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花:问道修来山海远

《七律·栾树花》伐木为珠念有因,长拥十月作阳春。
大夫坟上遮天日,野渡桥边纳孔音。
问道修来山海远,燃灯肯向艳阳温。
从来不羡高深处,自有长空雨做云。
注:
伐木为珠:栾树木通常用来制作成和尚佩戴的念珠,故在很多的寺庙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栾树,故伐木为珠;
十月:一年之中,栾树有十个月时间碧玉苍翠,令人感受有阳春之美;
大夫:《礼记》云:“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槐,庶人杨”,不同等级之人,死后陵墓旁所植之树不同,而栾树则属于大夫,故有“大夫树”之别名,栾树因其有庄严而肃穆之态,植于大夫墓旁则恰如其分也;
纳孔音:栾树开花之后,所结之果类状铜钱,而铜钱又被称为“孔方兄”。满树的栾果在微风的吹拂之下,发出细碎的声响,故曰:纳孔音;
山海:即《山海经》,栾树最早被记录在《山海经》中:“大荒之中,有山名㱙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故栾树属于上古神木;
燃灯:栾树之果跟灯笼形似,故栾树又被称为“灯笼树”。

《灯笼树》清·黄肇敏枝头色艳嫩于霞,树不知名愧亦加。攀折谛观疑断释,始知非叶也非花。
江南遍是栾树,街道边,野径外,黄肇敏故意以不识此树写出其果之美,亦以佛理参悟变树,非叶非花不正是佛家用语么?六祖惠能说,“菩堤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秋时节,正是赏栾花最好的季节,我曾经有二十年的时间在深圳渡过,每到秋天,栾树便开花结果,栾树花并不算太美,但其果实之美远胜于花,故人们喜欢把这种高雅的乔木称为“灯笼树”,远远望去,就象满树的灯笼,把整个秋天都点燃了。
栾树虽美,且享受着“大夫”树的美誉,然而吟咏这种高节之树的诗却很少很少,就连文雅的宋朝,几乎所有的诗人都避而不吟,确实奇怪,究其原因,恐怕就象东坡所说杜甫不吟海棠一样吧。总之,如此具有高尚情操的栾树,却没有与之相媲美的诗歌,想来甚是遗憾。

《栾花》
当代 初衣胜雪鹅黄轻碧转灯纱,石上山头自彩霞。莫怨中秋花事少,秋在枝头栾树花。 由于写栾树花(栾花)的诗实在太少,只能在网上抠抠搜搜的寻找,这位初衣胜雪(网名)的栾花诗颇有韵味,摘录如此奉献给大家一同欣赏,作者看到如有抗议,我会将其删去,在此先谢过了。 栾树属于无患子科栾属植物,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比花更美,可以说栾树之果撑起了整个秋天。加上栾树的身份特殊,故远古先民多崇拜之,至于自先秦之后,人们逐渐对栾树由崇拜而转至形同陌路,应与“士大夫”这个官职的直接影响有关吧,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夫”官职不算低等,但到秦统一六国之后,“大夫”之职就已趋向平凡,至于汉唐之后,“大夫”就成了极为普通的官职,树栾的意义就越发渺茫了吧。

《栾树花》时人不识栾,唤作灯笼树。艳艳秋阳里,枝上黄鹂诉。迎风击孔节,独伴大夫墓。高枝蔽日月,尊做古神木。
习惯了律诗,写仄韵时总感觉不顺手,今天一时兴起,也就为这上古神木写一首仄韵诗,虽有画虎类犬之嫌,但或可抛砖引玉,让人爱上这种透露出高雅与美丽的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