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喝尿求生,她活得充满残缺,却也接近神圣—电影《荒原》

2023-03-09 11:13 作者:白夜阿飞  | 我要投稿

电影《荒原》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户外冒险电影,选材和视角都非常小众,但这也凸显了它类型片的特色。丛林和她的哥哥为了寻找十年前在无人区失踪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出发探险。只是这次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在无人区突然出现的大沙暴中,哥哥丛来被一根锋利的树枝刺中了腹部,他再也无法活动和行走。为了救哥哥,丛林只身前往遥远的补给点和驻扎地寻求帮助,自此,丛林在这布满干旱广袤沙漠的无人区中,开启了一段艰苦而奇幻的旅程。

在干旱的沙漠日行百里,对于丛林来说,是严酷的生存挑战。她不仅要面临体能上的极限,而且要面临长期的暴晒、干渴的折磨,从最开始充满自信、健步如飞,到逐渐疲惫、沮丧和身心涣散,丛林刚开始喝自己随身携带的水袋里的水,喝光水后,不得不从稀少的植物身上析出一点点水分解渴,最后喝自己的尿液为生,生存的困境逐渐凸显,将她逼至死角。

在看似平静的无人区,丛林在垂死挣扎,这就好似在寂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要熬过的难关和要咬紧的牙关。在体力透支、身心崩溃的状态下,丛林出现了一系列的幻觉,而就是这些幻觉,正在直面和解决她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她已经失去的家庭、她正在流逝的自我。

《荒原》配乐堪称一流,在看似枯燥、日复一日的徒步行走中,正是这些配乐解析了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像,既呈现出环境那不可战胜的强大和神圣,又赋予了旅途神秘而庄严的、接近朝拜式的气质。丛林在极度干渴的状态下,幻想出现了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然而绿洲并不存在,她重重倒在了焦土之上;她见到过奇异而庞大的兽骨,与幽灵对话,听见了已经死去的哥哥的呼唤……

终其一生,一直陪伴着丛林的,只有她的回忆和她的自我,她独自在沙漠中挣扎求索。丛林曾经困顿在自己的执念里——执着地想要找到父亲,想要家庭破镜重圆,直到这执念吞没了她的哥哥和她自己。在这些幻觉和梦里,她才发现,生死有命、聚散有时,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了答案。它们的重量突然变得很轻,轻得就像一段与逝者淡然简短的对话;在戈壁沙漠这片无情的宏大世界中,生与死、得到和失去都轻如鸿毛;沉重的只有丛林自己,她在自我意识的荒原上举步维艰,心中的执念拖累了她。

绝境中,丛林倒在了地上,濒死之际,远处亮起了车灯,有一排车队经过。丛林挣扎着起来,开始点火求救,她把衣服一件件脱掉,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付之一炬,好让火光明亮些。人只有失去了所有,才能重生;残缺和崩溃时,最接近觉醒。在熊熊的火光中,丛林匍匐着、摇摆着,像在完成一场祭祀仪舞蹈、一次重生的典礼。

故事在此刻达到了高潮。生命那不屈的力量在这火光与救赎中燃起和绽现、令人炫目、令人震撼,这也是对丛林身心的洗礼、是一次涅槃、一次昭示和告知——有时你以为自己死了,其实你只是活过来了。丛林在燃烧中活了过来,得到了救援。活着的能量如此坚韧、蓬勃而令人敬畏,它来源于死亡,却并不奉献于死亡,它接近神性、爆发出了令人赞叹的意志力和智慧、为自己谋取生路,战胜宿命。活的本身就是尊严、是如此神圣,就是最值得珍惜和敬重的事。

死而复生,丛林可能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她的父亲和哥哥,用死亡为她铺垫了走出去的路——“活得像蝼蚁,搬空了一生垫她行远方”。死的意义都是为了活下去。她之所以活着,不是为了日复一日,在沙漠中自我折磨和追逐死亡;也不是为了在反复咀嚼失去和痛苦中耗尽自我;更不是寻找依靠、寻找所谓的答案和归宿。神灵点灯星指路,活着本身就是为了独立、它就是恩赐、是体验,是当下的圆满。

当丛林真正经历和明白这一切,她才走出了荒原,开始了生活。(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转载必究)


喝尿求生,她活得充满残缺,却也接近神圣—电影《荒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