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家长们千万别踩雷!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亲子关系是孩子最先接触也是维系最为长久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的和睦不仅能决定家庭氛围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则是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
据研究表明,在我国,有1/4以上的家庭在亲子沟通上是存在问题的,不少家长会将孩子误当成成年人,在表述和语气上往往缺少主观判断,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常常语出伤人,不能正确传达自己的用意,最终造成孩子叛逆、成绩下滑、人际关系恶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所以说,和孩子沟通也是一门技术活,不是所有的沟通方式和内容都是能被孩子所接受的,家长一定要有所注意,不要踏进亲子沟通的误区。
那么亲子沟通的误区又有哪些需要引起重视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一、强制命令
强制命令是大部分家长们所钟爱的沟通方式,因为简单粗暴,最容易奏效,只要“马上”、“必须”、“要不然”三句话一出,孩子就能乖乖听话。
不过,这样的沟通方式,就意味着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一种命令和服从的关系,由一方压制另一方,以此来迫使弱的一方绝对服从强势的一方,并没有公平可言。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模式下,很容易产生压抑的情绪,稍不留神,就可能诱发逆反心理,带来更多的教育问题。
二、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字面上的意思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说,孩子想继续在幼儿园玩耍,可是玩耍的时间已将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家长催促孩子回家无果,提出其他的选择来吸引孩子,试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就是比较常见的转移注意的亲子沟通方式。
这种方式,看似没有什么问题,既用了商量的口吻和孩子沟通,又阻止了孩子继续做不允许的事,可实际上却是在做无用功,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家长转移注意力只能短时间地让孩子妥协,并且孩子的妥协需要家长用另外的条件去等价交换,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就是变相的娇惯,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约束力。
三、放任不管
放任不管要比上述两种方式的危害大很多,在教育孩子上,最忌讳的就是听之任之,放任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反驳家长意见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可能会图省事,觉得只要孩子折腾够了,自然就能收心。
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在绝大多数事情上,孩子所思考的深度是有限的。如果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做得事情是不对的,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既不指出孩子讲清楚错在哪,也不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就会一直将错误的想法贯彻下去,为所欲为,总想着别人迁就他。一旦养成这样的坏毛病,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就会出现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