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少年"让少数群体蒙羞?拜托,停一停!

观点1:偏女性化在多数人甚至性少数群体自身中饱受争议

原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导致性少数群体被指责,连带了自己
观点2:玫瑰少年只在事件发生时得到声援,平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包容

举例1:社交软件常有不喜娘的简介
解释1:并非说明喜好,而是在(表达对女性化群体的厌恶和声明自己的立场)
举例2:女性化博主,变装者出现时,有划清界线、“无端指责”的归因言论
解释2:属于变装文化和姐文化,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女性化特质就从一个支持者变为一个恐同者,也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男性化特质就从一个反对者变成一个接纳者。
观点3:变装博主经受的心理锻炼更遥远、更频繁,玫瑰少年受到的压力更迫近、更致郁

举例:内部有揣测动机的指责“变装博主是故意丑化性少数群体”
解释:动机揣测缺乏证据,反例是《真子日记》也并非为了塑造抹黑女性的小仙女形象而创作
观点4:那些执拗的守着男性特质的性少数群体是在男性特质不如他们的性少数群体中寻找优越感

解释:恪守最保守的男性刻板标准,鲜明反对其他人勇于展示自己(赋予男性标准更多元、更自由、更符合时代特性的含义)的“好同性恋”,不如模范到底,把性取向改了做个彻头彻尾的直男,(不为进步做贡献也不享受进步的成果的作壁上观)。
总结:给玫瑰少年更多理解,需要《我们自己》摒弃偏见和歧视,包容那些勇敢做自己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引发讨论,性少数群体才得以脱离以往“可以被忽视”的地位,真正取得一个千万级群体应得的重视)

笔者注:括弧内容为笔者据语境发表的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