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X3为何能做到折叠屏第一梯队,背后有怎样的黑科技?
了解过折叠屏手机的或多或少都应该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折叠屏依旧很难做出新的突破,很多厂商都突破不了厚这一关卡,手机内要堆叠的配置太多,驱动电路、电池、屏幕等,而且要将电子元器件做到柔性化,对于手机这种狭小的空间而言属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今年发布的华为Mate X3系列却是颠覆了用户对于市场的认知,将折叠屏带入轻薄的时代。
5月24日,华为在深圳举办“华为手机创新科技媒体沟通会”,向外界解释了为什么华为Mate X3能够同时满足超轻薄与高配置,真正做到了减重不减配,甚至是比一些大屏直板旗舰的厚度都要薄。
华为从极致轻薄的理念出发,深入底层设计和基础材料领域,不放弃任何0.1克的机会,于细微部件上精益求精。首先,为确保实现最完美的整机结构,华为Mate X3首次在概念阶段引入拓扑优化,通过微米级的仿真设计,上千种场景的虚拟测试,不断迭代探求极简最优方案。
在材料创新上,为实现更轻薄的电池仓,华为研发团队在尝试多种方案后,确定采用“电池仓拆件”方案。尝试过35种方案类型,最终才将0.2mm厚度的超薄超轻的金刚铝打磨而成,并将其放进了电池仓从而实现给手机“减重”,相较于以往的材料,金刚铝在散热性能这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提升。
但是电池仓减重并不能直观的体现在机身方面,所以在机身方面的材质华为同样在寻求突破。在此之前的手机市场,厂商一直都是用铝合金作为手机的金属材料,这种材料的密度、强度已经不足以让手机的重量实现实质性的“减负”。最终,华为在电池仓上实现突破性减重5.4克。
而华为研发新材料的灵感是来自于“航天级”铝合金材质,带来业界最强的700MPa“机翼铝”作为其铰链材料,让核心部件重量减轻。同时还提高了铰链的强度、持久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手机行业第一次引入700MPa“机翼铝”如此高强度的材料,是消费级电子领域材料的里程碑,在手机材料科学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迈进。在更微小的、重量仅为1克的屏蔽罩上,华为也不放过,实现减重0.7克。可以说,为了实现更轻的整机重量,华为“无所不用其极”,将“不放弃任何0.1克的机会”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华为不仅在材料上坚持创新,在结构上也是如此。华为甚至挑战标准化程度很高的Type-C,带来了业界最薄的一体化Type-C器件。传统的Type-C结构中间是金属制的受力结构,以防止外力把中间部分扯掉。华为的工程师为了实现更薄的整机,选择用手机中框来代替这一受力结构。
这样一来机身内部空间利用率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让布局更加合理,让更多的配置能够放进手机之中,让机身看着更加轻薄的同时手机配置也更加硬核。
还有一点对于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来说也是硬伤,那就是开合手感。不知道多少人接触过翻盖或者滑轨手机,新机买来开合的手感与用了好几年开合的手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实际使用,毕竟应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以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将翻盖/滑轨手机一开一合,觉得很治愈。
折叠屏同样是这个道理,所以华为Mate X3为了让用户尽享高端极润的手感体验,先是在滑轨结构设计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变,采用双轨转轴直驱单元来提升铰链抗压能力,同时还能让屏幕精准悬停,光是这一项就有很多折叠屏手机无法办到。为了增强转轴的耐磨程度,华为工程师在大量调研之后,发现了一种超高硬自润滑涂层——类金刚石涂层(DLC diamond like carbon),运用到转轴表面后,不仅可以提升转轴的硬度,还使表面更加润滑,大幅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开合更加稳定、顺滑。
其实从华为Mate X3折叠屏这款手机就可以看出,现在折叠屏市场未来的舞台还是很大的,华为已经靠着自身过硬的研发力打破了折叠屏手机三大不可能,从整机设计、基础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全面突破,真正做到减重不减配,带来“既要又要还要”的全能折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