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奠基者,大流士一世改革——古西亚简史20
波斯帝国(BC550-BC330)起源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随后这个落后的游牧民族(与周边邻居们相比较而言),在数十年内急速扩张为一个雄踞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国家膨胀速度比年后体重增长还快)。

波斯兴起之时还只是游牧部落(未完全定居),与它西边的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边的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古南亚次大陆文明)相比,它的文明程度还太低。但是刚刚步入文明的波斯人在一位领袖的带领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就是居鲁士大帝。

BC550年居鲁士二世(江湖外号“万王之王”)开创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此前的波斯还处于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居鲁士大帝将波斯带入了国家时代,类似于中国夏朝的姒启),将波斯团结起来,并南征北战极大的扩张了它的版图与国力。

然而军事上的成功不代表它就能成为一个帝国(王国与帝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帝国对内更专制,对外更扩张),那么是谁使波斯蜕变成一个帝国了呢?
大流士一世改革
居鲁士大帝的接任者是赫赫有名的大流士一世。

自BC518年起大流士就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政治:
建立君主专制,加强国王权力(国家统治者能令行禁止,否则谈什么征服,自己内部都号令不了),
削弱贵族势力(专制集权的必须措施);
全国划分行省(解决原始部落血亲关系纽带,便于君主管理),
行省设总督管行政与税收(解决贵族权力世袭问题,将官员任免权收归君主)

军事:
全国划分五大军区,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避免军队军阀化、集团化,便于管理控制军队),
国王任命军事长官(军事官员任命收归君主,直接将枪杆子牢牢抓在君主手里,避免了被架空或政变、叛乱);
军队分为常备兵(国家常备武装力量,管制与戍守)与临时征召部队(国家征服活动所需军队),
建立了一万人不死队(也叫长生军/不死军。这支军队覆甲蒙面,战争中损失多少就补上多少,因此始终保持一万人的规模,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其他国人战场上见了这支军队以为他们是长生不死的所以叫做长生军;交战的士兵诅咒波斯人就骂其为不死军)

经济:
统一货币(及其酷似秦始皇的做法),中央造金币“大流克”,行省造银币,自治市造铜币

社会:
修筑驿道(秦始皇修驰道行为),
开凿运河(隋炀帝行为)
民族:
拉拢被征服地区统治阶级(忽必烈行为),
扩大统治基础(元朝时期虽然实行四等人的种族歧视制度,但是即使最下等的南人中的上层地主也被元朝征服重视优待招揽,以此来减少人民反抗,就是这个道理),
减少执政阻力(当社会上层人共同进入统治阶层之后,政权的对立面少了,这些奴隶主都成了统治者的同盟,于是政权得以扎根),
尊重当地原有法律与宗教传统(波斯帝国版图太大,前无古人,加上波斯自己的文明相比被波斯征服的文明落后好几个量级,所以波斯人采用文化宗教宽容政策,一方面减少帝国阻力获得当地人支持,另一方面为日后帝国分裂埋下了祸根)
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相比于环地中海其他文明来说波斯的专制集权简直到了天花板,但是对比中国的集权那就是个弟弟,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是全世界范围数一数二的),增强军事力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主要靠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更先进的文明),并为波斯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内中央集权完成,对外军事实力足够强大,接下来就是征服)。

帝国版图
东起印度河流域直逼古印度、深入中亚腹地遥望中国;
西至北非的埃及、利比亚;
南到波斯湾、红海,毗邻印度洋;
北至黑海、高加索山、里海一线。

小结
波斯帝国的强大始于大流士改革,而大流士留给波斯最重要的是他的中央集权。
大流士的改革为波斯帝国奠基,那么接下来波斯帝国又走向何处呢?
继续关注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