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片大师——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善于以一个孩子的心灵去呈现世界。
在2022年的自传电影《造梦之家》中,他描绘了自己幼时如何邂逅电影。

他搭建玩具火车,冲撞小汽车,给妹妹“拔牙”,用番茄酱模拟血汁,用卫生纸包裹成木乃伊,纠集同学拍摄“西部片”等等。这些充满童趣的行为,为他日后的《夺宝奇兵》《E.T.》《侏罗纪公园》等电影提供了灵感。这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也袒露出自己成长路上遇到的难题——父母情感失和。在之后的《猫鼠游戏》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这部分创伤。
比照斯皮尔伯格的作品,《造梦之家》所呈现的幼时的元素,孩子的心,晶莹剔透的纯真,冒险情节,创伤,几乎构成了他整个电影生涯的缩影。
《大白鲨》《夺宝奇兵》《E.T.》,是斯皮尔伯格早期闻名于世的电影。



《大白鲨》以真实惊悚取胜,这部片子今天来看依旧引人入胜。《夺宝奇兵》偏向冒险,而《E.T.》则偏向童真。如果说《E.T.》是斯皮尔伯格拍给孩子的童话,那么《夺宝奇兵》则是拍给大人的童话。大人是藏起来的孩子,在电影院里看到冒险,趣味,战胜邪恶这些元素,才能将童心悄悄绽放。
在《E.T.》之前,斯皮尔伯格还拍过一部科幻片《第三类接触》,它与《E.T.》更像姐妹篇。这两部包裹着科幻外衣电影的共同主题实际是友善。

在完成《夺宝奇兵2》之后,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紫色》。这是一部被影迷忽视的佳作,与之前的科幻冒险不同,这部影片里,斯皮尔伯格的写实功底开始显现。

这部影片讲述种族歧视大背景下黑人女性所承受的黑暗。女主被丈夫折磨,几乎耗尽一生来寻找独立与幸福。斯皮尔伯格非常可贵地以女性隐忍的角度拍出了社会的变迁。他的写实笔调在这部影片中轻轻的,淡淡的,不让观众觉得太过沉重,又对当时的黑暗扼腕叹息。
与伯格曼,库布里克,伍迪艾伦等人相比,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思考的元素较少,除去冒险,他电影的宗旨多是既定的道德答案。
《直到永远》是斯皮尔伯格少有的爱情片,这部片子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去给出观众关于爱情的建议——尊重与放手。

93年的斯皮尔伯格交出了两份作品,一份是卖座的《侏罗纪公园》,可以看成是另一个主题的《夺宝奇兵》。另一个,则是《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是斯皮尔伯格写实的巅峰。主演辛德勒的角色刻画较为脸谱,这部片子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一点一点还原犹太人被降级,隔离,驱逐和杀害的过程。电影的每一帧都力求真实,斯皮尔伯格以强大的定力重现那段黑暗的种族屠杀。
趁热打铁,斯皮尔伯格在四年后推出了关于黑奴反抗的《断锁怒潮》。这部电影重现黑奴被劫掠,遭受虐待的场景,它同时也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律政片。

在90年代,斯皮尔伯格非常多地涉足写实主义的题材,《拯救大兵瑞恩》是另一部影迷耳熟能详的电影。

相信很多人忘不了电影开篇诺曼底登陆的惨烈。这部电影呈现战争之残酷的同时兼顾人道精神,也开启了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的合作之旅,两人后续推出了《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间谍之桥》与《华盛顿邮报》,这几部电影的共同点——大人的童话。
《E.T.》本质上是童心之作,进入20世纪,斯皮尔伯格开始涉足硬科幻。他首先拍摄了《人工智能》,随后与汤姆克鲁斯合作了《少数派报告》与《世界大战》。



这三部科幻片概念有趣,但后劲不足。我们拿《2001太空漫游》来做对比,顶尖科幻片能使观众由狭隘可怜的观察,转为自由的思想驰骋,而平庸的科幻片则让观众囿于牛角尖的设定无法自拔。
与此同时,斯皮尔伯格拍摄了教育题材电影《猫鼠游戏》。

《猫鼠游戏》是斯皮尔伯格少见的心理学电影,他把孩子对父母的渴望拍得传神,又让人心碎。影片中主角多次向父亲证明自己,又或是在母亲组建的新家庭前驻足,或许只有遭受父母离异的斯皮尔伯格,能把这些场景拍得那么揪心。
之前的写实题材,斯皮尔伯格都在烘托正义,而05年的《慕尼黑惨案》,则残忍地探讨报复,民族仇恨。其中血腥的镜头不进行任何修饰。这是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后又一部写实力作。

让我们跨越到2012年,这一年,斯皮尔伯格交出了与主演丹尼尔刘易斯相互成就的伟大电影——《林肯》。97年的《断锁怒潮》是一部优秀的律政片,从历史意义与拍摄手法上来看,它更像《林肯》的铺垫。《林肯》是有力度的童话,它认真探讨现实中的伟人如何前行,丹尼尔刘易斯演绎的林肯将整部电影凝固成永恒。

在最近十年,斯皮尔伯格有一种回归本心的冲动,他一口气拍出了《丁丁历险记》《战马》《圆梦巨人》《头号玩家》等纯真的童话片,取自于现实的《间谍之桥》《华盛顿邮报》也温情满满。直到去年,他毫不犹豫地推出自传电影《造梦之家》。
这么来评价斯皮尔伯格,他的冷静,克制,拍摄出了《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顶峰,但多数时候,他是个大孩子,孜孜不倦地专注于冒险,传说,他的一颗童心,从孩提到耄耋之年,从未变过。他是一位童话片大师,现实生活中的“圆梦巨人”。至于此,止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