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便写点什么(二)

2019-08-19 22:12 作者:Aikov_Official  | 我要投稿

一般来讲,这里开始更新的时候,就意味着我的同人又写不下去了。


8月快要结束了,我的很多同学都要开学了。甚至说有些都已经开学了,今天都开始上课了,然而我依然待在家里,一副十足的咸鱼模样。偶尔心血来潮,拍拍身上结成一层层的盐霜,看看平时上课需要看的东西,想想以后该写些什么玩意。

今天晚上,吃完晚饭,把自己摁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实话说我也搞不清楚这个房子的设计师干嘛要设计几面离着窗户不到半米的墙——在这样的空间里,看外面的灯光。我真的是一个挺奇怪挺奇怪的人,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不喜欢拉开窗帘。等到晚上,或者说傍晚,就总想把窗帘拉开,看外面日光褪去,万家灯火渐渐亮起的样子。

我想,如果用一个延时镜头把那样的情景拍下来再快放,一定是城市生活完美的写照。至少,是每个城市每天不可或缺的景象。

有些时候,这样的人文风景比自然景象更能拨动人的心弦。如果说蓝天白云和碧海波涛激荡的人的胸怀,星空银河丰满着人的幻想,那我想这样的城市景象,最多的就是在满足人心深处所需要的一种温暖。

(突然觉得这段有种应试作文的感觉,而且颇为小布尔乔亚)

说回去,说到刚才把自己塞回狭缝那里,看着外面的灯光,突然就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这种感觉曾经有过一次,那时候就是我的同学全都在为了高考拼命,我待在家里疯狂的摸鱼。是的,难以想象,高三了,马上就是在独木桥上玩了命的把别人挤下去的时候,我在摸鱼。

我并没有什么能逃避高考的手段,也没有什么可继承的家业,基本上高考就是往上走可以说唯一的出路,然而我在摸鱼。现在想起来我真是不得不佩服我那时的心理素质。其实也是很幸运,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还能留着自己的一些思考,而不是一头扎进题海里。

也许这样说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但是现在看来,当时被灌输的有些观念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只是在“奋斗”和“努力”这样的几乎是个学校都会灌输的理念,也有着一些课堂的上的思考。

记得高考结束之后,我回去找我的语文老师聊天,当我们再次聊起以前说过的一些话题时,我的老师给出了和以往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我几乎瞬间就明白了她的用意——为了作文的分数。

再说回去,说道在狭缝里看到的景象,外面是小区里其他几座居民楼,每座楼上零零散散地亮着些灯光,颜色不全相同但大致又离不开黄色和白色,看上去便觉得温暖。为什么喜欢看这样的灯光呢?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我真的说不上来,似乎很早之前吧,以前楼道里没有装电灯的时候,晚上回家已经是一片漆黑了,摸着黑爬上几层楼,打开门的瞬间就是点灯昏黄色的灯光。在冬天这样的场景更为生动——

晚上6点,学校里已经开始放起了萨克斯的《回家》。外面的天黑了下来,街道上的路灯亮起来,堵成一条长龙的车队不停地鸣着笛,但是红灯就是不让车队移动哪怕一米。明明整栋楼里都不剩几个人了,楼道里连灯都没有了,班主任似乎就就是不打算放人。好不容易出了校门,买上一个小面包,穿过校门口烧烤摊的烟雾,在炸串摊子油锅吱啦作响的声音中打开自己自行车的锁。裹紧帽子,恨不得用围巾把自己勒死,然后还不忘了抱怨一声这一身羽绒服是多么妨碍人活动。

这个时候,天越冷反而感觉越幸福,因为你知道,那盏橘黄色的灯光已经离你不远了。

(我真的佩服自己这个把东西写歪的能力)

也许就是在那时开始,一天天的,喜欢上了这种从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有些时候也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这样的一盏盏灯光下,会有着怎样的生活。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样想多了之后,看着那些灯光,在某些瞬间,就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奇妙。就突然感觉视角从第一人称变成了越肩视角,然后镜头开始拉远,旋转,直到最后定格在城市上空。

道路如同城市的血脉,房屋如同城市的肌肉,我们都是城市的一个个血细胞。但是你似乎又可以看清楚每一个血细胞,他们的脸,他们的表情。

也许这样描写有种不好的感觉,听上去像是看门狗里那样的世界,但是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共情,能在孤独中理解别人的幸福,这样的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浪漫。

差不多就这些吧,我这胡说八道的能力还是可以。我的输入法告诉我今天我打了3700多个字了,可是今天我除了写这篇以外就没写别的,这篇这只有不到1800,难不成我和沙雕网友聊天聊了2000多个字????

我这话唠的能力也是可以。

随便写点什么(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