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作者 竹子 | 排版 杳杳
2014年起,我国持续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近年,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区,越来越多的地区,尤其是地级县争相申请成为新试点。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与我们平时说的城镇化有什么区别?地理试题中会怎么考?来这篇文章中找答案吧~
01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指人口向城镇聚集,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具体有以下三个表现: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数中的比例增大;
城镇用地规模增大。
在统计城镇化数据时,一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某地的城镇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一定的问题:
✓ 社会:城市人口集中,人口压力过大,住房紧张、交通拥堵、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突出。
✓ 生态:城市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相继暴露。
✓ 区域发展:乡村人口流失,发展资金和资源受限,城乡发展不均衡。
比如下面这道题,就考察了城镇化的社会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城镇化道路急需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强调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与传统的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由追求数量扩充转向追求质量提升,表现出以下特征:
✓ 社会:由“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关注人的权益,不再人为"造城",让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市民。
✓ 生态:由粗放型用地转向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打造宜居怡人的生态城市。
✓ 区域发展:由传统的“中心城市带动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转向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来看看地理试题中怎样考察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除掌握一般的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做题时,看材料也很重要!材料中的不同区域或给出的图文信息,会有很强的指向性。
例如,第一题图表中横轴的信息,明显点明答案方向指向工业化特征;第二题乌鲁木齐干旱的环境特点指向城市绿化的不足。
将这些方向对应上新型城镇化的普遍特征,答案便呼之欲出。
02
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措施
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要如何实现呢?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有针对地提出措施。

“措施类”的试题是考察重点,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很常见。


前面给出的三个方面只是大致的答题方向,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角度之外,还需要根据试题材料做适当补充,这样才能回答得更全面!
比如,上面这题的配图中着重强调了都市核心功能区、生态区等,那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要重视核心功能区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如果把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结合在一起,我们该如何分析呢?
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城镇用地不断扩大,会导致农业用地不足、乡村劳动力短缺,粮食生产能力降低,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从这种角度来说,两者有一定的对立关系。我们来看下面这组题:

第二小问中,2007-2008年粮食安全水平提升,同时城镇化水平由0.74下降到0.58。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放缓,受大环境影响,城市就业岗位减少,农民工回流到乡村。
城市发展虽然变缓,但不会到停滞的程度,所以,A是选项错误。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和粮食安全需要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因此第三问中,A、C选项不顾城镇化发展,B选项忽略了粮食安全,都是错误的。
在乡村劳动力变少、农业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科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农业科技的提升,能够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因此第三问的D选项正确。
来看答案和解析吧~

03
做完题再走~
“城,所以盛民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实现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单选)
① 住房条件 ② 教育资源 ③ 工资水平 ④ 耕地面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为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单选)
A. 加强都市圈功能区改造,让各个城市产业发展均一化
B.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
C.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拆除城中村中低端居民楼房
D. 加强城乡产业整体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及产业协调发展
答案与解析
1. 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充分考虑能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要满足其生活、教育、医疗的需要。超大城市一般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应重点考虑城市住房和教育资源等要素,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①②正确;超大城市工资水平一般较高,对人口流入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不是促进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主要考虑的因素,③错;城市人口生活、就业主要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耕地面积不是城市考虑的因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组正确,故选A。
2. D
【解析】各个城市产业发展均一化,会造成内部竞争与资源浪费,A错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对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城镇化关系不大,B错误;城中村中低端居民楼房为低收入就业人员提供住房需求,简单拆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利于外来人口本地就业,C错误;城乡整体规划,有利于让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基础设施和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保障转移人口的居住和就业问题,D正确。故选D。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下图示意我国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

(1)据图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2)简述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答案与解析
(1)由图中城镇化率的信息得出:①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由图中城镇人口的信息得出: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由图中建设市、建设镇的信息得出:③中小城镇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
(2)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差;环境恶化;居民社会生活无法保障等。
【参考文献】
[1]雷聪仪. 新型城镇化综述[J].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0):10-11.
[2]徐强,高海生. 新型城镇化浅谈[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1636-1636.
[3]赵丽琴,李琳,王天娇.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政策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23(2):120-128.
*声明: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号为整合发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