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排兵布阵很重要吗?
远古时期,部落之间的冲突往往是一窝蜂地拿着木棍和石斧大规模群殴,
从几十人或几百人不等,毫无章法可言,成年男人多野蛮的部落占优势。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国家的出现,战争的规模逐渐变大,
参与人数以及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经过不断的战争实践,逐渐发现:
1、
冷兵器杀伤效能低,战斗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
2、
使用冷兵器作战时,进攻和防御重心在正面,两侧和后面容易受到攻击。
如果敌方人多,己方处于被围攻状态下,容易被突破侧后防守而击杀。
3、
不同的兵种(兵器装备)存在优劣势,以及相互制约(相克)的关系。
如:长枪兵
长枪攻击距离长,刺杀穿透力强伤害大于刀的砍杀,是有效的破甲兵器,
长枪价廉易于制作,方便大量装备,容易训练军队成型较快,
突刺对两侧的空间干扰少,适合编队作战,集群战术简单但攻击威力大,
树林等狭窄地形不利于大幅度挥枪,混战中长枪利用面积少,
大规模混战中,不如短兵器;乱战中对付移动目标的准确性不如劈砍,
属于以人数取胜的武器,能攻能守;长枪列阵可有效瓦解骑兵的正面进攻,
长枪兵一般不带盾牌,易被箭矢造成较大的伤亡。
刀盾兵
挥刀需要两侧一定的空间,无法排成很密集的队列,
攻击距离较近、集群作战的效果不及长枪,
在空旷地方与长枪交战,武功相若的持刀者占下风,
刀的杀伤面积大,对付移动目标威力大,适合在混乱中近身格斗,
以守代攻的最佳兵种,攻城战中的主力;
野战中一般与长枪兵组合,可弥补防护弓箭的不足。
弓弩兵
具有远距离杀伤力的兵种,箭弩对步兵威胁最大,对骑兵较小。
如果箭矢射速慢或密集度低,容易被骑兵靠近。
通常担任第一波攻击,负责压制,混战中作用较小容易误伤己方。
弩是直射,精准度和射程优于弓,对骑兵效果好,多用于野战,
弩比弓便于隐蔽和埋伏,利于防御、伏击战,拙于短兵接战,
弩手的培训周期短,容易组建大规模射杀阵型,
弩只能用于步战不适合骑射;且射速低,威胁持续性低,
需要相对稳定的射击阵地才能充分发挥性能。
弓箭属于斜射,射速比弩快,多用于攻城或守城,
训练不足、力量或技巧欠缺的弓手,射击精度低,
弓箭手短时间内重复开弓臂力消耗大,影响战斗力。
骑兵
优势在于快速机动能力,是所有兵种里最难对付的,是近乎无敌的兵种。
a、 用于侦察传信,古代战场情报的搜集和传送主要依靠轻骑兵完成,
同时也可以破坏敌方情报的搜集和传送能力,影响其判断和指挥。
b、 能主导攻击方向,迂回侧翼或后方攻击敌方,冲阵、破阵、压制,
分割和切断敌方原本相互支援保护的关系。
c、能主导作战时机,视敌情变化选择地点作出突袭、追击、支援等战术机动。
d、用于袭扰敌方物资运输补给线,破坏道路桥梁,夺取战场交通主导权。
劣势:在阵地战中,面对严阵以待的长枪兵,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必须要奔跑才能发挥优势,但速度不一致时队型不齐,容易被打乱,
在丘陵、丛林、沼泽等崎岖或复杂地形无法发挥其快速机动优势,
战马在交战中容易受到惊吓引致失控,且消耗大后勤补给要求高。

如果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不同兵种按一定比例编组,士兵按照约定的站位,
负责不同方向形成多层次打击力量,并互相掩护彼此的侧后;
同时用优势兵种打击劣势兵种,在战斗中能以较小代价、或面对优势敌人时增加获胜的可能。
于是,从最早的简单横排队列演变成了各种不同的阵型。

古代野战的战术主要靠阵型来实现,所谓“阵型”就是战斗队形,
是各兵种协调作战的集大成,类似于今天的联合作战。
合理的兵种组合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不同兵器的配置部署决定攻守的效率,
混编的战术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各种兵器的优势。
弓弩兵、刀盾兵与长枪兵相互配合,能遏制骑兵的冲击,
组成大纵深的合成阵型,主动去挤压敌人骑兵的回旋空间,让骑兵失去速度。
阵型战术的核心在于严格的组织秩序,一人阵亡或受伤,后面的依次替补
(否则会影响整个阵型的效率与安全),
因而在面对无秩序的散兵对手时,拥有碾压式的优势。
阵型适用广阔的战场,地形对不同兵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树林是步兵的天堂,骑兵在此威力大减,弓弩发挥受限制,
山地是步兵与弓弩兵发挥的好地方,骑兵优势荡然无存,
崎岖地面将限制阵型的整齐度,扰乱自身秩序,容易被敌方突破。
步军不成阵就无法应对骑兵,所以迫使敌步兵时时都维持阵型,堕其士气耗其体力,
待敌军疲劳时骑兵分成若干小队全面攻击,使敌混乱逃散,在追击过程中大量杀伤敌军。

游牧民族作战基本以骑兵为单一兵种,布阵更简单,
一种是蒙古骑兵的小群多路,三面打围。
另一种是契丹人战术,拉长队列站横排分波次攻击,到射程内就射箭并快速转向,
一波接一波反复冲阵,直至敌军阵型出现松动,就从行进中直接攻击薄弱环节破阵。

阵型是士气的源泉。当互相对峙时,双方都会设法破坏敌方阵型的稳定性,
而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的一方来说,更需要重视保持阵型。
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一样,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在有组织的对抗中,
破坏了阵型之后才是屠杀的开始,
阵型一乱,基本就败局已定,阵在人在、阵破人亡。
列阵战斗需要的是简单直接有效,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格杀敌人,
要求就是动作到位有力迅速,尽量避免陷入鏖战,以节省体力和时间。
最基本的就是进攻劈刺砍、防守推顶格有限的几个战术动作。
这也是古代治军的一条成功经验,作为重要内容为历代所沿袭。
单兵使用冷兵器格斗有两个要素:格斗技巧和体力。
练武出身的人其反应速度、力量和耐力一般会高于常人,
在战场上短兵相搏,生存几率会大于普通人。
对于执行护卫、侦察、夜袭等强调个人技能的任务有积极意义。
如果是参加人数多规模大的野外平原战,个人武艺只能是锦上添花,但起不到决定作用。
个人再厉害也对抗不过阵列齐整的队伍,
一个勇夫,在脱离了自己的团队,仅靠个人的武功,会很快被人海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