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制作工艺(一)
今天我接上期半原创文章“普洱茶”,跟大家普及一下普洱茶制作的初级知识!

其实中国里面,很多不接触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却不知道有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之分。今天先讲普洱生茶的一个基本制作过程,普洱熟茶制作方式将在下一篇文章分享。

其实普洱茶在未蒸压成饼型之前,正确的名字叫作“晒青毛茶”,官方名称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如下图

我在这极力反对晒青毛茶跟普洱茶混为一谈,因为他们的茶性比蒸压成饼、砖、沱的普洱茶树不一样的。极具寒性,每当有人跟我说毛茶也是普洱茶时我送他这个表情。

晒青毛茶新茶散发香气的确很迷人,花香果香高杨还带鲜甜感。即使是喜欢喝绿茶的死忠粉,也很容易被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掰弯。但是我们要搞清楚晒青毛茶跟绿茶工艺上的区别,特别是核心部分!晒青毛茶是不会完全杀青的,保留一定的活性酶在蒸压成饼型存储进行自然发酵。而绿茶是会完全杀青的,把活性酶在加工中完全杀死,让香气提示极点。这样加工出来的茶,茶性已大大减弱。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茶性的,为的是后期陈化而不是立刻喝。

好了,我就先不纠结,绿茶跟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区别了,还是先说回工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一整个步骤叫作茶叶初制,具体如下👇👇👇。(图就不补了,免的文章太长)
1.根据老板的要求或自己设定的要求,采摘鲜叶。采摘等级无有对错,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都可以,粗採直接拿刀砍了再回去分也可以,老板喜欢就好。
2.摊青,把采摘的鲜叶均匀的平铺在席子上,进行失水。一般在6个小时左右,具体还是要季节。手摸起来有轻微粘手就好,时间过长会导致失水发酵产生茶红素。(行业现在基本叫这个工艺做萎凋,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传统。)
3.杀青,鲜叶摊青后进行不完全杀青(因为会后期陈化的水解和偶联氧化都需要酶促,所以不能完全杀青要保留活性酶,叫不完全杀青我个人觉得会好点。),嫩叶老杀,老叶嫩杀。锅温不能大高,不然焦了的茶叶是很难喝的。这个步骤我个人认为是叫抖、抛、焖三个动作,而不同产区、不同季节、不同树龄得茶杀青要求都不一样。(传统是土锅杀青的,现在有点规模的初制所、茶厂都用机器滚筒杀青。)
4.揉青,杀青后鲜叶温度较高,先摊晾一下再进行揉捏,茶汤会比较清澈。揉捏有分重揉、轻柔,但主要的目的是要破坏鲜叶本身的细胞壁(类似皮肤那样的东西),这样内含物质才能溶出。(现在很多小厂不知道发什么神经为了茶叶美型,基本都是轻柔条形保持得很美,但细胞壁破坏不足,屁味都没有,还影响后期陈化。)揉成团状后,带点粘手即可。(高科技现在就是人抢活干啊,现在又盘式揉捻机,又有半球式揉捻机)
5.晒青,揉青完毕后进行解块,把团状的解开摊放在阳光底下晒青。现在有人是直接晒青,有人使用晾晒棚。(我个人喜欢直接被紫外线射多一点)旧时没有那么多地方晒青,雨季时节不能随时晒干,就有技术人员使用打火方式熏干,导致茶叶会带有呛鼻的浓烟味。
以上这五个工艺完成后就叫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了!
那么我个人认为的普洱茶工艺现在开始,从茶的分类其实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叫作“再加工茶”。紧压茶常用的是饼、砖、沱型。如下👇👇👇。



以上就是最常见的模型。
现在说说晒青后的工艺,序列如下。
挑拣:在晒青的过程中,因为是露天,所以会有些稻谷之类的其他物质混在一起。需要挑拣出来,这个过程还会挑出黄片(初制过程没有揉捻成紧条和泡条形的老叶,多见于夏茶秋茶,春茶较少黄片老叶。)现在又有机器挑拣,再接个筛机,等级都筛好人工都省了。可能还是有初制所,农户是手工挑拣的。
蒸压:挑拣完后杂质和黄片后,如果是做单一产区紧压茶,称好重就把茶叶直接甩进底部有透气孔的铁桶里蒸,用棉布盖着。蒸好倒过来,包起棉布用手揉。揉好后放进不同的模具定型压制,传统是石磨定型,现代是机压。主意压制的松紧度,松紧度直接影响到普洱茶的后期陈化。如果做拼配茶,多产区、多季节、不同年份的茶,就要先匀堆再压制。早期工业化生产有一套非常科学的工艺,大料回收,机器筛分完等级,同等级同产区的料匀在一起。拼配时,嫩芽撒面一级或特级,中壮4—6级茶青为里,盖茶则用6—7级,梭边怎用条形较完整的茶防止边沿碎落。
干燥:传统是自然风干、日光晒干,现代产量大基本使用机器低温烘干。自然风干要看时节,风干不足容易导致后期陈化时水份过多变湿倉。日光晒干切忌直射加晾晒棚会好点,直射会破坏仅存下来的活性酶。低温烘干虽然会使茶饼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很燥热,但是是最合理的干燥工艺。

今天就写到这,下期则是熟茶制作工艺的初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