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会自测小脑萎缩?有这篇文章就够了!
(1)指鼻试验 将上肢伸直外展,食指指尖触其鼻尖,从不同方向、速度,睁眼闭眼反复进行,两侧对比,共济失调的表现是动作轻重快慢不同、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的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
(2)跟膝胫试验 患者仰卧,按顺序做下列动作:1.一侧腿抬起并伸直屈膝,将脚跟置于对侧膝盖上,然后将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需要做到准确连贯。小脑损害时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
(3)快速轮替试验 一手快速连续拍打另一手背,或者前臂快速地旋前旋后动作或用手掌和手背交替接触桌面。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4)反跳试验 闭眼,一边握拳屈曲,医生使其拉开的过程中突然放开,正常的保护动作不会自己碰自己,小脑病变时,由于控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功能不良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或维持两臂向前平伸的姿势,检查者分别或同时突然向下推动其臂部,然后松开,正常人能准确恢复到原位,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不能正常地控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往往动作过度和上下摆动时间过长。
(5)过指试验 上肢向前平伸,十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的手指上,然后叫病人将手上抬至垂直位置再复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上,检查中病人维持上肢伸直先睁眼后闭眼检查。小脑损害时病人的手指不能正确指到检查者的手指,而是过度活动。
(6)起坐试验 仰卧,两手置于胸前不支撑坐起来,正常人仅躯干屈曲、两下肢可下压而不离开床面,小脑损害的患者髋部和躯干同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2.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小脑萎缩时显示小脑沟纹增多、增宽,体积缩小,呈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增大,第四脑室扩大。
目前的医学水平对已经形成的小脑萎缩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可选用一些能够改善患者共济运动的药物以部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未来治疗小脑萎缩的研究方向之一,但目前受伦理的限制,同时技术水平尚不成熟,较少应用于临床
李艳波主任医师
女,汉族,1957年生人。祖籍吉林长白山。在退休前曾担任多家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退休后曾被邀请到多个单位坐诊。多次参加医学学术研讨会,并总结有特效经验方。善于采用中医特有的手段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尤其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有独特见解。秉承中医四诊八纲辩证论治,弘扬中医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