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权法律案例|杭州公开16个“色狼”真实姓名和处罚结果,是否侵犯隐私权?
前段时间,杭州公开了一批色狼真实姓名,针对这一话题有70万人参与了投票,其中有97%的人支持公开姓名,仅有3%的人表示反对,杭州的这一举措你觉得合适吗?有没有侵犯到隐私权?

案情详情
前段时间,杭州公布了一批在地铁、公交车上猥亵女乘客的违法者名单。本次公布的16名“违法者”,每位违法者的真实姓名和受到的行政处罚都公之于众。根据这一举动,一媒体做了个调查,70万人参与的投票,97%的人认为合适,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有3%的人表示不合适,被罚人合理权益也要保障。
网友们表示:此举真是大快人心,应该把“色狼”照片公布出来才更有效。仅公开“色狼”真实姓名,很难精准锁定违法者,还会造成同名者无辜躺枪,建议附上照片。不然轻则会让无辜者收到恶作剧的调侃,重则可能会经历社会性死亡,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对此,杭州地铁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违法者的信息公开还在完善,会考虑曝光违法者的照片。
确实,这一完善过程是要经过审慎评估的,要做好公共利益和维护个人隐私的平衡。

1、杭州公开色狼真实姓名,是否会侵犯隐私权?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第四十八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杭州此次公开违法者姓名,是依据《浙江省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暂行办法》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1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32号公布。该《办法》共1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在互联网上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可以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或者摘要信息。
该办法还规定:前款所称摘要信息,应当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案件名称、被处罚人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主要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等内容。
2、公开怎样的信息算违法?
在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时,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信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应当隐去。意义在于,这些信息都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使用公权力,侵犯人的个人隐私。

3、是否构成隐私侵权需要关注的细节
看公开暴露的信息是否定位到具体的个人,是否必然会导致当事人的私人生活受到影响。
若杭州公布的是违法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或者姓名和私人手机号、或者是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这种能具体定位到个人的,就属于明确的隐私权侵权,而且很有可能引发侮辱、暴力行为等违法问题。
目前杭州只公布了违法者的姓名,但是存在重名的情况,没有定位到具体的个人,也就避免了侵权的问题,同时又能给违法者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这种预防“色狼”违法犯罪的做法,还需要优化改进。

全国妇联针对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大学生达57%,已经超过半数。在公共场所、职场或隐秘的角落,色狼们的咸猪手总是蠢蠢欲动,若没有证据让色狼及时得到惩戒,再犯率就会极高。
对于“色狼”的惩罚和预防,许多网友表示应该学习国外的一些措施。在美国“色狼”不论搬到哪里都要向当地备案,不及时备案的就是犯罪,其住址就会公布于众,任何人都能查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头发颜色、犯罪时间和记录。美国曾公开79名涉嫌猥亵儿童的违法者名字和照片,提醒大众要防范这些人。
针对“色狼”的惩罚,不论是公布照片、还是家庭住址等信息,其实都应该回到本质,去提高猥亵他人的违法成本,如:加重处罚措施、处罚概率等。
希望广大女性同胞们,在面对“色狼”时都能勇敢发声,在密集型场所被性骚扰,就大声呵斥猥亵者,做出反击。若在隐秘场所,请与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可以采取录制视频等措施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