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电影15:《超脱》

2020-08-05 00:46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那就让故事开始吧。

  

    电影以一段采访(剧透一下,这是人物的心里独白,很有味道的)开始,隐晦的光线衬托出讲述者内心的深沉。画面黑白的配色,人物迷离的眼神,话语间流露出的厌恶的情感,再加之深沉的配乐,故事的阴暗面已经开始浮现了。

    接下来的画面移步到学校。谈及学校局势就明了了,老师,学生。但如果就这样结束似乎对不起一开始埋下的伏笔了吧。果然,奇怪的部分毫无保留的一涌而出,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导致的混乱竟无法调和。也许我们会怀疑是老师的问题,但后面发现不止一个班,而是一个学校,那故事就真的离谱,充满了反抗气息的学校谁不好奇呢!

    在没能完整的看完电影之前,各种电影的描述都是云里看花,剧情部分就此打住。

 


    男主身份的多重性会引诱着观众去好奇他所经历的一切,前期的不合理行为在后期都做了简短的说明,公交车上的哭泣并不是因为在**,那是被残酷现实深深伤害过的痛苦回忆。因为电影中某些部分有违真善美的追求,所以粗略走过也挺合适的。如果用心看的话,在电影中期就能将男主的故事大概勾画出来,后面的故事只是单纯地说明其它主线的时间发展,这些是无法猜测的。

    男主前期的标签是代课老师,中期是外孙,后期转变为‘父亲’,这种过渡我个人认为是巨大的,把控不好感情就会导致剧情决堤。每一时刻的表演既要切合当时的情景,又不能脱离男主的原有特色,种种感情的混合体会使观众等待着他在某一时刻的爆发,而这爆发来临的时候是那么突然但却让人心痛,人生的低谷铺面而来,无处释放的压力会瞬间洗卷观众的内心世界,导演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极致完美。导演最后时刻将男主包装成一位优秀的‘吟游诗人’真是太棒了,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了。经典文学的魅力就是在积极探索着人性中留存的美好及困扰我们的种种不利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要反复品味经典文学的原因。

 


    引出电影矛盾的是冲突和倒置的师生关系,但明显剧情没有给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思路,而是转变思路借此去展示每位老师各自存在的问题,快速切换主线的选择并没有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冲突,反而诱导着观众去期待男主如何以‘英雄’的身份拯救这摇摇欲坠的校园危机。虽然结果有些大相径庭,但却却符合‘闹剧’这一题材。(闹剧就是意味着有始无终的问题)

电影中穿插了一些黑板的动画,这些动画既简单又直白地简述着剧会情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有一种哑剧的感觉。空荡的走廊和无人的教室,学校的存在预示着一种无奈的叹息,老师们在忍受,学生们也在忍受,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也许是压力、孤独、歧视以及暴力等,或者是以上所有。种种不利因素都在加剧学校衰败的速度,毁灭是一种必然,而在覆灭之后,又酝酿着一种新生。

 


    故事的发展并没有像大众的曼罗蒂克故事那样先折磨再变得美好,它在让大家觉得一切出现转机的时候再将现实狠狠地甩在观众眼前。男主终也只是个被社会折磨的普通人,面对衰退的巨浪也无力改天逆命,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虽然结局会有一点遗憾,但留给观众思考的地方却能无限放大,我认为这是利大于弊的。

部分说明:

1.因为篇幅问题,我省略了男主本身的故事以及小女孩故事的两条主线,前者是不堪回首的过去,后者是重生之后的救赎,百般滋味,敬请体会;

2.我没提及的一点就是男主的眼睛,很棒的特写镜头,超赞;

3.刘玉玲的演技很棒,刚好前不久把《Why Women Kill》看完,印象深刻;

4.预告》》》》》》

关于电影16:《The Devil Wears Prada》


关于电影15:《超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