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拿破仑帝国的余晖之波兰十一月起义——(一):导火索

2020-08-24 16:24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简述

        十一月的起义(1830-1831),也被称为波俄1830至1831年战争或士官生,是一场在被瓜分后的波兰腹地掀起的反对俄罗斯帝国占领的武装起义。起义于1830年11月29日在华沙爆发,当时波兰国会地方陆军军官学校的年轻波兰军官在Piotr Wysocki中尉的领导下起义。立陶宛、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大部分人民很快加入了起义。尽管叛乱分子在当地取得了成功,但伊万·帕斯凯维奇领导下的俄国帝国军队最终镇压了起义。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最终下令,从此俄罗斯占领的波兰将失去自治权,彻底成为了沙皇俄国的一部分。由于华沙仅仅是一个军事驻军基地,它的大学也被关闭了。

起义当夜的华沙城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30年11月29日至1831年10月21日

        爆发地点: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右岸

        战役结局:沙皇俄国胜利,波兰自治权的取消。以及对于起义领导人的清算

        交战双方:波兰议会王国/沙皇俄国

        双方指挥:约泽夫·霍皮茨基 /尼古拉一世

        双方兵力:150000人/200000人

        双方损失:40000人死伤/35000人死伤

      起义之前的波兰

      波兰的第四次瓜分

       1815年秋天,随着《维也纳合约》的签订,以及滑铁卢战役的结束,在欧罗巴大陆上持续了二十年的风云激荡终于告了一段落,其中最为显眼的变化,那就是中欧以及东欧地区的势力的重新划分,而其中又以波兰地区的势力划分为代表——

华沙大公国国徽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以及科希丘什科起义的战败,终于使得波兰作为一处独立的政治主体不复存在。1807年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的结束,在拿破仑的帮助下,波兰人一度建立起了华沙大公国,然而1812年俄国战争的战败,以及拿破仑的二度退位,使得波兰人的复国梦就像是玻璃一样的四分五裂,可是让波兰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将自己国家宛如蛋糕一般切割开来的三个国家之一,沙俄在战后却是如此对待他们的——

波兹南大公国国徽

         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中,波兰被俄普奥三国重新瓜分:普鲁士得到了所谓的波兹南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则成功合并了南部包括加里西亚地区的波兰国土,剩下的还有沙俄拥有着实际控制权的所谓波兰议会王国。其中拥有最高的自治权利的,就是当时由沙皇亚历山大一所所统治的沙俄名下的波兰议会王国。

波兰议会王国国旗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一世是最真诚、 最热切希望恢复并维护波兰独立的人。在俄国的庇护下,他盼着波兰人民拥有代议制自治宪法。事实上,从亚历山大一世接下来对波兰国会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打算将立陶宛和乌克兰并入俄国。一旦代议制自治宪法在波兰实验成功,他就将之推广到俄国其他地方。当时,如果他的要求在维也纳会议上通过,那么波兰将不会遭受它的三个强邻瓜分。在俄国强大力量的庇护下,波兰王国可能得到保存,而接下来的许多麻烦或许不会出现。

波兰议会王国国徽

       梦想的幻灭

       然后对于波兰人十分不幸的是,他们对于亚历山大一世这位“北方斯芬克斯”的夙愿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因为他在落实自己的想法之初就犯了错误。他任命弟弟康斯坦丁大公为波军统帅,任命波兰人约热夫·扎贾泽克亲王总督。而扎贾泽克的地位无足轻重,唯康斯坦丁大公之命是从。

约热夫·扎贾泽克亲王,曾经随拿破仑参加过意大利远征、埃及远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成为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座上宾,继而成为了议会王国的总督。

        康斯坦丁大公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守旧分子,满脑子充斥着反动思维,脾气骄横,反复无常,刚愎自用,既排斥亚历山大一世崇尚的自由主义,又缺乏亚历山大一世那般对波兰人民的同情。他治军严格,为人称颂。他曾说道:  “战争之所以非常可恶,是因为它能宠坏军队。”俄土战争中,他劝说亚历山大一世不要雇佣波兰军队。

曾经担任过两个国家的元首(俄罗斯帝国会议大臣、波兰国家政府总统)的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

       1815年11月,亚历山大一世首次访问波兰, 受到波兰人民热烈的欢迎。华沙人民对亚历山大一世在维也纳会议上为波兰事业付出的努力耳熟能详。于是,波兰独立的希望之火再次燃起。应亚历山大一世的提议, 亚当•查尔托雷斯基起草了一部新宪法。 虽然新宪法与1791年宪法非常像,但其内容更先进,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自由的特征。如果新宪法能够实施,那么波兰人民可能充分获得处理内政的自治权。

        新宪法规定,波兰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一个议院的议员由沙皇任命,终生任职;另一个议院的议员一半由贵族阶层选举的代表担任,另一半由市民阶层选举的代表担任。议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大臣们的工作需受议会批准;波兰语可以单独使用;波兰人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除非按照法定流程进行,否则任何人都不能被任意逮捕、监禁;确保出版自由;坚持宗教宽容;由两万名步兵和六千名骑兵组成的国民军受沙皇任命的将军指挥;总督既可由罗曼诺夫皇室成员担任,也可由波兰人担任;所有行政和军事职位都为波兰人保留;沙皇将加冕成为波兰国王,并庄严宣誓,维护宪法;俄国拥有波兰外交权。如此自由的宪法在当时的欧洲是罕见的。

        然而,很多人认为,该宪法很难维持。俄国人尚且受着独裁统治,怎会容忍波兰这样的附庸国推行大受欢迎的宪法!曾经领导过1795年的起义的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就曾写信向亚当•查尔托雷斯基咨询新宪法的有关情况。在信中,他写道:“我一开始就已经预见到事情的结果。俄国人将和我们平等地获得政府的主要职位。波兰人民肯定不会相信这一点。 波兰人民迟早会惊恐地发现,波兰的名字将遭到鄙视,俄国统治者会像对待他们的臣民一样对待我们。”

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将军

        保守派的壮大和社会矛盾的越演越烈

        很快的,在老将军去世之后的几年光阴之内,他的这一句话就演变成了悲哀的现实——

       因为在《维也纳和约》签署之后,沙俄就开始试图逐步的收回波兰的自治权——亚历山大一世正式批准了王国的宪法。1818年,波兰王国召开了第一届议会。亚历山大一世在演讲中说道:  “你们的希望和我的夙愿都实现了。很久以来,我一直打算向国家公开我的想法。现在,你们使我获得了机会。只要你们证明能胜任,我的想法就会实现。你们的成果也将使我深思我在你们国家推行的这种自由宪法是否支持我的事业、能否得到推广。”“请不要辜负你们的职责,”他对代表们说,“你们的工作将向我证明,我是否应遵从我的初心,进一步扩大授子你们的权利。”亚历山大一世希望立陶宛部分地区并入波兰王国。议会采用许多有效措施来证明波兰王国存在的必要性。亚历山大一世在王座上亲自发表了演讲,结束了此次波兰议会。在演讲中,他说道:“我将忠实地履行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什么,你们都非常清楚。”

       很可惜,沙皇的这一席话被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完全的无视了——

康斯坦丁大公,勇武有余,但是在战术与政治层面却近乎是一窍不通。


      君士坦丁大公既不理解也不赞成立宪政体。他本质上属于彻头彻尾的独裁者。如果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触怒了他,他就会派兵取缔、查禁。很久以前,他就和议会起了冲突。任何反对或者批评政府政策的议员都将遭到逮捕,锒铛入狱。华沙大学的些学生发表了自白言论,君士坦丁大公就打压华沙大学。因为第二届波兰议会拒绝通过康斯坦丁大公赞成的一些措施,所以一些波兰大臣立刻就遭到了弹劾。虽然他拥有一个波兰人妻子,但是他依旧被认为是波兰民族的敌人,同时由于他还拥有波兰军队统帅这一特殊身份,也导致了波军军官团的大规模分裂。

乔安娜·格鲁津斯基

        诺沃西利采夫也在想尽办法破坏波兰的自治——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近臣,而且还是派驻在波兰的俄罗斯秘密警察的头子,同时也是波兰俄国话的极力倡导者——他既无暇关注波兰人的热情,也不喜欢恰尔托雷斯基。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诺沃西利采夫,由于在职期间对波兰人的一系列打压政策,使得他获得了“波兰恶魔”这一诨号。


       这位阴谋家巧妙的利用了亚历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之间最初的矛盾,以及他们二人和波兰政治家之间的矛盾,一步步地在俄国人的脑海里强化了“波兰人对他们获得的那些特权毫无感激之心”的看法。在1820年,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官员违反波兰宪法,波兰王国议会就此问题进行公开辩论并准备着手护卫宪法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解散了波兰王国议会。1820到1825年, 君士坦丁大公通过忽视召开议会的方式,作为对波兰议会拒绝通过他的提议的回应。其间,波兰遭受的沙俄专制统治越来越严苛了。

        1825年,波兰王国召开第三届议会,但议会上争论的问题却被禁止对外公开。在致议会开幕辞中,亚历山大一世使用了冰冷的言辞和警告的语气。这时,因为他深受守旧派的影响,所以对自由原则的大部分热情已经消失殆尽。提交给议会讨论的所有议案都通过了,这显然令亚历山大一世感到欣慰。议会闭会之际,亚历山大一世说:“ 你们已经完成政府寄子的厚望。我最大的愿望是,使你们相信你们的行动会在将来影响这个国家。”这是他对波兰人民说的最后一句话。没过几周,他就驾崩了,继承皇位的是他最小的弟弟尼古拉,而不是君土坦丁大公。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1825年至1855年在位。保罗一世第三子。其兄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弃皇位继承权,因此被立为俄国皇帝。也实在是讽刺,他的大哥打败了拿破仑,而他却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和英国、土耳其联手打到服毒自尽……

        康斯坦丁大公本是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所有人都认为他不能胜任俄国皇位,连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亚历山大一世在世时,君士坦丁大公已经宣布不继承皇位。尼古拉的年龄比亚历山大一世小十八岁,他完全是另外一类人。他登基后,称“尼古拉一世”。他是一个暴君,丝毫不同情百姓。他在华沙加冕成为波兰国王,根据法律向臣民庄严宣誓,维持他哥哥亚历山大一世通过的宪法。

       但加冕仪式结束后,尼古拉一世批准了具有反动倾向的顾问们提出的每条建议,将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一世推崇的宪法抛诸脑后。于是,随意逮捕臣民的事件大大增多;出版自由被剥夺;行政和军队的所有公职都由俄国人担任;未经议会通过,提高赋税征收额度;垄断行业形成,其产生的收益被政府挥霍一空;取消大臣对议会的责任;准许每五年召开一次议会。实际上,这意味着俄国的专政制度已经推广到波兰。

        以上违反宪法精神的行为激起了波兰人民的不满。各行各业的秘密社团数量倍增。俄国秘密警察逮捕了若干地下小组的领导人,而在尼古拉一世的命令下, 诺沃西利采夫下令, 这些人的审判流程应该按照俄国审判刑事犯罪的流程执行。波兰政府根据宪法对此提出了抗议,这些人的案件被交给议会所指定的特别法庭进行了审判。

        由于按照波兰法律,这些人的做法并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1829年此案遭到驳回。盛怒之下,尼古拉一世下令撤销他们的裁决,并亲自强行对这些犯人进行了判决,然后逮捕了特别法庭的所有成员。

       华沙的波兰王国政府终于发现,自己的地位难以维持,自身缺乏权威,还遭到保护者俄国的不断削弱,这给了革命者们可乘之机。

        到1830年的头几个月,矛盾的爆发已是山雨欲来。法国七月革命以及接下来比利时九月革命的消息传来(比较讽刺的是,这两场革命的领导人全都是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中的老人),事态终于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作为神圣同盟的带头大哥,以及身为“欧洲宪兵”的责任促使尼古拉一世宣布, 他准备向比利时派遣一支远征军以镇压当地的革命,而这支军队中的大部分人将从波兰军队中抽调,他于1830年11月19日下达了动员令。种种的社会以及民族矛盾,再加上俄国军队的调动,导致波兰境内沙俄力量变得空虚。综上所述,起义的时机已经来临了……


拿破仑帝国的余晖之波兰十一月起义——(一):导火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