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0日《回民承繼中國武術:八極拳》
2022年05月20日《回民承繼中國武術:八極拳》
河北:八極拳
與任何民族文化一樣,受穆斯林影響的武術,往往帶有強烈的地域性質。例如在回民聚居的河北,便衍生出八極和通臂兩大名拳。
早在13世紀初,便有一部份西亞回回人和中亞伊斯蘭信徒隨蒙古軍隊來到這裏。及至明代,明成祖朱棣為了填補華北地區的空曠,曾多次下旨從山西、江南等地遷民河北,當中就包括大批回民。他們許多都紮根滄洲,這亦是孟村回族自治區的雛形。
清代雍正年間,有名出生於山東的回族男孩,因為父親離世的關係被母親帶到滄州孟村投靠族人。這個男孩名曰吳鐘(1712年-1802年),正是八極拳的開山祖師。
關於吳鐘習武的經歷有幾種說法,有指他是隨一位自稱為「癩」的雲游僧人學習拳法,之後再從「癩」的徒弟「癖」學習槍術,最終創出了八極拳。亦有說吳鐘是向村中老人學拳後,再親上少林寺討教氣功,之後他再到陜西學習槍術,合三者大成創立八極拳。
不過無論根據何種說法,八極拳以槍化拳、勁走剛猛的特性,卻是一致的。這亦是為何武林常拿八極和太極作對比,所謂「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動乾坤」。
乾隆四十年,吳鐘回到滄州,並在山東河北一帶教授拳術與大槍。由於吳鐘無子,故把技藝盡傳予獨女吳榮,其後吳榮嫁到羅疃村。吳鐘又傳藝於孟村吳永,因此在滄州一帶,八極拳傳播甚盛,並可以分成孟村、羅疃村、自來屯、與狼兒口等支派。今天採用的封面圖,便是孟村八極拳現代著名傳人“吳連枝(回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