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地图 送给迷茫的你
1、前言
东方国家作为集体主义代表地区,他们的社交活动是极其必要的,通过社会价值交换的原则,我们可以在这个社会群体里轻易获得我们想要的任何帮助,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不用吹灰之力只是简单的互相交换就能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但现实证明,质量越高的资源想要通过简单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来获取往往不是那么的简单。因此我们要让我们自己融入到这个社会,适应社会的规则从低往高的进阶,来达到长久的资源获取效能。 2、正文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内容,或许会有一个模式会帮助我们融入到社会的圈子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 1、自我图示: 人们刚开始往往会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期望,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这个理想的自我也正是每一个个体——实际的自我所追求的。因此我们往往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对自己有一个梦想。有了梦想,个体就会朝着目标自发的努力也会使人变得充实。 2、自我觉知: 但同时我们会告诉孩子,这梦想要要切合个体自身实际,大量实验表明,过高的梦想只会打击个体的信心,往往实际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距离越近,个体积极的心理就越明显。所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自我觉知理论分为两个大类:公众自我和内在自我,公众自我往往会通过社会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内在自我是通过个人反思来认识自己。总而言之,对于自我的认识有助于帮助个体确认自己的理想提升个体的幸福指数。 3、自尊 当我们有了理想和目标的时候,中间会碰到很多挫折,挑战我们的心态和意志力,建立起良好的自尊有助于我们减弱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通过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可以建立起内在的自尊获得一定的动力。 4、自我提升\确认 当我们提升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通过“自我美化”让外界的人对我们展现出认可的态度,确认我们的能力,获得外在的自尊,提升自己在社会的价值。 5、自我效能 在获得了内在的自尊和外界的认可,也不能放松警惕保持“居安思危”时时刻刻得自我提升才是最稳妥的选择,“终身学习”就是这个道理,无数人倒在了“捧杀”的手段下,正是这种只是获得了认可建立起来的一点自尊就忘记了反思自己停滞不前,因此要培养自己孩子时刻反思自己的能力。 6、自我表演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学习通透所有的专业知识,同时有人在个体能力之上的人,个体也要去通过社交来获得老师的点拨或者是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源。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我们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来让后面的合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7、自我障碍: 每个人都不想成为一个失败者,每个人也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因此在完成项目之前,我们要提前为自己找一些“借口”:在考核前说自己这几天没睡好,考核通过我们很有天赋,考核不通过因为我们通宵状态不好。这样做既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也是让自己有一个“退路”,使自己能更好的留下一个正常的印象,而非一个夸夸其谈或者高调的一个人。 8、自我检控 我们在表演的时候,旁边的人会根据你的表演来做出相应的行为来迎合你的表演,这种行为就是自我检控,通过迎合他人的表演,既提现了自己的修养,也拉进来和表演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众人的印象。所以这是这一阶段必要的的修行。 9、自证预言 我们在获得了一定的圈子后,我们的需求就会找人去做,同时我们在他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正统的,那我们我想让别人为我们做事就需要“自证预言”这一手段,你对他提出了你的预言,例如:我希望我的朋友是一个真诚的人。那么他们在你面前大概率就会表现的很真诚。 10、体象 最后到了体象的探讨,在有了这么多的社会基础后,有一个好的形象会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被动得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调查显示,体态端正的人往往和优秀一些良好的品质挂钩,现实上也是如此,好的领导者往往都是健康强壮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人生塑造的顺序是,以自己的孩子为例:让他先有一个梦想,然后引到他认识自己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从而获得主观的自尊,自我提升能力然后通过对外美化自己获得客观的自尊,有反思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使自己变得积极乐观,通过对外的表演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通过为自己的成功失败得到缓和的理由,同时自我检控让自己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遵从别人的表演,通过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期望来达到让他人无意识服从的目的,做到这些在调控自己的体象来催化之前所带来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