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与四叠半
这个作品是特别的。
通过运用实拍场景,本作显然是故意营造了一种真正的生活感,这种感觉恰到好处,并非真正的描写生活,而是一种映射。作者在告诉我们,这个作品并不真实,但也有其真实之处。
本作的对话表现也是特殊的,没有动画感,而是用较快的语速营造出一种日剧感,这同样是一种增强真实感的手法,但配音的情感又是标准的动画配音,这一点和日常生活是疏离的,笔者以为目的同上。
这两个特殊之处使得这个作品是挑观众的。
但是,这个作品的剧情风格整体是轻松欢快的,与个人风格强烈的作品并不相同。整体来说,叙事风格和主旨都是相对普世的,无需太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也没有阅历要求。即,这个作品本身是适合大众的,孩子能看乐呵,大人能看门道。
这个矛盾会导致这个作品失去一部分观众,但笔者本人并不关心这一点。
因为这个表现方式和主旨是贴合的,这个作品所表达的既振奋人心又令人叹息的主旨正需要这样的表现形式。
人生
人生不会有时光倒流,也不会有提醒了你无数次的占卜师老婆婆,人生并没有那么宽广,人生只是“我”所选择的其中一条路而已。就如“我”一样,在一个时间节点,人生就会有无数分叉。而事实上,我们在选定的一条路上或许打拼,或许颓唐,或许平静地看着周围的人事物,但结果可能根本不会好。这就是人生,人生可能就是一条必然后悔的道路,因为我们和“我”一样,得不到全部。人生并不讲什么付出回报,只有见过的时间与活的岁数成正比。
选择
“我”反复的选择,重新选择,而实际上每个选择的结果都没什么两样。
当然,人生路是不一样的,最后的地位和财富也不同,但是,这也都是一样的,因为“我”后悔了。没有什么人生是虚度的,除了后悔的人生。“我”所想要的是玫瑰色的生活,如果最后放下了这个执念,或者达成了这个目标,这段人生才不是虚度。但是,可怜的“我”在无数次的重新开始中都没能达成。
为什么呢?因为决定生活颜色的并不是社团的选择。社团的选择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最后总会做无用功(在达成玫瑰色生活方面)。“我”的失误在于,把这个选择当做了向往的生活的分叉口,当然这么想没什么问题,但无数个四叠半向我们证明了这并不是。社团的选择只是个点缀,而真正的选择“我”一直在无视。
小津和明石
他们就是“我”身边的人。
而事实上“我”总是错看小津,逃避明石。
小津在“我”的视角中长时间不是个正常的人,也是“我”抱怨的主要对象,是我逃避的目的地。而小津本人却是一个真正的现充,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
明石是“我”逃避的对象。事实上交集并不太多,但不管选择如何,两人都会认识。
这两人是特别的,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会和他们认识。他们代表的是“我”身边的人,是关注我的人。而“我”似乎都不曾跟他们谈过自己的事情。
四叠半
四叠半是我在最后封闭自己的地方,它狭小,看不到什么风景,普通,但它,这个四叠半只属于我。而事实上,进入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关键,就在这个四叠半最显眼的地方。四叠半的封闭,刚开始是封闭,后来是自我探索,最后是自我反思。而当“我”拿起玩偶的一刻,“我”就从四叠半毕业了。
“私”
为何作品中的主角没有名字呢?
大概,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吧。
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都有后悔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穿越平行世界,并不能回溯。但是,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把一个选择看得太重,可能这根本不影响我们的追求。而有些选择,即使只是选择是否送还一个小布偶,那也是至关重要的。
或许我们的人生和“我”那浩繁的可能性一样,充斥着后悔,但那或许也并不重要。可以稍微放下远大的目标,好好看看身边的人,破局的关键或许就在那小小的交际圈中央。
我们的人生不能重来,因此必定充满着后悔与不幸,但或许那并没有什么,或许,我们活在这世上,能突然想起一些事要做,飘飘的迈开步去干了,这边是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