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648年,李成栋部明军在广州杀死八旗汉军千余人

2023-09-20 00:05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昨天在看《永历实录》中的李成栋列传时发现,李成栋在广州反正时做了一件可能是他自己之前很想做的事:捕杀了佟养甲手下的千余辽兵“六月朔,成栋易衣冠,望阙拜表,捕佟养甲亲标辽兵千余人屠之,胁养甲降,养甲不得已听命”这所谓的“千余辽兵”是什么人那自不必说,两广总督佟养甲本人隶属于汉军正蓝旗,这被李成栋捕杀的千余人应该是直属于佟养甲本人的汉军。

佟养甲本人的实力究竟如何呢?我个人认为佟养甲这位两广总督其实是有一定实力的,比如成功抵御余龙、陈邦彦部义军对于广州的攻击“十一日,随有四姓白旗等贼,驾船数千,追犯省城,日夜攻打太平门外。职身冒失石,临阵指麾,奋力格闘.守备刘朝用、材官周一凤、并兵丁梁奇、杨大等,俱经阵亡,连战三日,斩贼数百,贼惧夜逃”如果说其手下真的半个兵都没有,那广州早就被打下来了。

但是实力相比于李成栋而言那肯定是远远不如的。上文所说余龙、陈邦彦攻打广州失败,虽然有广州城内清军抵抗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广州方面放出话来:回师救援广州的李成栋将要攻打余龙的老巢甘竹滩,余龙部原本是万元吉招募而来救援赣州的援军,赣州失守之后被迫落草于甘竹滩,后来在陈邦彦的劝说之下重新投入抗清斗争之中。余龙闻听自己的老巢有危险,迅速撤出广州海域,广州城这才得以保全。所以陈邦彦、余龙二人之所以放弃攻打广州,一方面是因为城内的抵抗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成栋即将回援,所以不难看出广州城内的清军是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抵挡住反清义军的进攻,但是如果要让城内守军长期坚守,那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清初史料《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四年九月“兵部议覆、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请调大同督镇二标官兵二千员名,防备两广,坐粮如例支给,仍各赏银一两五钱,资办衣装,从之”佟养甲向清廷要了2000大同兵到广州增强实力,此时距离陈邦彦、余龙攻打广州刚过了半年左右,由此可见佟养甲手下兵力之贫弱,可见佟养甲拥有“辽兵千余”的可能性很低。但还是先别妄下结论,看一看别的史料。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的记载“李成栋提督广东一年,广东义兵四起,日事扑殄,兵士擐甲无休日。詹事陈子壮、吏部张家珍,俱以起义殉节。成栋曰:何起义之多耶?某身受国恩,位列开镇,反不知粤民好义耶?袁彭年为藩司,与成栋养子李元胤友善,相与密谋,日夜说成栋举事。又总督佟养甲见成栋横肆,上疏请节制,成栋恚之,遂举兵围养甲,取满兵十余人尽杀之。养甲去辫纳印,诣见成栋,成栋礼待如初”李成栋在起兵之后迅速包围了佟养甲的总督衙门,仅杀满洲兵十几人便控制住了城内的局势,迫使佟养甲割去辫子,交出总督大印投降。

鲁可藻《岭表纪年》记载李成栋以广东反正“初,金声桓差官携伯印并投文到成栋,养甲处”佟养甲赏了金声桓的使者,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回复。但金声桓部的使者那是身着汉装到的广州,这身汉服的威力比什么慷慨激昂的檄文都强“粤人汹汹”,佟养甲怕惹出事来,于是出榜安民,允许百姓戴网巾。在当天晚上,李成栋和佟养甲一起喝酒,李成栋假装喝多了,对佟养甲说:“我有个宝贝您想看吗?”然后就命手下把那个所谓的“宝贝”拿了出来,是金声桓送过来的伯印,佟养甲看到这东西就明白了,到这一步已经无法回头了,于是和李成栋一起割去金钱鼠尾,反正归明。鲁可藻从头到尾都没有记录什么李成栋杀辽兵的事情。

再看钱秉橙的《所知录》的记载“养甲觇知上在南宁,檄成栋两路进兵:一从连州入贺平,取桂林,一由高、廉袭南宁;又拨水师五千驻梧州策应。成栋辞以无饷,观望不进;养甲趋藩司即行措办,署布政司袁彭年以库存八万两付成栋,养甲不知也。四月初十日黎明,成栋密令兵齐集教场,哗言无粮欲为变;自诣总督,请养甲亲出抚辑。养甲出城,铁骑布满城外,马步五万余拥之,大噪;成栋先取其总督印握之,三军欢呼,同时割辫,养甲亦自割辫。即时出榜安民,以反正晓谕军民,用永历年号。檄各属郡县改复衣冠,粤东十郡不半月而底定”也没有什么屠杀上千名汉八旗的记录。

《东明闻见录》中更是直接记载佟养甲这个两广总督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是时,兵饷之权在藩司,养甲牒银五万两犒师,彭年不与,以激怒其军心;旧将军李明忠,寻杀养甲之委署官以挑之。有池州胡奇,故从养甲办事,得授南雄知府;及清遣御史刘显明巡粤至雄,守将张某讦奇,提问褫职。闲游省会,窥见端倪,以告养甲。养甲不提一卒,所亲从皆成栋人也;计无所出,勉出一示,许士民复冠裳,冀以先发,得赦死。而成栋已密装大旗二面,刺靖虏安民四大字;十五晨,遣人掣去养甲所竖总督旗,而以新旗易之。养甲唯唯惟命。时,上驻南宁,成栋遣洪天擢赴行在,自陈谢罪,请迎乘舆。”


以上材料其实都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李成栋反正的时候广州城内是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的,真正被杀者可能也就是佟养甲身边的十几个满洲兵。但是实际上鲁可藻在自己的著作《岭表纪年》中还记载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李成栋反正之后在广州城之内杀死了一千余名“短襟人”。

“广人深慽外江人,虽反正,犹呼各兵为鞑子,小襟短数寸尝也。忽传广人割襟为号,将尽杀吾兵,验之果多短襟,成栋令闭歼之,亦何暇察襟之短不短矣”佟养甲跪下求李成栋,李成栋这才下令停止杀戮。就这么一段读起来,咱们可能会认为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广州市民在李成栋反正之后仍然把李成栋手下的人当成所谓的“鞑子”,忽然有谣言说广州城内有人打算以割去衣襟为号令将城内的李成栋部官兵杀个一干二净,李成栋于是关闭广州四门在城内大肆搜捕所谓的“短襟者”前后杀死1000多人,佟养甲跪求李成栋放过城内的百姓,李成栋这才作罢。


但是这件事情最离谱的地方在于,为什么这些想尽杀李成栋部官兵的广州人想以“割襟”作为动手的信号,前面说了“广人深慽外江人,虽反正,犹呼各兵为鞑子,小襟短数寸尝也”,也就是说“小襟短数寸”实际上是被当地人呼为“鞑子”的城内“众兵”的标志。问题在于,李成栋反正当天所部就已经剪去辫子,改换衣冠,从外表上来讲这些人不可能还被广州府城的当地人当成所谓的“鞑子”。而且,此时李成栋部内部也包含了大量的前明广东军队,比如在之前广州之战时被陈邦彦击毙的总兵陈虎,就是广东当地的明军投降军官。

第二个问题,李成栋本部最早虽然只有四千一百人加上投降的部分隆武政权的旧部不会超过一万人。但是在他攻克广东全省之后,他的实力是飞速膨胀,前文所摘录《所知录》的记录,李成栋军仅仅在广州就有“马步五万余”,所以那些想尽杀李成栋部官兵的当地人难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在自身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之下敢攻击一支五万余人的正规军。再说了,李成栋夺取广州是在1646年,杀短襟人事件则是在1648年的年初,李成栋,佟养甲部清军在广州一年多了,怎么偏偏在反正之后就出了这种事?

由此可见,这些被捕杀的“短襟人”很有可能并不是城内的反李成栋势力,而正是在投降之后仍然被当地人视为“鞑子”的八旗汉军。如果这个推论要是成立的话,所谓城里人准备以割衣襟作为动手的信号对李成栋部群起而攻之不过是李成栋本人放出的谣言,以此作为清除城内的不稳定因素“汉八旗”的借口而已,而“亦何暇察襟之短不短矣”只能说明这一场以消灭在广州的汉八旗为主要目的的行动已经变成了李成栋部对于广州市民的抢劫与屠杀。佟养甲虽然效忠于清廷,但也不忍心见到广州市民以及降兵遭难,于是向李成栋下跪请求停止杀戮,李成栋最终还是给了这位老上级的面子。

鲁可藻在《岭表纪年》中说佟养甲入广州之后“养爱百姓”任命官员公平公正,手下之官很少有敢贪财作奸犯科的,因此广州的老百姓直到很久之后都还在念这位两广总督的好“百姓至今能颂之”,可见佟养甲的名声还是不错的。而对于李成栋杀“短襟人”这个问题,以上也只是我自己的推测,也可能真相确实就是鲁可藻《岭表纪年》中写的那样,当时的广州城内存在一股反李成栋势力,而这股势力最终被李成栋部消灭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1648年,李成栋部明军在广州杀死八旗汉军千余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