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贵州在唐代的样貌:闭塞与挑战

2023-10-03 10:53 作者:qdlf888  | 我要投稿

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食物概莫能外。食物的变化,悄然发生,却影响深广,不可逆转。有时令人欢呼,有时却堪思量。人们对地方食物和风味充满好奇,殊不知无论地方食物抑或地方风味,都是地理环境与时空变迁交织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地方”,少有严格意义的“孤岛”,都会在或急或缓兼收并蓄中促成。在这个意义上,各地的食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中国的历史上,贵州曾经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闭塞的地方。这在唐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如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描述了他被流放到贵州时的内心感受。


唐代的贵州,虽然已经存在于史籍中,但它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那时的贵州,由于地势险要,山高水远,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隔绝。李白在诗中提到的“不与秦塞通人烟”,正是对这种状况的生动描述。


尽管贵州的地理环境充满了挑战,但依然有人勇敢地去面对。李白的诗作中提到他24岁时离开家乡四川,仗剑远游,夜发清溪向三峡,不知几多快意。然而,58岁时他被流放到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在当时,从四川到贵州的行程非常困难,需要穿越崇山峻岭中的蜿蜒小道。即使对于像李白这样的诗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贵州的忧虑和愁心。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垂暮之年被迫流放到这个遥远的边陲之地,也是因为当时的贵州确实是人们眼中的“蛮荒瘴疠之地”。这里的交通阻断、文化不通、危险的不确定性以及与中原迥异的气候,都使贵州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畏途。


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贵州并没有被永远的遗忘。事实上,自元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曾努力巩固边疆、开拓通路。然而,由于贵州深居云贵高原之上,地势复杂,闭塞的状态始终未能被打破。这一点在盐的供应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贵州不出产盐,而相邻的四川和云南虽然有井盐出产,但由于贵州地形崎岖,没有形成河流切割的河谷,运输极为不便。运程遥远、运道艰险、运具落后以及重税和垄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贵州食盐价格高昂,普通民众无力承受。


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特别是以贵阳为中心的铁路干线的通车以及覆盖全省的公路网的修通,贵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不仅便利了食盐等必需品的运输,也使得贵州与外界的联系得以加强。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承认,即使在今天,贵州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贵州未来的发展会更加光明。


贵州在唐代的样貌:闭塞与挑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