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左手是海,右手是爱,心在咆哮,无人知晓

公元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上的三国争霸已经到了最末了的终章。
高句丽立国最早,西汉时便已崛起于东北亚。王莽改制,贬高句丽为下句丽,后者遂叛服不常,养成边患。东汉末年,高句丽趁着曹魏无暇东顾,攻打辽东,自诩雄壮。魏国毋丘俭两度东征,屠丸都城,追高句丽王至肃慎地界,勒石而还。
西晋末年,高句丽东山再起,吞并乐浪和带方二郡,多次入寇辽东。前燕慕容皝精兵南进,袭破丸都城,挖掘高句丽王父的坟墓,挟尸为质,焚城而还。后来看高句丽认输服软,乖巧可人,这才归还王父尸体。
直到第十九代广开土王谈德在位,高句丽这才迎来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击败百济,占据辽东。北燕灭亡,高句丽将燕主冯弘迎到辽东,而后加以杀害,于是自立而成为东北亚之大国。

隋文帝一统山河,四海升平。偏偏高句丽屡屡侵占辽西,很是聒噪,隋文帝十分恼怒,诏曰:“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隋军三十万水陆并进,无功而返,高句丽慑于军威,自称“辽东粪土臣”,献表求饶。
隋炀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师老民疲,百姓黔首一面唱着无向辽东浪死歌,一面揭竿而起,把个花花世界交到了李唐的手里。
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大将盖苏文政变,杀丽王高建武,拥立傀儡宝藏王,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大唐求救,李世民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发兵东征,大军困顿安市城下,未能破敌。此次战役在中国留下薛仁贵征东的传说,在高句丽则留下盖苏文射瞎李世民一只眼的神话。
唐太宗退兵回国,修订军策为偏师袭扰,待其自溃。此后十数年高句丽几乎无日不战,国家疲于奔命。唐高宗李治登基,制定新的方略为“欲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 是年大将苏定方领水陆军十万,联合新罗征百济,于熊津登陆以后包围泗沘城。百济义慈王弃城而走,遭到遗弃的宫中女子纷纷从城楼悬崖之上跃入锦江求死,此地后来命名为落花岩。几天之后,义慈王投降,百济灭亡,苏定方留郎将刘仁愿镇守。
百济僧人道琛、故将鬼室福信聚众守周留城,从日本迎回王子扶余丰璋宣布复国。唐高宗派青州刺史刘仁轨东渡援救,破百济新军,围周留城。
百济是日本属国,如若灭亡,唐朝的兵锋将直逼秋津列岛。齐明女帝与中大兄皇子计议再三,决定出兵。大唐龙朔三年(663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朝水师七千人,战船一百七十艘于锦江河口(又名白村江)迎战日本水军万人,战船千余。唐军虽人数劣势,但船坚器利,装备远远好过日本。此战“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白江口一战,百济复国失败,新罗壮大,日本势力退出半岛,高句丽被唐朝、新罗南北夹击,处境越发艰难。大唐乾封元年(666年),盖苏文死,诸子内讧。两年后大唐灭亡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安东都护。不久高句丽遗民爆发起义,安东都护府内迁,新罗趁机吞并百济和高句丽旧地。
正式开战前后,驻扎九州的齐明女帝忧心国事,染疫病亡,中大兄皇子临朝称制。锦江一战,日本输得一干二净,将近千年不再涉足半岛事务。非但如此,日本在对马、壹岐、筑紫等地布设防人,构建烽火,于沿海一带打造水城,护卫太宰府。列国要害之地修建城池关塞,唯恐大唐挟胜东进,席卷诸岛。
唐军自然是留在高句丽故地忙着镇压反叛,日本辛苦打造的西线防御体系堪堪修了个寂寞。不过这些工事要塞也并非全无用处。后来蒙古东侵,太宰府一带遗存的水城成为九州武士抵御元军的最后堡垒。若没有水城,太宰府陷落只在指顾之间,蒙古扫荡九州吞并列岛亦非不能想象。中大兄皇子一番布置,掀动六百年后的风云变幻,也算是无心插柳。
公元667年,中大兄皇子自飞鸟迁都近江大津宫,正式即位为第三十八代天智天皇。天智下令让自己的臂膀中臣镰足牵头制定一系列律令法案,统称为《近江令》。《近江令》现已全然佚失,猜想天皇通过律令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大化改新以后不断进步的国家政治体制。
之后天智下令正式编造户籍,"禁止盗贼与浮浪",史称庚午年籍。此次大面积的人口普查从九州筑紫直至本州东国,囊括四海,笔录八荒。通过将全国百姓记录在册,再度削弱地方氏族的割据统治,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直属控制。
天智天皇英明神武,可是子嗣艰难,有可能继位的大友皇子虽得欢心,却是庶出,其母身份低微,难承大统。所以天智天皇任命弟弟大海人皇子代行左大臣职务,有意培养弟弟继任皇位。为了笼络大海人,天智天皇把自己四个女儿一股脑儿全部嫁给了弟弟大海人,其中鸬野皇女为后,其余三女为妃。
然而天智天皇正式即位以后,与大海人之间渐渐生出龃龉来。某次天智大宴群臣,酒酣人醉,其乐融融,大海人皇子突发不满,用长枪贯地,以示对文恬武嬉的愤懑。天智天皇盛怒,喝令斩杀皇弟,好在中臣镰足解劝再三,才平息事态。
朝争背后,还有情愫的纠葛。大海人爱妃额田女王姿容动人,文才出色,是当朝第一的美人,与大海人育有十市皇女。天智天皇对额田女王一见钟情,不惜横刀夺爱。天智与大海人又从朝敌一变而成情敌。

天智天皇游猎蒲生野,额田女王与大海人皇子一同伴驾。大海人难捺相思之苦,频频向额田女王挥袖示爱。额田吟歌劝解:“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大海人不理会额田女王的苦心安慰,反而回送一首情诗:“紫茜同妹艳,往来围猎场。何至他人妇,思慕断我肠。”如此诗歌应答,眉目传情,叫天智知道以后,心有咆哮,只是说不出口,不能叫人知晓。
公元669年,中臣镰足病死,天智天皇悲痛万分,授予其最高冠位大织冠,赐姓藤原。藤原镰足便是后来日本摄关时期那一大票藤原氏的老祖宗了。镰足死后,天智与大海人之间失去斡旋之人,矛盾越发不可收拾。

671年十月,天智天皇卧床不起,行将羽化。他召来弟弟大海人皇子,向其托付后事,大概意思君才十倍大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大海人多玲珑剔透的,看透哥哥的小心思,立马就表态说自己看破红尘,无心俗世,请求出家。说完即刻在宫中佛殿前落发,带领家属扈从遁入吉野深山修道。天智失掉诛杀大海人的借口,只得放虎归山。
天智天皇病重期间,大唐派遣使者来访,送还白村江战役日方俘虏约一千四百人,提议日本出兵与大唐一起夹击反目成仇的新罗。天皇将死,朝野上下已是人心惶惶,加之先前的血战实在是打怕了,于是婉拒唐使的邀战。
将近年底时,天智天皇将近江朝廷的高层官员叫到床榻旁边,逼他们立誓精诚团结,报效大友。未几,天智便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第二年大友皇子匆匆即位,头等大事就是征召美浓、尾张的壮丁为天智修造山陵,同时还给壮丁队伍分发了武器。大海人皇子听说此事,心知肚明近江朝廷这是在积极备战,将欲有所为,于是从吉野脱身,前往自家领地。
途中大海人任命长子高市皇子统领士兵三千人封锁美浓不破关,切断朝廷与东国之间的联系,而后征调东国士卒反扑近江。与之相对,近江征召中国和九州地方驻军的企图被当地官员严词拒绝,朝廷以羸弱疲敝之兵临阵东国虎狼之师,一时间连战连败,落花流水。

大海人的军队兵分两路,沿琵琶湖南北两岸齐头并进,前后只一个月,近江大津宫便遭陷落。大津附近濑田川决战时,“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声闻数十里,列弩乱发,矢下如雨”。大友皇子眼见军队溃散,大势已去,自缢而亡。由于大友登基时日太短,加上母家身份低微,其天皇地位历来不作承认,直到近代才由明治天皇追谥其为弘文天皇。
大海人与额田王所出的十室皇女嫁给大友皇子为妻。战乱当中一边是父家,一边是夫家,左思右量,泪如雨下。战后没过几年便猝然死逝,传说是心碎自杀。
壬申之乱因红颜一笑而起,以倾城倾国而终,成就后世无数墨客的文名。当是之时,却只有伏尸千里,血流漂杵而已。
大海人颠覆了兄长与侄子两代保有的近江王朝,重返飞鸟修建飞鸟净御原宫,第二年登基为天武天皇。由天武而至奈良时代的孝谦女帝,天皇皆出自天武一脉。孝谦死后无嗣,皇位又转回到天智一脉的光仁、桓武父子。这么一算,倒是和中国历史上的天水赵宋有些相似,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高宗赵构无嗣,皇位又转回到太祖一脉的孝宗赵眘。
天武朝在政治上延续了大化改新以来集中王权,弱化氏族的基本国策,天武天皇始终没有任命太政或是左右大臣与内大臣,实行皇权自专,牢牢把权柄握在自己手里。他废除氏族部曲,收回王亲私领,坚决贯彻公地公民的原则。率土之滨皆王土,不要以为跟铁王座走得亲近就可以为所欲为,分分钟叫你体验阶级专政的铁拳。
天武天皇在681年发表修造律令的计划,此次律令直到后任持统女帝时才完成制定,即为《飞鸟净御原令》。这一次颁发的律令被认定为日本最早一部体系完整的成文法典,成为后来《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先驱。
天武颁行八色之姓,授予亲信官员八种新的氏姓,即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朝廷借用八色之姓彰显功绩,擢升优异,成为分化氏族,加强统治的另一手段。
天武计有后妃十人,子女多人,最为朝野看好的是鸬野皇后所出的草壁皇子和大田皇妃所出的大津皇子。鸬野和大田同为天智天皇之女,是同母姐妹。草壁皇子较年长,但身体孱弱,性格怯懦。大津皇子比较而言更有王者风范,受人拥戴。
686年,天武天皇病逝,鸬野皇后毫不迟疑,即刻搜捕大津皇子,逼他自杀。大津临死留下辞世诗句:“金鸟临西舍,鼓声催命短。泉路无宾主,此夕离家行。”读来颇有煮豆燃豆萁的感觉。
而后鸬野皇后将天武的灵柩安置宫中长达两年以上,期间不断召集朝廷官员恸哭致哀,拿死天皇的威灵慑服活大臣。诸位臣工见识到鸬野的种种手段,无不丧魂落魄,为其驱遣。
然而天武刚刚落葬,草壁皇子却也随之一病而亡,留下的子嗣轻皇子年方七岁,不足以承袭大统。鸬野皇后一番策划几度筹谋,事到临机又怎能就此罢手。690年鸬野皇后即位为第四十一代持统女帝,在位期间完成天武着手的《飞鸟净御原令》,重新编制庚寅年籍,而后在年籍的基础上实行班田收授。

持统女帝修建的藤原京首度采用中国古代形同棋盘格子类型的街坊结构,被评价为日本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都城。与大唐长安城和后来的平安京不同,藤原京依据周礼,将王宫内里安置在京城的正中央。女帝酷爱唐风,崇信佛法,在位期间日本的白凤文化达到最盛。

697年持统女帝让位于自己的嫡孙轻皇子,后者即位为第四十二代文武天皇。持统作为“太上天皇”于幕后辅佐朝政。文武期间,朝廷编纂完成了著名的《大宝律令》。大化以后日本朝廷的年号使用断续不常,大宝是文武天皇的年号,因为对马岛进献黄金而设立。自此年号使用在日本成为常例,得到制度保证,直至如今的令和年号。
哎呀呀,一声醒木万人惊,几下捶皮千古快。满腔填上荆棘刺,两肩挑起乱石山。试看那汉陵唐寝埋荒草,楚殿吴宫起暮烟。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享荣华。世间事风里孤灯草头露,纵有那几串铜钱你慢扎煞。
(第四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