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自私的基因》

2022-04-12 21:33 作者:Froideuretmois  | 我要投稿

我低估了它的难度。

以为凭我生物知识的储量,足以消化这本书的内容。现实是它把我仅有的,高一半学期的生物知识击了个粉碎。

我所能映照的,不足百分之十,多了,应该说百分之五。

《自私的基因》毕竟不是《人类简史》,同样是科普,程度确实大不相同。

作者在开篇讲到,最初的“复制因子”,是同化或吞噬其他的“复制因子”,打破对手的结构,以此来壮大自己。其实现在也是一样,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动植物,都是通过捕获食物,分解他们的结构,把动植物组织分解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或者其他的什么生命所需的物质。这也是一个打破重组再打破的过程,亿万年来,丝毫未变。

除了这些,更多的是,在我的认知水平里难以理解的东西,以至于总体的生物认识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

因为,大部分时间是看不懂,不理解,自然谈不上知识的增加。

但我认清楚另一件事,我的知识结构、水平、涉及面等等,远远不够。

简而言之,打破傲慢,放低姿态。

以我的认知,还不足以理解这个世界的某些东西,解释也就更难。

这些书里面,好像都有提到人生的意义这一话题,《自私的基因》这段话写在前言部分。

“想必宇宙的最终命运确实没有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真有必要将我们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宇宙的最终命运上吗?当然不需要,只要我们足够明智。我们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温暖的人类理想与感觉控制。”

我为数不多,有印象的段落。

在一本科普的书籍里,寻找人生的哲理,我这样做,也是变相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另一个有印象的地方,是这一句:情人之间的亲吻和爱抚也交换着无数的细胞。

看到的那一瞬间,所有情人之间的浪漫,以飞快地速度从我脑海中消散,我想起《情书》《魂断蓝桥》《春光乍泄》,或许现在还要加上张学友的《吻别》。尽管它们很快就重新凝聚,但留下了“后遗症”,每当我想到这些,都会再次浮现这句话。

或许我应该将之形容为:大煞风景。

人类虽然已经诞生数十万年,但地球已有46亿年。我们拥有的社会、制度、文教,让我们不像其他物种一样,大部分时间依靠本能行事。尽管我们可以制造各种精巧的工具,梳理出生物演化的脉络,与地球的生命周期相比,还是太过年幼。

所以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我看不懂这些很正常,我才二十多岁,这些知识可是几百年的积累和进步,并且还在不断更迭优化。

放一放,在我读过更多的书之后,我想回过头来再翻看一遍,那个时候我可能会有更多的体悟吧。

读书|《自私的基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