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二公司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项目解码新技术
项目效果图
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
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含4栋学生宿舍楼
食堂和学习中心
项目坚持高起点 高标准 高水平
用实际行动全力保障工程进度
为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顺利招生
提供有力保障
以新技术落地 突破工程难题
项目坚持科技引领 技术先行
采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
以“跳仓法”施工工法
代替留置后浇带施工工艺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和地下室外墙结构抗裂钢筋配置
实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对地下室外墙裂缝问题的有效管控
有效避免超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存在的裂缝控制问题
项目实行严格测温管理
通过测温数据改变后期保温养护措施
保证绝热升温 内外温差等
以新技术的落地运用
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
夏季覆盖土工布浇水养护
在地下室施工阶段
项目采用先进的盘扣架支撑体系
该支撑体系对比传统支撑体系
具有更强的支撑力
切实解决了现场面临的基坑深
左邻管廊 超限梁等问题
在深基坑施工阶段
项目采用复合土钉墙和预应力桩锚支护体系
在土钉墙的适当部位设置2到3排预应力锚索
形成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
对土钉墙施加初始背拉力减少土钉墙的位移
保证整体稳定的同时
有效控制了基坑的变形问题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项目采用先进监测设备
对深基坑和高大模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墙体单侧模板定型钢支撑体系
优化配置方案 强化监测监控
钢结构吊装施工
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现场钢结构吊装施工快速 高效进行
项目采用分段安装 后期合拢的安装方案
切实解决工程钢结构单体多 长度超长
施工体量大 场地有限等困难
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分段安装 后期合拢
为满足该安装方案对现场规划
提出的更高要求
项目部采用
《基于BIM的结构覆土承载安全管理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
完成临时支撑的施工设计与自动排布
施工过程管理与监测
同时利用该技术进行
数据采集 分析 总结
完成临时支撑施工设计
高效提升项目前期设计及施工效率
为项目高质量建设
装上创新驱动的“风火轮”
供稿:中建一局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