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自己的想法,而非改变他人想法
今天做心岛的测试,然后呢,有个题目是说,在出现争执的时候是否习惯用旁观者角度思考。
我个人不太认同“旁观者”这个角度,我觉得吵架、争执是两个人的事,应该是两个人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包容求同存异,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这比旁观者角度有用,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很多时候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我们不愿意理解。
旁观者模式有用,但不一定有用。吵架起争执,通常是一时间脑子热,如果一开始互相理解就不会吵起来,脑子热了之后,互相理解的作用就来了,一些人一直吵就是至少有一方固执有不服,互相理解达成一个共识很重要。
并不是一定就旁观者清的,有时候用旁观者角度一看这个过程怕是一头雾水,旁观者也是主观的很多时候。
很多人就是听到旁观者清这一句话,没有去思考现实中的旁观者是不是真的清楚,不怀疑不打破原有的思想。
事实上很多旁观者看得并不全面,并不是每一个旁观者都那么有水平的,更多人只是断章取义。
说准确就是客观角度,旁观者角度和客观角度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客观”也只是自己以为的客观,事实上还是主观,靠我们的主观靠近、模拟客观的一个状态。
所以为什么不去理解自己和对方通过主观模拟一种客观的状态,而是跑去旁观者呢。
旁观者的干涉是有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客观是类似旁观者的一种角度,但不一定等同于旁观者,旁观者也不一定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