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将专政:南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023-09-20 00:06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公元1646年8月,隆武皇帝朱聿键遇害于汀州,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广西佥都御史瞿式耜、大学士吕大器、守制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人到达肇庆商议拥戴桂王朱由榔监国,参政唐绍尧、副使林佳鼎、御史王化澄等人率领肇庆府的官吏百姓把朱由榔从住所中接出,以肇庆府的衙署为监国亲王的行宫。到这一年的10月,桂王朱由榔就正式继位为帝,改明年为永历元年。

一提到宋明这两个延续了300多年的王朝,就很难不想起一个词“重文轻武”,文人指挥武人,朝廷以文制武,这就导致武将地位的低下,从而也就导致了宋明两朝武力的废弛。但如果从中国古代历史上来看“以文制武”这一政策绝对是古代政治史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了。我们总是在为宋明武人所谓的“受歧视”而不平,甚至在谈及明末史时,认为明军将领士卒“降敌有理”。

但是很少有人去想一想为什么朝廷会有意识地压制武将。北宋灭后蜀时发生过一件事儿“帝(赵匡胤)闻西川行营有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者,亟召至阙,斩之都市”相信不用我把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了。要知道这还只是宋军之中一个地位不算太高的军官,都敢做这样残忍的事,这是不走运被皇帝知道了,要是皇帝未能得知这件事呢?由此可见唐末到宋初的武人疯狂残忍到了什么地步。

就这么一帮从五代十国的腥风血雨中冲杀出来的武将,天不怕地不怕,那是上揍皇帝,下吃百姓,我想,但凡是个想把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捂热的的统治者都会想方设法压制这群嗜血的疯子。一个王朝的最高权力来源于武力,而失控的武力则会导致权力结构的彻底崩溃,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瓦解,晚唐是这样,南明永历王朝也是这样。所以经常有人指责南明“文人误国”这就是件相当可笑的事,咱们先看一看永历朝廷建立之初的一些人事变动。

永历朝廷正式建立之后,从龙诸臣也是加官进爵“进吕大器为中极殿大学士,擢丁魁楚、李永茂、瞿式耜皆为大学士,大器、永茂入阁直机务,魁楚总理戎政,式耜以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命司礼太监王坤管文书房事”唐桂之战爆发后,吕大器很快就因病辞职回了四川老家,大学士李永茂请求“终制”实际上也辞了职,瞿式耜入内阁参与机务。1646年年末,立国仅40多天的绍武政权被李成栋部灭掉,在肇庆的永历朝廷迅速逃往广西梧州,在永历元年的二月又到了桂林。

到桂林之后,永历朝廷“进何腾蛟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督师如故。遍封楚、粤、黔、蜀诸将为侯伯。敕召詹事文安之、王锡衮为大学士,周堪赓为户部尚书,郭都贤、李陈玉皆兵部侍郎”除“督师如故”的何腾蛟之外,这些人实际上都没有上任。瞿式耜在不久之后就升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永历元年三月,两广总督丁魁楚部在大藤峡覆亡,李成栋攻陷广西平乐,永历皇帝逃往全州,进入武冈总兵刘承胤的势力范围,四月十五日入武冈,刘承胤倚仗兵力优势夺取了永历朝廷的权力“四月,劫驾移跸武冈,改为奉天府,政事皆决于承胤矣”。

刘承胤是怎么操纵朝政的呢?钱秉镫在自己的《所知录》中说:早在皇帝排位进入武冈的时候,刘承胤便已经开始勾结皇帝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刘承胤请封掌锦衣卫事马吉翔、东司房郭承吴、西司房严云从伯爵,以酬扈驾之功;于是吉翔封文安伯、承吴遵化伯、云从靖江伯”御史毛寿登认为马吉翔什么战功都没有,就不应该封伯爵,给事中万六吉、御史吴德操也上书支持毛寿登,马吉翔怀疑毛登寿的章奏的作者实际上是刘湘客,于是忽悠刘承胤这几个人制造流言说刘承胤是“活董卓”,刘承胤大怒,于是逼迫皇上立廷杖,锦衣卫将刘湘客、毛登寿、万六吉、吴德操四人抓来欲杖之,刘承胤看准时机又上书为这四个人求情,最终将这四个人革职赶出了朝廷。

刘、毛、万、吴四个人被刘承胤一通恶整,原因除了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的挑唆之外,还有就是这四个人支持皇帝返回桂林,因为进犯桂林的李成栋部已经被打跑了,桂林的危机解除,所以皇帝理应返回桂林“承胤与吉翔内外交结,益跋扈不可制;要上幸武冈,式耜屡疏争之,某逼杖寿登等人,亦以四人主还跸之议也”刘承胤在孔有德逼近武冈时战败投降,在投降之前还准备把皇帝当成见面礼送给孔有德,幸亏皇帝提前得知消息,逃出武冈。

刘承胤投降后被杀事前文已详记之,此处不再赘述。刘承胤此人很明显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今天此人的没什么知名度,但是在当年他所造成的危害恐怕仅次于后来的孙可望。此人在崇祯年间也不过就是一个参将而已,结果在几年之后居然就可以直接控制皇帝。

再说另一位“掌权”军阀,其实如果把这位和刘承胤相比,我觉得有些掉价的,因为这位无论是对于整个抗清战争的贡献还是对于朝廷的态度,都比刘承胤要强上百倍,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栋,李成栋这人不能说是像刘承胤或是孙可望那样“挟持”朝廷,但朝廷之内还是有一批官僚依附于李成栋以及其部将,比如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蒙正发五人,也就是所谓的“五虎”。这五人在李成栋部占据全粤时在朝廷中嚣张跋扈,其中完全依附于李成栋的袁彭年甚至当着皇帝的面说“使去年(李成栋反正之前)此日惠国以五千铁骑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义安在?”如此嚣张跋扈,袁彭年背后倚仗的当然是李成栋控制的广东明军。

以1644年为分界线,明清易代史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1618年到1643年的辽东明清战争以及1644年到1683年的南明王朝时期。在从1618年到1643年这20多年的战争之中,居于决策层之中的文官甚至于皇帝很明显要负主要责任,朝臣的党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到了辽东的局势,比如熊廷弼之去留,而皇帝本人的心态更是影响战争局势的重要因素,比如崇祯皇帝对于松锦大战洪承畴全军之进退的影响。

但到了南明时期,朝廷直属的军队丧失殆尽,有一批品德十分恶劣或者资质愚钝的武人成了朝廷真正的话事人,朝廷中文臣之间的意气之争在武人看来就好像是幼儿胡闹一般。而朝廷也有一批卑琐小人和前者内外勾结,让政局更加腐败。因此我们可以说:武将专政,是南明朝廷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武将专政:南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