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潜艇作战还有没有狼群战术?

2018-09-20 23:36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说起潜艇战的最大战果,无疑是二战时德国海军将领邓尼茨发明的潜艇“狼群战”,主要战术是潜艇大编队夜间上浮水面后通过无线电协同作战,在北大西洋上大范围的犁海,一旦遇到任何盟军的军船或者民船,立即展开“狼群式围攻”。在这种战术下,盟军损失的军民船只吨位数以千万吨计,一度让英国的战时经济接近崩溃。那么在当代,这个战术还可以用吗?

答案是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这种潜艇狼群战术在当代已经完全过时,不能再用。因为现代反潜机在几百公里外就可以探测到水面上的任何上浮的潜艇。即使仅仅暴露通气管或潜望镜,也会在夜间被反潜机在几十海里外就探测到。现代潜艇一旦暴露踪迹,就基本失去了战术价值,因此不可能再有水面狼群战。

现代化的潜艇作战的最大问题,就是水下信息孤岛至今仍然无解。最近几年,发明了潜艇水下激光通信,但还在实验中,距离实战运用还很远。

因此到今天,不论核潜艇还是常规潜艇,水下作战中基本都是“孤狼”。那些潜艇水面大集群编队,或者航母战斗群由核潜艇在前方不远处 “水上开路”的画面,都是宣传摆拍,而不是真实的作战模式。

先进核潜艇的艇首声呐阵,非常庞大,几乎占据整个潜艇首部的空间,这种声呐的核心,是一种类似球形大鼓的声呐换能器,其直径越大,能力越强,海狼级的艇首球形声呐阵的直径,做到了8米以上!但是这种大鼓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敢开机的。一旦在战区漫无目的开机,等于主动暴露自己。


战备巡航中的潜艇平时不开主动声呐,只通过被动声呐来听外面的海洋水声,靠声呐兵的经验和计算机分析来识别和判断目标。

潜艇在漆黑的水下,通过被动声呐,大体分析判断收听到的信号是其他潜艇的声音?还是驱逐舰的声音?还是航母的水声?或者海洋生物发出的噪声。判断敌方水面舰艇或潜艇是否已在己方主动声呐的精确定位距离内。被动声呐虽然可以听到很远处的目标发射的噪声,但只能大体判断目标的方位和性质。要明确对方的距离和深度等精确的信息,仍然要开主动声呐来定位。但是一旦开启了主动声呐,也就暴露了自己。在通常情况下,要发射鱼雷攻击敌方潜艇和敌方水面舰艇,一定要开启本方的主动声呐,做最后的精确定位,给鱼雷装定射击诸元,同时进行最后的敌我识别,防止误击。

由于潜艇在水下作战巡航期间,大多数时候只能使用被动声呐这种获取外界信息十分有限的手段,这就是造成了不论是本方多艘潜艇想编队协同作战,还是对附近出现的敌对方潜艇的识别,都十分困难。协同作战必须交换信息,敌我识别要开启主动声呐,询问“口令”,这都会暴露自己,有被对方潜艇先手攻击的可能。因此当代的潜艇,完全放弃了编队作战。

苏联人曾经搞过核潜艇编队作战实验,事实证明根本行不通——本方潜艇之间没法通信,编队航行百十海里就乱了,相互一通信就暴露;甚至还曾经有被美方核潜艇在近海潜伏,“混”进过苏联战略核潜艇编队中的“危险的笑话”。


当代潜艇作战,无论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都先划定负责海区,一艘潜艇只负责一个区,规定作战时间内,不到结束的时间,打死也不出这个区域。凡“听到”有进入该区域的其他潜艇的噪音,一律看做“敌对潜艇”,可以不打招呼就发射鱼雷攻击。而本方的水面舰队,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不该有本方潜艇潜伏的海域探测到潜艇,也一律当做敌对目标,可以立即从水面发射鱼雷和深弹攻击!

在这种宁可误击也不放过不明威胁的战术规定下,现在日本海自让一艘苍龙级万里迢迢的跑来南海?就是送菜的角色,因为在中国南海大体封闭,具体的每片海域,由哪一艘战备潜艇常年负责一清二楚,平白无故的水下多出来的噪音,完全可以不打招呼就展开反潜攻击。这也是日本方面为何由最高层出面不断的解释,以求谅解,日方也怕反潜方对其来真的。


现代潜艇作战还有没有狼群战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