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
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这一制度,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工作制”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上分享了马云支持996的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2021年3月,针对“加班文化”,有媒体表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
不管是996,还是007,都是违法行为。8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规定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996”指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996”位列其中。
2019年12月2日,该词入选《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
2019年12月2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用人单位鼓吹“狼性文化”,打着“崇尚奋斗”的幌子,强制推行“996”。实际上,奋斗与休息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不懂得休息就是不懂得奋斗。长期超时加班,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是摧残——劳动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容易埋下生病的隐患,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因“996”式工作制猝死、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如果没了健康的身体,奋斗又何枝可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强度越大,人越需要好好休息,否则就会影响后续的状态,这本是常识,但往往被忽视。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不仅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对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大有益处。因此,企业谋求发展不应以牺牲员工的休息和健康为代价,而应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向“996”式的违法工作模式大声说“不”,让劳动者名正言顺地休息,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具体措施,完善监督和日常检查机制,让劳动法在显性或隐性的“996”面前显现出足够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奋斗添加上健康底色,让劳动者和企业方在法律的框架内走向共赢。(人民日报·海外版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