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幻春晚征文活动】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下)
<Part 3: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
11一次小小的生命撞击
---------------
“无畏者号”上的二次生命奇迹,源自于一颗不起眼的小陨石撞击。这颗来自于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无名石头,长约二十余米,宽十米左右,模样形似一颗不规则的橄榄球。说起来,这块椭圆状的石头,在乱石林立的柯伊伯带里,称不上是“大块头”,但依旧给空无一人的“无畏者号”,带去了一些影响。
这次远超“剐蹭”的撞击,除了导致“无畏者号”十九号机舱破损、泄露、整体脱落,带走了一块不重要的太阳能电板、一个外置通讯装置,以及一些补给外。
更重要的是,它也给它带去了一个特别影响,那便是……
——十三颗冷冻受精卵因这次碰撞,进入培育程序。生命又开始了。
最初半小时内,这些受精卵依次经过解冻程序,逐各慢慢恢复活力。一天之内,它们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再由两个又分裂成四个,并朝着各自的人造子宫腔——一个形似喇叭花的粉色肉球状装置——移动。
72小时后,这些受精卵已经分裂成了一个个由16个细胞组成的“小桑椹”。而在它们到达人造子宫腔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个空心球状的胚泡。随着它们外围透明带逐个消失,这些胚泡,迅速膨胀。
第11天的时候,7号喇叭花里的急性子小家伙,率先着床。它挥舞着细不可见的微绒毛,与人造子宫内膜细胞上的微绒毛,交错、接驳,并开始黏附。接下来,滋养细胞开始分化。外层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溶解了人造子宫内膜的细胞、间质与血管。它像一颗种子一样,深埋于这肥沃土壤之中。10小时后,随着它们一个个打通血管内壁,正式开通与母体之间的营养输送通路,系统开始接受反馈,并用精确计算喂养着这些“种子们”生长所需的各种养料……
第5周时候,这些东西看想去还像小蝌蚪;但第8周时,它们已初具人形,并可探及心脏搏动——每一个鲜活生命,都开始在它们各自的显示屏上,雀跃跳动。
第13周的时候,倘若有人细心观察,便可分辨他们的性别。1号房、3号房、7号房的,大约是男孩;2号房、5号房、10号房、13号房的,大约是女孩。它们都各自开始长出手指甲,并形成指纹;乳牙根与声带,也正在形成;肺、胃、肝脏、胰腺等内脏,更是快速发育。16周的时候,它们头上开始长出毛发。皮肤薄,深红色,并开始出现呼吸。如果注意观察,你甚至能感觉到整个喇叭花“轻扑扑”的胎动。
第19周的时候,它们已经有明显的脚踢动作了。于此同时,它们的嗅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听觉,都在快速发展这。从这个时刻开始,房间内每天整点会像是播放舒畅悦耳的音乐声。1、2、3、7、10号房里的家伙,对此倒不怎么敏感。唯独5号房里的小家伙,闻声,十分雀跃。它兴奋得手舞足蹈,跟着悠扬音乐,肆意舞动。
第26周的时候,它们的头部和身体与新生儿相差无几,并开始吸入与呼出羊水。第27周,它们的大脑十分活跃,并开始形成规律作息。第28周,它们能够感知光,并开始做梦。
每一天,它们都在快速成长。它们的肌肉和心肺,都在忙着为适应外面的世界做着准备。它们的肺与消化系统,也在快速成形。它们有了微弱的视力,可以把头从一边扭到另一边。它们体型匀称,毳毛脱落,头部骨骼越来越坚硬,并继续形成厚实的皮下脂肪,它们变得越来越壮。它们会吸入羊水并练习呼吸。它们皮肤皱纹逐渐减少,并变为红褐色。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正在逐渐成熟。很快,所有器官发育都已为出生做好了准备。它们面部的皱纹消失,皮下脂肪足以适应外部世界。它们已经长得和新生儿差不多啦,临产随时可以发动……
很突然地,也不知从哪儿传出来的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两只机械手臂,突兀地从房间侧墙壁上,伸了出来。它们伸向一个有节奏收缩的“喇叭花”,伴随着这个人造子宫有节奏地挤压,新生儿的头,率先露了出来。只见那只左手机械臂熟练地扶住这个小小的脑袋,右手机械臂托举在下面,犹如捧着主赐予的宝贝。
有节奏的挤压、熟练的机械手臂动作、以及怪叫……
很突然地,怪叫声停止,新生儿完全降生。机械手臂熟练地在手臂上伸出新关节,剪掉他的脐带,并轻轻拍打着他的脚板……
接着,一声嚎啕大哭。
李,降生了。
12 一诺-洛希极限【11】与跳蛙作战
---------------------
「夸父号」全军覆没的消息,于一年零二百四十九天三小时四十九分三十一秒后到达了火星,之后又经过了二十一分钟整,传到了地球。
在这一消息抵达时,王珊正在讲台上授课。助教突然闯了进来。她径直走向讲台,在王珊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后,王珊立即中断课程,快步走出教室,奔向了那个距离并不算太近的通讯室;而陈,消息抵达时,他则恰好坐在“发报机”旁。因此,俩人“几乎同时”获知了该信息。
尽管同时获知信息,但俩人反应截然不同。王珊只是震惊了一两秒,便指挥人传递消息,准备新闻,并且随时准备好与地球方面联络;陈则因为身处四周无人的房间,就兀自哭了。
不过俩人不同的举动,其实也没给两颗星球上造成多大不同影响。差不多半小时后,两星球都各自出了新闻,播报了这则坏消息,给原本沉重的人类航天事业,又添新打击。
自那之后,就连最乐观的人,也不再相信:人类只需花上小几代人,便完成走遍宇宙各个角落的伟业了。
通过一诺博士传回来的,「夸父号」“自由眩晕症”研究以及整理好的诸多实验数据。人们基本确认了“自由眩晕症”的存在。无论是在较远的星舰,还是在较近的火星基地,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返乡,或者在属地遭受“偶尔眩晕症”的折磨。
一切似乎真被一诺博士给言中了,即,距离(离家的距离)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它会对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到巨大负面作用。
空旷宇宙通过一些尚未被探明的神秘因素作用于人类身体,除了可以显著影响自由基生成,延长寿命外,也存在一个副作用,那便是它能同时影响诸如5-羟色胺等一类的“乐观因子”,让人普遍出现消极、抑郁、空洞,乃至眩晕。
从前,诸如“思乡是种不治之症”、“自由引起焦虑眩晕”这类小道消息,还只是在各属地、各探险星舰如谣言般,小范围蔓延。事到如今,「夸父号」的覆灭以及曾一诺博士的研究,算是给了这一幽灵般的谣传,盖棺定论,并辅以了一定的科学解释。
徘徊于土星附近的「光晕VI」上的艾顿·洛希,继续了「夸父号」上的“自由眩晕症”研究。他通过汇总众多星舰的历史数据,以及对这些病例进行跟踪,花了几年时间,推算出了一个距离与“自由眩晕”可能性发病几率的关系公式。
这一公式,在多艘远距离星舰数据上,得到了证实。此外,它还验证了99.999999%程度下的距离极限,差不多,就是曾一诺博士所达到的那个距离。
因此,后来研究学者也称其为,一诺-洛希极限。指,当一个人与“家”的距离大于一诺-洛希极限,那个人身心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一个无动因之人。
一诺-洛希极限的存在,让人们意识到:宇宙并非五十年前人们所设想的那样,是一个任人遨游的无边海洋;而恐怕更像一个巨大空洞的牢笼。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古人类宁可折损寿命,也要扎根于地球上。因为自由眩晕,远比死亡更加可怕。相比于遭受无尽时间的折磨,死亡反而可能是一种更好解脱。
受制于一诺-洛希极限的存在。人类不得已,只能再次慢下征服宇宙的脚步。不少星舰,或原地待命,或启程返航。
后来,又有学者发现,一诺-洛希极限,并非以“地球”为中心。而是以一个十分虚幻的概念——“家乡”——为中心。以火星基地为例,在这里诞生的第二、第三代人,就鲜少出现“自由眩晕”并发症。
似乎当他们在心底认为在此扎根,便不再感到自由空洞,也就不会罹患“自由眩晕症”。
为此,有人提出了一种叫做跳蛙登岛作战的全新征服模式,即在一个个中等一诺-洛希极限点(约为一光年),建立一个个驻扎节点——或是自然天体,或是太空悬空城。通过一代代人落地、扎根为“家”的方式,形成一个个中继节点。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逐步摆脱一诺-洛希极限的影响,向更远的宇宙远方蔓延。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一百年前一款游戏大作。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人们每隔一段距离必须建立一座人工岛,然后再通过一座座岛屿的链式网状连接,辐射岛屿周边一光年的区域,继续建立节点岛,最终形成覆盖全域的人类网络。【12】
这是一个笨方法,却是一个可行的笨方法。
这次,就连最乐观的人也认为:这一次,人类恐怕得画上几十代人、好几百代人,才能完成走遍宇宙的伟业。又或许,因为一诺-洛希极限点的存在,根本就没有那个属于人类的辉煌、崭新的宇宙时代。
13 地球人再次载歌载舞
---------------
与地外行星、各星舰上的人们不同,如今仍逗留在地球上的人,他们更在意眼前的生活。
起床、浇花、遛弯、种菜……当太空狂热潮把那批最卷的人都带走后,一百年里,地球都生活在这种慢节奏的步调中。犹如夏尔【13】的花园,草长莺飞,是人类的快乐老家。如今,老黄,便是这样一个在地球上惬意生活的“霍比特人”。
与他的那两位发小均不同。老黄既不像老陈那样,是因为被迫被留在地球上的,常年抑郁寡欢。也不像王珊那样,追逐着时代潮流,向远方启航。他仅是小范围地在「天宫」以及“月环”游历了一圈,在很快失去兴趣后,便选择回到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他回来时,还被陈给臭骂了一顿。在他看来,明明有机会去外面大干一场,为何偏偏兜兜转转,最终回到了这个小地方。
可老黄却不这么认为。他怀念的是,地球踏实的土地,目之所及,一草一木;还有这里的乡味。如小时候过春节,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共同迎接新一年。
或许是天性使然,老黄骨子里就不是那些“西穆莱特”,而是个“霍比特人”。
老黄回地球的那一年,坏消息很多。「夸父号」覆灭的消息,给人类世界沉重一击。那几年,网络新闻上,持续播报着许多坏消息,什么“自由眩晕症”研究没进展,基因突破方向失败,跳蛙作战遭受挫折……世界被压抑氛围所笼罩,没有一点生气。
为此,还是小黄的老黄决心做点什么。他想起了十几年「夸父号」离港时人类的空前盛世,突然有了主意。
与他爷爷一样,老黄是个文艺工作者。与他爷爷一样,老黄也是个“离经叛道”之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游说,他重新拉了一套班子,打算再办一次那个空前盛会。他记得从前,每当指针指向零点,家家户户都会点燃烟花,共同迎接着新的一年。虽然仍是寒冬腊月,但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伴随着春晚、烟花、压岁钱,年味便油然而生。
他发誓要把这年味带回来,带回地球,然后传递出去,传递到每个有人的地方!
这一届春晚办得很成功。自50/60年代春晚式微后,已经好些年,没有在春节时办过同类盛会了。而老黄让这一传统,又重新焕发生机。
还是小黄的老黄,是那届春晚的最大功臣。他坚持革新与传统并举,不仅改组了春晚形式,引入全新概念,还在节目类型上大刀阔斧,让春晚小范围在月环领域大火了一把。其后两年,春晚也是越办越好,特别是2093年的第100届春晚,提出了“宇宙同一时间”这一概念后,让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有了全新定义。春晚对于“家”这一概念的重新诠释,让春节这一天的零点,在环宇世界有了新的价值。
十年间,地球人再次载歌载舞。这一次不是为了欢送英雄,而是为了鼓舞人心,用凝聚力、用“家”再次将大家捏合到一起。
如今,十年过去了。2091年,黄第一次当上春晚总导演。而今年六月,他则打算功成身退。春晚当然还将接着奏乐,接着舞。只不过,他打算把这个机会,留给年轻人。
夏日时节,完成了2101年春晚节目,黄惯例将母带认真检查最后一遍后,便打算驱车去找陈。
这家伙在哪呢?不用想,一定是呆在通信局里,守着他那台破仪器。
不得不说,这家伙可真是个天才,一个孤僻的天才。他娘的,怎么就能想到那么棒的点子呢?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黄扛了箱酒,扔进了后备箱。众里寻他千百度,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老黄酒香巷子深。
反正也退休了,要不去那家伙那儿,住上个一年半载。行,就这么干!
决定后,黄跳上车,一脚油门,朝西北方向驶去。
14 回归
-------------
忧郁漫长的火星夏季开始的时候,陈桥,站在利库得荒原小小的水晶谷里,看着翡翠色的野花是否尚未完全凋谢。
春日里,那席卷了整个西半球的干燥风暴,如今已销声匿迹。从两极吹来的和煦的微风,已经带上了浓厚的潮气。相思河的水位越涨越高,散发着柠檬色荧光的火星水母,在寂静的溪水中荡漾。【14】
“陈桥。”突然,身后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她欣赏美景。她转过身来,身后之人,正是自己的母亲。
这个老妇人,如今正开着她那辆自动的轮椅车,缓慢地行驶上这段坑洼不平的小坡路上。
陈桥本意是想去帮她。但老妇人给了她一个指示,让她站在原地别动。她知道这个倔强老人并不喜欢别人帮助她。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女儿也一样。
于是,陈桥站在原地没动,等待着她母亲的小车,慢悠悠地驶上了山坡。
小车驶上来后,她母亲拍了拍她,递出一张旧船票。她认得那张旧船票,是母亲十年前买的。而明天,则是两年一度的接驳船启航日。船票应该还能用。她了解母亲的意思,是想让她回地球去看看,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去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她去见见自己那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对此,她已不像前几年时那么抗拒。陈桥接过船票,等于是应允了下来。
母亲微笑。两人无言。就这样,她俩站在利库得荒原小小的水晶谷里,看着漫天的翡翠色野花尚未完全凋谢。
陈桥从小是听着母亲与父亲的故事长大的。他们俩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英雄,是还活着的传奇。相传,母亲是那位发现了章鱼网络的人,是前宇宙时代两位功勋奠基人之一;而他的父亲则“同一时间”概念的发明者,成功解决了一诺-洛希极限问题。作为英雄的女儿,陈桥本成为天子骄子,却泯然众人。三次HCD考试,她均未能过关。母亲倒是劝说她出去散散心。母亲念叨了六年。六年,陈桥最终同意了。
简单收拾东西,就准备出发了。陈桥在站台前,与母亲坐着最后道别,然后登上了回往地球的接驳船。
说起来,母亲十分想回地球,却从没回去过。她对这里有太多象征意义,因此耽搁了十年,始终未能顺利成行。至于父亲——陈桥则是听母亲说——父亲由于罹患“地球依赖症”,也无法离开地球,尽管他十分想出来看看,却一生未能如愿。
于是很奇怪的,一个渴望远行的人,受困于地球;一个想回去的人,却滞留于火星。母亲常说,他们这是有缘无分,命里无有,莫强求。
简单推算一下,两年一度的地球-火星接驳船,航行时间约为需四周。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节,自己恐怕只能在船上度过了。
自己对于这个日子,倒是没有什么强烈感知——不过是旧时地球旧历的新年起始,一个辞旧迎新之日。但母亲却说,春节,是全环宇最为重要的节日。因为它代表了两个意象,其一,是它会告诉你“家”在哪个地方;其二,是“如今我们紧紧相连”。
每年除夕夜,母亲都会给父亲打电话。
一开始,陈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父亲的。在她印象里,父亲是个沉默、木讷、阴郁、寡欢的人。三人通常得忍受巨大的通讯延迟,有时候一句话,甚至会要等上好十几分钟。
这时候,母亲的电话准时打来了。稍晚一点接入的,是父亲。
陈桥听着母亲在那头一个劲地唠唠叨叨,主要是嘱咐她要听话,别让她父亲为难。她不知道自己在母亲眼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麻烦精形象。然后又听她嘱咐父亲,说你千万别惯着她。陈桥嫌母亲啰嗦,说,“行啦,行啦,知道啦!”
很长一段时间,两边都没有说话。她知道他们此时的距离,两边各大约一分多钟。
母亲又唠叨了。“给你包的饺子,吃了吗?春晚,要开始了,看了吗?这可是你黄叔叔最后一届春晚了!……”
“好。”父亲则是回应母亲几分钟前的话。
陈桥打开饭盒,打开网络电视,看着电视屏幕右侧上的时间,还有10分钟。
“老陈,你记得两个星期后,要去接她啊。桥,你有没有听到我说话?饺子吃了吗?电视打开了吗?”
“吃了,吃了。妈,你看!”陈桥端着饭盒,给母亲看。
“好啦,知道啦!两星期后,北京西站见!”3分钟后,父亲回母亲的话。陈桥觉得这点父亲和自己很像,都被母亲的唠叨支配。
“好,你们嫌我烦是吧,那我就不管你们了,我挂电话了。”
“拜拜。”陈桥倒很高兴。
不过父亲、母亲,相继挂断电话,俩人恐怕是接入了他们自己的通讯频道。陈桥关掉通讯。电视画面中,此刻,2101年春晚已经正式开场了。
画面中,一个漂亮的人类女孩,手持话筒,着装正式。她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着电视屏幕中的所有人说道,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天宫同胞、月环同胞、海外各属地、各星舰的侨胞,以及向全环宇的人民……拜年啦!”
“新年好!”
“新年好!”
母亲说过,她最得意的事,便是他们拥有相同的时间。因为拥有相同时间,因此无论到哪,他们都紧紧相连。
15 寻根
---------------
那是2099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乔治娜·劳伦斯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一片蔚蓝色的海湾随意找了一个泊船点,抛下她那艘小船的锚,翻身跳入海中。
她既没携带呼吸嘴、也没携带水肺,就这么沉到了锚点处,捡起锚开始等待。
“阳光”透过“海面”射入“海底”,珊瑚、海藻、礁石,在条纹状的阳光下柔和波动。“海面”上的微风吹拂着小船,马修娜握着船锚,随着小船开始漂移。
然而,一声呐喊,打破宁静。“乔治娜,来舰桥吃饭!”
突然间,绚烂多姿的海底世界消失了,房间空空荡荡。乔治娜知道是李关掉了装置。尽管她颇为不满,但仍旧不敢忤逆大哥。乔治娜沮丧地游出船舱,乖乖地跟着李的身后,去舰桥吃饭。
“对了,穆罕穆德醒了吗?”飘往舰桥的途中,乔治娜问。
“没有。对了,轮到你照顾穆罕穆德了。”
“怎么不让达芬奇去?对了,他是不是又在捣鼓他那个什么……泡菜?”
“你不也沉迷‘潜水’吗?”
就这样,两人吵着、争执着,来到舰桥。达芬奇已经做好了饭菜。他最近热衷于此,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手艺——那个他也不知道从那儿学来的古怪技艺,饭团泡菜。
李尝试了一口,味道有点儿古怪。乔治娜则索性直接吐了出来。只有达芬奇吃得津津有味,还说这东西有助于治疗“眩晕”。李听完,又勉为其难多吃了两口。
自他们出生以来,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们的身子长大不少。通过软体动物(章鱼网络)传授的记忆,他们也学会了不少技艺。但随着年岁渐长,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就是不知为何,他们会感到一种莫名痛苦,仿佛内心缺了一块,并不定期伴随眩晕。
生活在这。他们不愁吃穿。这件事,是他们需要努力克服的课题。
吃过饭后,李打发劳伦斯去照顾穆罕穆德。达芬奇则飘了过来,示意他跟上,恐怕是他又发现了什么新东西。
李跟着达芬奇来到他的房间。一进门,就有一股刺鼻怪味。李赶忙捂着鼻子。达芬奇却仿佛习以为常。李知道这怪味的由来,是达芬奇那“泡菜”发出来的。他知道他是根据这个房间原的主人,朴的食谱,试图恢复的这么一个东西。总之,达芬奇说,只要按时吃这玩意,那么自己的眩晕症,就会好不上少。但李并没觉得好多少。
对此,达芬奇的解释是,你又不是一个韩国人!
韩国人?李看向达芬奇,又看向朴——那个被达芬奇挂在墙上,憨憨厚厚的“韩国人”。他觉得相比于达芬奇,自己恐怕更像韩国人一些吧,因为他们的肤色更为接近。
李懒得吐槽,问达芬奇,“这次又发现了什么?”他知道他喊他来此的目的,一般都是这类小事。
“你快看看这个!”达芬奇从身后掏出一个黄本子,然后翻到其中一页。
“根?”
“对,‘根’!寻‘根’。这里写到,寻‘根’,可以治疗‘自由眩晕病’!”达芬奇指着黄本子内的一行字,念道。那个“根”被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大概表明十分重要。
这大概是这个黄本子原先的主人留下讯息。但“根”是什么呢?软体动物的解释是,树木的下半部分扎根于土里的根茎。但什么又是树木、土、根茎。难道说,解决之法是那些盆栽植物?
李一直有种感觉,那就是他们的知识不太完整,好像缺少了什么重要部分。他们知道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艺,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叫——“无畏者号”。从前也许有些其他同类——因为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那些人只言片语的物件。但他们怎么了?发生过什么?这一切,并不清楚。
“所以呢?根,代表什么?”李问道。
“就是我一直说的。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正如我一直说的,我是一个韩国人。这意味着我曾经生活在这么一个地方——韩国,那地方可能就是我的根。”
“所以,找到那个地方,就可以治疗‘自由眩晕症’?”
“恐怕是的。”达芬奇肯定道。
李不知道如何理解达芬奇的这句话。寻根,找到那个叫韩国的地方。可韩国在哪呢?难道是宇宙中心?李思索着达芬奇所说的话。寻“根”吗?找到那个叫做“韩国”的地方,就会找到自己的“根”,就可以治疗“自由眩晕症”了?
李感觉还是有哪里不对。他感觉自己并不来自那里,那里并不是自己的根。
李翻看着达芬奇找到的那本小册子,里面还写了一些古怪的东西。比方说,曾一诺,根,Young, I feel young.这个名字,李倒是听过。他的房间,曾属于这个叫做曾一诺的人。但关于她的一切,除了这个名字,船舰上并未留下任何有效讯息,又一个谜团。
李回到房间,床头柜上的那个绿点,又在闪烁了。这是困扰李的另一难题。他按下那个按键,上面会弹出一个问题。
「请输入密码(提示,你的原点是)……」
----------------------------
里已经尝试了1023次。突然,李想到了小册子里看的文字。
根,是否与这个原点,是一个意思?
于是乎,李尝试输入了那串字符。这次,他对了。
一个马脸,突然跳了出来。吓了他一跳。
他紧盯着他的眼睛,表情丰富。他情深并茂地对他说道,“我真想死你们了!”【15】
16 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
-------------
时代并没有忽视渺小个体。在北京西站等候女儿的时候,陈随手点了一支烟。回忆起了往事。
自那次与「夸父号」一别,自己突然就成了行尸走肉。
自己心爱的姑娘随船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也没有了,地球这个了无生趣的地方,就是他的小小囚笼。他去通讯局谋了份工作,原因只是因为能借工作之便,听到她的声音。
他们开通了秘密专线。随着距离越来越远,时间,成了横亘在他们之中,无法客服的困难。她的声音,从“几乎实时”,到慢慢有了“延迟”。这延迟日益增大,从3分钟,慢慢到了22分钟。
他听闻她在火星上驻扎下来了,他听闻只有他的母亲还朝着既定的计划进发。
他以为她很快就会回地球来,至少是回地球来看看他。然而他们的距离,一直是3.05-22.22分钟。她并未回来,他也未曾等到她。
他心心念念的她,并没有回来。倒是他的另外一个发小,回地球来了。
几年不见,他还是那么玩世不恭。随着年岁,他的肚子渐长,梦想却没有变大。他告诉自己,外面也没什么好,还是地球实在!尽管自己把他骂了一顿——当然也是羡慕他有那么好的机会,自己却不可得。后来听说这家伙在捣鼓春晚,还是什么的。遥想这破败节目都已经停办了十年,不料前两届还十分成功。就连火星上的她也听说了,还说能不能早点发给她。并说,要是他们能同一时间看到节目就好了。
是啊,同一时间,要办也并非办不到呢!
已经是老陈的老陈,找到了还是小黄的老黄,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咱们应该可以把春晚做成‘录播节目’,然后通过一种仪器,在计算好各个地点的传输时间后,让春晚在各属地同步播出。”
老黄认真听老陈说了三遍,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当他理解了其中意思,立马觉得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改动。
同一时间,全球,不,全环宇各地,同时播放春晚,同时倒数计时,过零点。这不太秒了吗?
还是小黄的老黄,倒不担心节目。反正他爷爷把“录播”改了“直播”,自己不过是因势利导,再改回去罢了。倒是老陈,有没有办法,发明那台能够计算各天体运行轨迹,准确同步春晚的仪器。
仪器不难,计算过程固然繁琐,依靠量子计算,仍能实现。很快,他便发明了这台仪器——「春晚定位同步传输仪」。只要将母带导入系统,系统就会根据每个星体的运动轨迹,计算出要什么时间朝那个方向发送内容。届时,那几十万公里,几千万公里,一光年都不再是距离。所有地方,同一时间,都将收到这份内容。
2093年第100届春节联欢晚会,靠着这一概念,迅速火遍全环宇。并且,借助四位主持人10、9、8、7、6、5、4、3、2、1,新年倒数计时,人类的时间,又再一次被统一。
并且,这一举动,还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它意外地治疗了“自由眩晕病”。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与地球正处于同一时间时,各属地、各星舰原本的“自由眩晕症”,正迅速好转。突然之间,陈就成了第三位将人类推向广阔宇宙的英雄。尽管他从未迈出地球一步,却助力整个人类超越了一诺-洛希极限,真正让人类进入了大宇宙时代。
所以说,时代并未抛弃渺小个人。陈——这个被地球束缚、被宇宙抛弃的男人,创造了人类前太空时代里的最后一个奇迹。
借由「春晚定位同步传输仪」,春晚重新定义了“陪伴”,“家”也有了一个全新定义。
三次偶然——宇宙让人年轻、章鱼是人类的好帮手、带着春晚走遍宇宙角落——之后,人类终于克服了古人类身上那诅咒的命运,自那之后,人类将摆脱5-羟色胺、自由基,摆脱抑郁、眩晕、寿命的束缚。这些枷锁,再也阻止不了前进的脚步。
人类可以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
经过漫长的等待,已经从时空裂缝中脱离出来,进入了北京西站。它抖动着赤红色的双翼,钢爪牢牢抓紧18号站台的锚杆。在其光滑平静的腹部之下,慢慢滑出了一个椭圆形的半透明舱体,涂抹着荧光材料的舱体内壁伸出扶梯【16】。陈看到了自己女儿,她看上去就像个高大、修长的,黄皮肤的“阿凡达”人。
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自己的女儿,老陈有些拘谨。他不知道她是否认出了他。哦,她认出了他。她正朝他走来。他赶紧掐灭了烟,狠狠地蹬了两脚。这时,手腕上的通讯器,发出了尖利的叫声。
老陈还有一个愿望,是未能达成,恐怕也无法达成的。这七八年来,他徒劳地向着「夸父号」飞行的方向,一遍一遍地发送着自1983-2101年全部的春晚节目。
他不相信她的母亲会轻易结束生命。他相信他的母亲,依然还在那个「夸父号」上,孤独、勇敢地前行。
他想告诉她,他已经找到了将所有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他从前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意义,这样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但如今给了他答案!
……
陈桥走向她的父亲,那个小个子老头。她觉得自己的母亲已经很矮了,但没想到父亲更矮。
她看着那个小老头掐灭烟,狠狠地蹬了两脚。接下来,他被手腕上一个什么东西吸引。接着,他听那个小老头冲着自己喊,
“它回话了,「夸父号」回话了!快去告诉老黄,咱们还得把时间再往前提两年!要整整提两年!”
她不明白那话什么意思。但看他雀跃的样子,一定是特别好的事!
陈桥也被父亲的这股热忱感染。尽管这是她第一次见这个小老头,但她一把抱起了这个小老头。这不像她。但她仍然抱紧了他。
……
老陈短暂地不知所措。但她很快想起,这就是她的女儿。在火星上诞生的女儿。
老陈也很高兴。今天双喜临门。
他拉住了他女儿的手,开心地说道,“年轻人,你到家了。走,咱么回家去!”
……
众所周知,宇宙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当地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
【11】洛希极限(Roche limit)是一个天体自身的引力与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时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天体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它以首位计算这个极限的人爱德华·洛希命名。
【12】哈?这不就是《死亡搁浅》的剧情嘛(捂脸笑)。
【13】托尔金陛下《指环王》中霍比特人的居住地。寓意:无世无争的快乐老家。
【14】摘自,吴岩老师的《沧桑》。
【15】冯巩老师的口头禅。寓意,李看到的是,春晚节目。
【16】摘自,刘洋《消失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