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的悖论
我从2023年3月开始练习飞针,一周练两三次,上靶的距离从一开始两步,到后来三步四步六步稳定上靶。动作就是看b站视频学,步伐是按照拳馆教练教我的拳击步法,按照上步打后手拳的方式把针直飞甩出去,训练过程中我也比较重视移动,还在空击中设想打组合拳过程中把针飞出去。 在早期练习飞针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射箭不能空放(比如 练一小时飞针肩肘都会很疼)。 到现在也练了三个月,今天是最后一次练习,之后不继续练了。 主要是因为飞针的使用场景存在着一组悖论。如下: 首先,飞针作为一种暗器,它的威力一般来说小于飞刀,为了使得它的攻击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那么在练习中人们总是意图把针甩到对方的面部。理论上攻击身体也可,从我练习中它扎进靶子和树干的情况来说,穿透人们日常服装绰绰有余,但是实际的打斗中 比如常见的对手可能双手持外套至于身前做对刀的防御,所以攻击部位可能还是以面部为适宜。 飞针作为一种“概率武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我们对针的把握,更多是对对手的“下一个身位在哪里”的判断,如果要攻击的对手距离我们太远,那么命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命中要害部位更是困难,所以按我的理解,飞针最佳的攻击距离就在3—5米,成年人的五步之内。更远的距离对手躲开的难度就降低了。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在法治社会,一.如果是一般的冲突矛盾,我们不可能直接掏出一根钢针甩到对方脸上,对敌我双方德后果都太严重了。二.而如果面对极端危险情况,歹徒向你冲来,这时候你手中持有钢针,你会选择用一个“概率武器”去攻击他吗 如果万一没打到,或者伤害不够大,对方就冲到你面前了,毕竟距离也就三五步。 如果你手中有一把开山刀,一只老虎向你扑来,你练过飞刀,你会选择持刀与虎对峙?还是直接向老虎飞刀? 我会选择前者。后者一旦失败 自己就陷入手无寸铁坐以待毙的被动局面。 所以如果面对歹徒,在三到五步的距离,我认为持有钢针最好的应对办法,是用步法保持与敌距离,同时前手持有钢针,以打刺拳的方式,限制对方对我们的近身。 换句话说,在这种极端危险的场景下,哪怕是练了飞针飞刀,你也不一定敢飞(至少我是不敢)。 小结来说 就是非极端情况你不能飞,极端情况你也不敢飞。 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飞针只是你的暗器,而你还有其他主武器,但这种情况我们还要考虑歹徒手里有没有武器。毕竟我们不是关羽张飞赵云,也不是比武打擂台。 综合来看,我都不觉得飞针是一个好的办法,与其飞针,还不如从周围顺手抄起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推倒柜子等砸向歹徒,然后转身就跑。 所以我不练了。 放弃了,哈哈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