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paceX飞月计划的个人感想

对于还不知道这个话题的读者我表示失望,嘛,也就是大约四五天前SpaceX正式宣布了载人去月球旅游的合同,两天前举办活动公开了购票的富豪身份。总之,还没有看相关新闻的赶紧去补一补吧。这里谈谈个人感想。
其实个人当天看到spaceX发出合同的那条推特时,内心不是兴奋而是有点失望却也算是意料之中的吧。长期关注SpaceX的小伙伴可能知道,载人掠过月球的旅游计划很早就在spaceX的计划表里。之前的计划是使用重型猎鹰加龙飞船2.0来进行,最早的时间计划记得约为2019年年初。当然这个时间估计是本来就不能信的,个人本来估计按开发进度,向后推个一两年是至少的。而事实上,龙飞船的实验计划已然陆陆续续向后推迟了半年多,乐观估计实际载航人运输要到明年4月。而进行商业运营必然需要积累数次的实践,所以本来的个人估计实在2020-2021年。而新宣布的计划摒弃了使用猎鹰重型和龙飞船的原企画,而改为使用在开发中BFR,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心里就明白时间表又要大幅向后修正了。果不其然,更新的计划时间表暂定了2023年。虽然这次的细节时间表,包括具体的几次实验的时间表,和以往spaceX的风格相比似乎比较保守务实,但我们心理仍然要有这个时间会有向后推一到两年的心理准备。个人是真不希望拖到2025年,和我的心理预期就差出太多,而且会很可能意味着火星登陆的延期,稍稍有些接受不了啊。
再来说说好的方面,因为船舱的大幅升级,座位数也从仅限两名旅客扩充到了7~9名,应该算是相当大的升级。价格也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亲民,这一方面得益于座位数量提升也得益于BFR更加彻底的重复使用设计。BRF的客舱空间大出不少,与之相比龙飞船简直就是个小盒子。旅行计划时间暂定为6天的长度,想想如果真是挤在龙飞船里面还真得憋坏了,BFR的话则会用空间冗余给个人分配房间,包括公共空间,娱乐设施等,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实在是要合适得多。按原本的龙飞船飞月计划,老实说心里话,个人的话是白给我也不想去。而这次升级后却真的出现了“想去,有点嫉妒”这样的心理。这样仔细想来,他们之前的太空旅行计划似乎就旅客视角来看,是很粗糙的。其实目前包括蓝色起源、virgin等的太空旅游计划也是非常粗糙。SpaceX更新的计划考虑了更多的除了“飞”以外的问题,就商业旅游来说,详实了许多,有了实际的,甚至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是前进了一大步。
从侧面其实也再一次看出了其实猎鹰重型和龙飞船2.0在定位上的尴尬。在spaceX计划BFR之前,猎鹰重型是需要实现全部回收的,龙飞船2.0也是设计进行反推陆地降落而不是海上伞降。这两者到了实践阶段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妥协,且从目前来看spaceX并没有对两者做大幅改进的意图。今年2月的猎鹰重型实验虽然为spaceX带来了大幅的话题关注度,但个人认为还是B5(第五代)猎鹰9号的投入使用对是更大的实际进步。从中我们也是可以窥见spaceX的经营思路,还是倾向于进行单一(少数)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而不是用复杂化的产品结构来应对更多的需求。题外话,预定11月份的龙飞船2.0模拟载人实验应该是今年的另一个大话题事件,当然实际扩展业务要到明年的4月以后。个人其实比起兴奋感,更有一种“怎么才来”的不耐烦的心理,嘛,总体还是期待的。
说回飞月项目本身,这次披露的首名大富豪乘客为 前澤 友作(Maezawa Yūsaku)。很早之前就听闻这位神秘富豪在持续地赞助(又说积极购票)spaceX进行商业飞月。这位老童鞋显然是个太空狂粉,这次更是惊人地表示包下了首次飞月航班的全部座位,并表示要在全球范围选择数名最好的艺术家通行,希望太空之行的所见能给他们带来灵感,从而进一步给全人类带来精神财富。好一个有想法,有浪漫情怀的富豪,点赞点赞!
(话说天文学家能竞选么……算了,我也只是个无名的渣渣……)
再说最为核心的火箭和飞船本身,BFR的更新。据说设计就多出了不少大幅度的调整。


比较容易看到的就是尾部的三角翼比之前的设计大出许多,起落架干脆移到了增大了的三角翼尖端。此外,飞船前段也增加了可伸缩的小型三角翼。这其实有的一说,因为Musk之前很多次表示他是非常不喜欢三角翼的,因为使用它们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大大增加舰体的阻力系数,意味着效率的丧失。对于前一版本的尾部小型三角翼,老马都曾经表示这是为了着陆火星的不可避免的妥协。(这里可以提下,火星着陆的最大难题在于其稀薄的大气,既很难提供足够的空气阻力减速,又能充分地摩擦舰体发热。所以在火星着陆技术上来说是比在地球着陆难出许多的技术挑战。)前段新增的三角翼可以猜测是出于增加健身控制的目的,尾部三角翼的大幅加大就个人来说没有看到其对于地球起降的必要性,猜测是不是更多的是针对火星任务的设计。另外比较令人警惕的一点是宣传上的运力的大幅削减,之前版本的150吨运力,似乎这次在幻灯片中看到的只有100+吨,具体细节还不明,但似乎是显示了运力的大幅下降。是不是和加大的三角翼有关呢?
虽然伴随着妥协,但这些设计变更也说明着BFR和火星计划确实地在向前推进着。个人其实只期望时间不要太晚(2026之前就ok),最后的船团人数不要太少(20人以上就好),第一趟旅程能平安往复就好。看好你啊,SpaceX,不要辜负了我的期待呀~~(这说的……我算个什么东西)
哎呀,只是想稍微写写,结果还是写出不少字。那就到这里,长文最近应该都不会更新,等四个月毕业后应该会活动得更勤快些,一些坑也到时候填,到时请再多多支持。
PS:写文章的当中看到了一辆tesla 被迫降的飞机撞残新闻(车上的人平安无事的),蛮有意思的。感兴趣的不妨搜一下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