

川军团(四川士兵组成的团级编制军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