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法学【法考经验丨不求高分,但求通过——人大法学院本科师姐法考冲刺攻略】
前 言
在法考延期后,很多同学会经历短暂的迷茫期,除了上期为大家推送的法考与考研协调的文章之外,还是需要再次叮嘱各位师弟师妹,在法考延期的时间中,每天一定要保持一些题感,保持刷题,不要中断,但是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分配到每天,日常学习两个小时还是很有必要的。法考中后期比拼的就是毅力,大家默念法考冲刺期十六字内功心法:倍速听课(基本已结束)+反复背诵(各种顺口溜)+持续刷题+坚持到底。之前文章链接请点击:
知行法学【进退有据|进可攻,退可守——法考延期后,法考和考研如何平衡?】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人人大法本毕业,总的来说基础也不是很好,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所以对于法考一直是以“不求高分,但求通过”的心态来进行准备的,过程也比较曲折,最后能以一战客观题 192 分、二战主观题 120分低空飞过,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二、考前准备与老师选择
01 自我认识
在准备阶段,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考试难度和个人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一个初步的心理准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对于我而言,我法学本科期间有明显的短板和弱项,尤其是民法和诉讼法部分的成绩比较惨烈,但是刑法和理论法以及高年级学的商经就还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对不同科目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进行调整。
02 老师选择
法考老师的选择上,其实大部分好的机构的老师水平都还是可以的,大家可以根据老师风格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然后主要跟一个老师进行。当时我客观题考试的时候主要是继承了放弃法考的舍友的书,然后就基于已有的书和对老师的偏好等进行了老师的选择。
理论法:杜洪波
当时我手上有杜洪波的书,所以就直接跟了他,最后也觉得杜洪波老师的风格非常适合我。杜洪波老师的客观题考前三小时串讲几乎救了我一命,而且主观题的背诵材料整体上非常优秀,两次主观题考试理论法都顺利地写了一千多字,总之就算不跟杜老师的课,他考前冲刺的资料非常推荐去看一看。
刑法:一战柏浪涛、二战罗翔
一战的时候连柏浪涛的书都没看完,所以很多还是以本科的基础去做的;二战选择罗翔老师,一方面是因为他书的逻辑结构与我本科刑法总论学的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二战时心情比较压抑,而罗翔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而且视频课的弹幕也很有意思,听课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
民法:钟秀勇、刘家安
民法主要是跟的钟秀勇,刘家安老师是在二战主观题考前听了一下他的民法典法条课,觉得他也很棒。钟秀勇的书其实很全面,至于课程可以选择性的听一下。个人觉得钟秀勇上课有点啰嗦,很多知识点喜欢翻来覆去地讲,我试过一边看书一边听他的课,直接看书快很多而且效果也不差,但对于民法基础比较差或者说单纯看书看不太进去的同学而言,这种讲法更能加深理解。
刑诉:左宁
左宁的书和课都还不错。尤其主观题讲书里附带的案例时,会用规范的语言带着一起完整地表述一遍,这对主观题做题的帮助也是挺大的。
民诉:戴鹏
民诉其实总体在主观题里分数占比不是很高,戴鹏的课我没怎么听,但是书和考前的资料还是不错的。
行政法:李佳
李佳行政法上课讲得清晰简练,而且本来行政法主观题也不会很难,性价比很高。
商经:郄鹏恩
我认为郄鹏恩的教材和书逻辑结构都比较清晰,理论方面也讲得很好。虽然说专题行政商经选做,但是民法题有时候也会擦商经的边,就算决定选行政法,有时间看看商经的冲刺讲义也可以。
三国法:杨帆
客观题考试中还有三国法,我当时选了杨帆,其他老师也没什么特别推荐的,大家任选就可以了。
选完老师之后,其实就好好跟着老师上课和练习就行,没必要同时看很多个老师的材料。单就法考这个考试本身而言,一线的几个老师的水平都是足够的,跟太多反而会搞得自己更混乱,得不偿失。最后在考前押题的时候,很多机构都会出冲刺材料和直播课程,这个有时间倒是可以多看几个,以此来进行考前的查漏补缺。
03 其他材料
一战的时候,我听从一位老师的建议,还买了一套张能宝的《应试能力目标及试题归类型精解》(法律出版社),就是整理过的真题集,在总体时间的不足的情况下用来刷刷真题,找下感觉。
此外,官方出的案例分析题也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主观题而言,可以结合一些法考老师出的解析或者课程一起学习,一定要自己认真做一遍,对主观题相关要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三、一战的成与败
01 客观题
当时我 6 中旬交换回来,就决定还是报名参加一下法考,就匆匆忙忙开始准备客观题考试,同时还要准备推进考研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对于民法、刑法和理论法中的宪法、法律史部分主要是结合考研的内容加冲刺版教材,其他行政、商经和程序法这些就都直接背冲刺教材,然后刷一遍真题集,争取把所有重点都过一遍。
考前几天除了冲刺版教材的背诵外,就尽量搜集了法考老师的考前讲义,个别如理论法等还去听了考前三小时串讲。在考前两天,我把所有冲刺版教材全部重新过了一遍后,剩下的时间里一直在背考前讲义,考前一天晚上、上考场之前以及中午的吃饭和休息时间都一直在背书。
考场上就是尽全力把所有题目都答完,尽量不在个别题目上浪费时间,只对于个别知识点熟悉但是答案感觉不太对的进行了标注,准备有时间回看,其他不管会的还是蒙的都不再纠结。考完出来后,感觉肯定不会过,等成绩的那几天就没有继续准备主观题备考。
02 主观题
对于主观题,因为知道客观题成绩可以使用两年,而且当时也在复习考研,其实并没有重点复习主观题的考试,只是在考前一周左右开始看除理论法外其他科主观题冲刺版教材(当时放弃了行政法,因为行政法本身不是考研复习的科目,而商经本学期我还在上课,比较熟悉),同时自己刷一遍历年真题练一下语言组织和做题思路。理论法部分完全留到考前两天,就是背杜洪波的考前讲义,考试那天早上再最后过一遍。
主观题考试的时候,第一题理论法因为过于话痨可能写了有1200多字,加上刑法大题没怎么理顺,这两题就用了近两个小时,后面刑诉、民诉和民法也因为不确定而翻了很久法条,最后给选做题就只剩下不到十分钟时间。由于商经的题目本身难度也不低,看完题就只来得及写个几句话就强制交卷了。
03 一战经验教训
与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一战的结果已经比我预想中的好很多了,但是这也充分反应了一个问题,司法考试本身是有难度的,需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准备。
1、基础与练习才是王道
首先,对于司法考试而言基础非常重要,无论是复习效率还是答题速度,本质上都是受到基础制约的,所以应当预留充足的复习时间,把客观题的书和课程认真过一遍,这对于主观题的准备也非常重要。我当时因为没有听过客观题的基础课程,直接看冲刺讲义其实不是很顺利,因为法考大部分知识点还是要以理解记忆为主,在没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直接看背诵材料是很吃力的,复习效率也不高。
2、考前冲刺非常关键
其次,考前几天的时间是黄金时间,一定要充分把握,以客观题考前为例,其实很多东西我是在考前背诵中开始记住的,而且平时有些根本背不下来的知识点,也可以利用考前进行临时记忆,所以考前两天一定要抓紧时间,不停的看材料和背书,千万不要松懈。
3、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完题目
最后,要重视考试时间的分配和把握,虽然说这与本身实力相关,但是能尽力把最后题目做完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理论法部分一般控制在800到1000字左右,但是我花了差不多一小时写了一千二,严重压缩了后面的做题时间,明显得不偿失,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每题的答题时间,尽量不要翻法条,或者把会做的先做完再翻也行。考后我看了回忆版的题目,商经这道题其实我当时会做,如果能最后留下20到30分钟来基本做完这题的话,还是有可能通过主观题的。不过时间掌握本身就反应出了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前面的题做的慢、翻法条时间太长,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充分,也就是说没有充分的复习和准备,法考主观题还是很难通过的。

四、二战主观题
吸取上一年主观题考试的教训,二战的时候其实是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的。关于法考的内容的开始准备大概是从7月底开始准备的,从7 月底开始到 11 月底考试期间,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 7 月至 10 月的基础阶段,以及 11 月期间的冲刺阶段。
01 基础阶段
因为大四下学期还有课,还有毕业论文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我大概是在考研一轮复习进行了一部分后,在7月底8月初开始进行法考主观题的准备。基础阶段最开始每天给法考的时间大概在1个多小时的样子,后期逐渐增加,进入十月份才增加到3 小时左右。
对于刑法和民法,我是接着考研一轮的内容,把罗翔和钟秀勇的客观题基础的课本和课程全部过了一遍,课程过完了就开始做官方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上民刑的案例。做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用电脑做,有时间一定要完整写出来,之后再对答案,对分析逻辑和语言表达进行修正,掌握不好的部分再回顾总结一下知识要点。
在做民刑案例的同时,我也开始刑诉、民诉、行政的法考主观题基础课程。其实比起客观题准备,主观题在只是内容上是少很多的,还是推荐大家去听完李佳、左宁、戴鹏几位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听课配书效果比直接啃书要好。顺序的话,我是差不多听完行政法和刑诉的课程后,再开始民诉的,期间听完哪门就开始做哪一门的案例分析。
至于理论法,我既没有听课也没有看主观题的基础课程的,主要是在时间性价比上来说,放到考前一周拿到考前冲刺讲义直接背,更加划算,没必要提早复习。
商经的话,整体上而言,由于我考试是决定选择行政法的,但是怕民法偏题到商经那边,所以就只看了一下主观题的冲刺版讲义。
基础阶段到后期的时间安排整体上就是,每天听课加案例分析一至两篇。
02 冲刺阶段
进入11 月份就基本上开始进入主观题备考的冲刺阶段,大概是2号开始,所有基础课程基本结束,我听了一下法考老师客观题考前的基础串讲,帮助梳理一下学科体系,就开始了滚动复习背诵加案例分析的复习节奏。这个阶段已经不建议大家听任何课程了,应该以背书和做题为主。
我买了包括民刑在内每一科的主观题冲刺讲义,以冲刺版为大纲进行背诵,不熟悉的问题就再查询基础版的讲义。除了官方的案例分析题集外,进入11 月中旬的时候,我也开始了对历年主观题真题的梳理,这对于把握考试难度和思路还是挺有帮助的。
大家有时间也要去看一下主观题的模拟系统,官方的一定要去看看,蒋四金的模拟系统也挺好的,可以试试看用电脑做一下套题,自己掐一下时间,做到心里有数。
考前一周,尤其是考前两天的时间依然非常关键,我在考前五天的时候完全停下了考研的复习,全力冲刺主观题备考,全天的安排大概是上午听考前串讲或其他课程,下午接着上午的内容背书,晚上继续进行错题复盘和背诵。除了背书和回顾已经做过的题目外,一定把法考老师的考前冲刺看一下,有时间的就听课,实在没时间讲义也一定要看,还有法条梳理和定位的课程有时间也要听,提前熟悉一下法条位置,今年李佳的行政法法条定位课以及刘家安的民法典法条课都值得一听。后面几天背书的时候,如果有的知识点实在记不住,就尽量记住法条位置,到时候考场上直接能找到就行。例如,我考前两天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民诉的背诵,就只是大概熟悉了一下法条位置,大家在时间不是非常充分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
考前一天的晚上,我大概把要背的再看一下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考前只背了一遍理论法的材料,其实背不完的话考前熬夜也没关系,反正考试的时候也没时间犯困,因为高度紧张,不管怎样都会非常精神的。
03 考场之上
考试开始之后,第一步需要确认题目设置,虽然题型变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还需要确认一下,例如民法、民诉是不是还是一道大题,行政商经是不是依然二选一,刑诉有没有传说中的文书题之类的,同时大致扫一遍题型和题量。在题目的时间控制上,基本上以每题40分钟为基准进行,题目体量再大也尽量不超过 50 分钟。理论法答题要控制字数,在900字到1000字就可以了,写多了主要是浪费时间,能尽快写完就尽快写完。每道题目,先看题干的内容,有些小题是可以不看案例内容就能写的就直接写,有时间的话可以结合一下材料,像刑法这种今年不分小题的,就按照事实单元梳理每个人的情节,分点分条有逻辑地写完就行,这些平时做题都需要进行练习。整体来说是没有时间用来找法条的,最多就是在清楚知道法条位置的情况下点开来抄一下,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找法条的话,很容易导致最后时间不够,真的有不太确定的地方可以先答完卷再看法条确认。最后的选做题,如果两门都复习了的话,可以先大概浏览一下问题,选比较确定的回答,不然就复习哪门选哪门,其实一般行政法都比商经考得更基础一点,我虽然主要准备了行政法,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选了商经。这次考试整体时间上其实也不是很宽松,做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也差不多要交卷了。
04 经验与感悟
首先,主观题备考一定要自己动手练案例题。实际上,主观题考试既有其难度也有相对轻松的部分。轻松的地方在于,主观题涉及的科目数和知识量相比起客观题是少了很多,备考的时候需要记忆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多,甚至在考场上还有看法条的机会。但是它确实比客观题考试难度更大,其难度在于对记忆程度的要求更高,要能够进行输出,而且考验一个人的法学逻辑与语言组织。一个知识点知道是一回事,能运用其来分析案例是另一回事,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法言法语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更是需要进行刻意的训练。所以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背诵外,一定要重视对案例分析题集以及真题的练习,通过不断地写才知道自身的短板所在,在考试的时候才能更加熟练。
其次,做完题目依然是关键。虽然说今年司法部大放水,但是身边也有少数几位没有通过主观题考试的朋友,虽然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他们都没能把题目做完。所以说,对考试时间的控制依然非常重要。

五、最后想说的话
总而言之,法考除了是一场职业资格考试外,其实还是一次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的好机会。甚至身边很多人都提过,复习法考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可能比大学四年都多。大家最后都是要走上法律职业道路的人,决定你在这条道路上走多高、走多远的,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无论考试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场考试的经历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和学习的过程,考后最好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查漏补缺,回看一下没答好的知识点,印象会非常深刻。

六、相关阅读
1、知行法学【进退有据|进可攻,退可守——法考延期后,法考和考研如何平衡?】
2、人大法学考研【上岸以后&法考经验丨我的平衡之法——法考与研究生学习生活】
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一场孤独的修行,一年两考上岸人大诉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