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让自卑感成为孩子的动力

2023-03-29 10:38 作者:学之道讲堂  | 我要投稿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在面对新的事物时,有部分孩子不太愿意尝试,相反,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这很正常,大家都害怕失败。但是部分孩子为了逃避问题,只和比自己差的对象比较,遇到问题只会逃避,而不是用更多的努力去扭转,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那么,应该如何利用这种自卑感,让自卑感成为孩子的另一种动力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为何产生自卑感。原因很简单,当个体自我理想中的标准和实际情况出现矛盾时,个体会发现自己能力不足,继而对自我价值的判别就会受到打击,然后就产生了自卑感。而自卑感,驱使着个体做出一系列的反应,来抵御它所带来的对孩子的打击。有些孩子会通过加倍的努力扭转败局,即使获得的只是很小的成功,但也可以证明自己不会被打败;而有些孩子则深陷“自卑感”的泥潭之中,对于失败的解决方法就是避免遇见困难,看到自行车,觉得自己可能学不会,那就不去学;担心自己主动和新同学交流会被冷落,那就不去和新同学交流,使这种可能性的失败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家庭教养方式对自卑感处理很重要。很多家长会强调孩子的缺点,有些家长会说:“你怎么总考不过班上的张丽丽,你每次都没有提高。”或者“算了算了,扫地都扫不好,你还是去看书吧”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秀点,相反孩子会认为自己比较愚笨且需要依赖别人。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比不上别人的,就会产生最原始的自卑感。

其实不是让家长事事都顺着孩子,也不是让家长憋着不说孩子的缺点,而是在将孩子“推”开之后,要拉回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指出孩子的缺点之后,给予清晰的建议让孩子从新的方向或者用新的状态去尝试。如果孩子总是在手工课上显得力不从心,那你可以说:“妈妈发现你好像每次手工课都没别人做得好。”之后跟上一句:“这次妈妈和你一起做,我们做一个高难度的,看看这次是不是还得不了高分。”这样就可以将自卑感转化为动力。

其次,孩子定的目标不宜太高,如果是比较长久的目标,就需要划分为阶段性的小目标去完成。孩子面对自卑时,会发展出一个虚构的目标来帮助自己从自卑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种虚构的目标往往可以让孩子振奋一段时间。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孩子可能会定一个目标:“以后一定要变有钱”;如果父母离异,孩子在重组家庭中并不幸福,可能会虚构一个目标:“以后一定要家庭幸福,并且帮助家庭不幸福的人。”这些目标是自卑感的正向体现,但是如果目标是过于远大的,可能会导致定下的目标和孩子的实力差距太大,孩子既希望自己可以完成,又觉得自己是不行的,那么孩子的自卑感所带来的的负面感受得不到缓解与平衡,这会给他带来一个暗示:“果然,现实情况就是不可以缓解的,你再努力也没有用。”这样孩子可能就不再选择继续努力,既然努力也不能成功,那就会选择软弱下去,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自卑感是孩子成长中必然产生的一部分,孩子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消化这种感受,化为动力,而家长起到的作用就是去引导孩子,并且不要主动的加强自卑感的副作用,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性的给孩子一些建议,帮孩子将计划化为阶段性的,让自卑感成为帮助孩子平衡无助感的动力。


如何让自卑感成为孩子的动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