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案例2“拖把的脱水装置”
我的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BFmUhD-tX1ju-kgdPR5uA

本文浅读的对象,为《专利有效性检索》书中的第四章案例2,作者为马天旗(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处长)、赵星、欧阳石文。以下浅读、分析等均仅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马天旗、赵星、欧阳石文观点。如有其他理解欢迎交流。
案例2,检索对象是“拖把的脱水装置”,作者在案例背景中交待了这是旋转拖把的产品专利。旋转拖把很多人都知道甚至都用过,但当年的该专利产品是什么结构呢?依照我的习惯,我还是先检索一下现有技术。
检索对象专利权人是“拖神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于2009年5月申请,要查他们公司当年的旋转拖把,可以考虑从商标入手。
“霸王神”、“洁王神”、“拖地神”,三个神的商标申请日都与该专利申请日特别接近,按名字推断,只怕该查查这个“拖地神”。

在土豆视频找到了6年多前上传的视频,介绍了拖地神的旋转拖把及其专利,也讲到了专利权人从2013年开始就在大陆开始维权等故事。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图稍微介绍了旋转拖把的旋转原理,我判断旋转螺杆部件才是这个旋转拖把的灵魂。这应当属于螺旋传动的原理。

如果我检索(技术主题/查新),这可能会是一个切入点。
至于结构和原理,大家可以直接看说明书的[0025]段内容和图2。


原理总结:根据螺旋传动原理,驱动件22便是螺杆,制动件4便是螺母(有时候也称螺套)。所谓的外杆体下压使驱动件带动制动件旋转,便达到螺杆往复运动,螺母原位回转的效果。而制动件和卡合件的棘轮传动也是将旋转传递给了内杆体。
那么放下原理看权1:

检索对象已经有了,那么:
1.首先就是要理解检索对象
正如作者在本书第三章第一节阐述的,理解发明是专利检索的起点,并贯穿整个检索过程。如何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带着新颖性四相同所具有的的要素(领域、问题、方案、效果)去分析和理解。
具体的旋转传动原理大家已经了解了,这里不再赘述。
本书中,作者在进行公开文献分析后,梳理了本专利发明构思的三个要素(问题、方案、效果)并进行了简单的转述:“现有拖把脱水时需要脚蹬、操作繁琐等技术问题是通过设置有通过棘轮传动的内外杆体及其锁合结构,配合旋转脱水的沥水桶,实现单手简单操作就能够脱水的拖把的脱水装置来解决的。[1]”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包括针对案例1的解读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案例1“自动涂敷油脂的煎炸锅”中都推荐过理解后转述这样的分析方法,这里不再赘述。这是个好办法,尤其检索初学者要多加练习。
可以看到,这段转述已经包括了领域、问题、方案、效果四个分析要件。但我个人有点疑问,棘轮传动只是传动过程的后半段,那么前半段的螺旋传动,作者为何并未做出总结?如果是笔误尚可,如果不是,检索过程中可能会忽略重要的要素。
2.下一步是确定检索要素
检索要素的选取顺序,一般是先具体方案(技术特征),后其他。其他包括问题、效果等。而方案(技术特征)通常优先选取申请人认为的及我们分析后认为的具有创造价值的部分。这个部分我在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第三章第二节“检索要素确定与表达”中也有阐述,感兴趣可以点击超链接回看。
作者根据本书前几章的理论,将检索要素分为了核心、主要与次要。“核心”对应领域,“主要”对应权利要求1直接阐述的技术特征,“次要”对应功能性描述对应方案。

3.接下来是表达检索要素
表达检索要素中,关于检索要素表的构建、分类号的选取及表达、关键词的选取及表达,我此前各种文章中以及说了太多,实际讲起来也是长篇大论,我直接粘贴我的原文超链接,有兴趣的回看:
1)检索要素表:仪式化检索 ——论检索要素表的构建2)分类号:技术主题分类号选取思路、仪式化检索 ——论检索要素表的构建、答同行问:分类号解读如何帮助分类号选取3)关键词:浅读检索--《专利检索中的关键词扩展研究》、仪式化检索 ——论检索要素表的构建
书中,作者使用的分类号选取技巧与案例1一样,依然是直接查阅分类表并解读分类号的类名,以此选取分类号及排除不相关分类号。
这里要注意分类号的解读技巧。很多分类号乍一眼看会以为是无关分类号,因为有些人不会解读,会错将分类号的类名作为分类号的全部含义。如本案例中的功能性分类号F16B7/14,类名为“··在中间位置内锁定”,很难将其与内外杆体的锁合结构挂钩。注意到这是一个二点小组,应当找到最近的一点组及大组进行解释,即可以解释为“用于杆或管的相互连接的在中间位置内锁定的伸缩系统[1]”。
关于关键词的遴选,作者认为棘轮传动、锁合结构、配合旋转的桶都属于机械结构的细节,较难以表达,但使用他们都为了产生离心力,因此选取了离心力作为关键词。这是体现作者对于方案深入分析的一个地方,也是体现作者对于要素在检索式中实用性的考量。
如果某些要素在表达时难度很大,一般不建议直接用于检索式,因为这样会带来很大的噪音,或者是因直接的方向性偏差造成大范围漏检。这些要素一般存在可替代表达,普遍选择的是方案带来的效果,或深究技术原理后的总结。
作者另一个比较严谨的地方是考虑到了申请人是台湾地区企业。台湾地区所用文字为繁体,因此作者将离心力扩展了離心力,将发明人施瑨阳扩展了施瑨陽。这里有一个深层次的分析,我给大家扩展一下。基于语言习惯,不论哪一国的检索员都更倾向于优先检索或主要检索与自己所用语言相同的国家的专利文献,除非已经特别肯定某国在该技术领域有突出地位和成就。
4.然后是制定检索策略
在表达检索要素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追踪式和块检索策略。
关于追踪式和块检索策略在本书第三章第三节有介绍,我带大家回忆一下:1)追踪式:“追踪检索是指从一个比较相关的文件出发,利用文件之间的某些线索,检索其他相关文件。追踪检索包括发明人追踪、申请人追踪和引用文件/被引用文件追踪。[2]”。2)块式:“......对各个基本检索要素的表达方式进行扩展,然后将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逻辑'或'进行组合,例如:关键词 OR 分类号 OR 其他表达方式;像上面这样将一个基本检索要素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OR算符连接起来即构成一个检索块。每一个基本检索要素都可以构成一个检索块。通过一个检索块就可以查找与相应基本检索要素相关的所有文献,而通过对各个检索块及其组合的检索就可以实现对特定检索主题的检索,这就是块检索。[3]”
作者选择优先追踪的对象是发明人,作者没体现申请人信息有两个方面原因:1)申请人检索在专利有效性检索过程中一般是优先要做的工作,这对于分析检索对象技术方案,了解申请人申请布局思路、技术演变等等都有帮助。2)发明人有可能是真实发明人(大家清楚“真实”两个字的含义),他可能在其他情况下选择自主申请保护该技术方案或类似技术方案。这是容易理解的,如果我们接触技术员多一些,会知道有些技术员不愿意将技术完全交给公司,会希望有一些自己的专利。
如下是作者的检索式。

可以看到:1)S1是对发明人的追踪检索,结合拖把分类号限定
2)S2是对发明人的追踪检索,结合沥水桶分类号限定3)S3是拖把分类号+功效关键词的块检索4)S4是沥水桶分类号+功效关键词的块检索5)S5是拖把分类号+锁合结构分类号的块检索6)S6是沥水桶分类号+锁合结构分类号的块检索7)S7是拖把分类号+锁合结构关键词的块检索8)S8是沥水桶分类号+锁合结构关键词的块检索
作者这里除了前两个追踪检索式外,其余都是块检索。
关于追踪检索式,针对申请人/发明人的检索,常常因浏览量不大而可以选择不作任何限定。但如果是检索Nike这样的企业,专利总量以万计,则必须加限定,否则难以浏览。
5.检索结果确定
检索结果确定的这一步,主要是要分析,检索结果中出现的对比文件,哪些可以作为新颖性单篇对比文件,或创造性组合对比文件。运用到的是新颖性四相同和创造性三步法。对比分析过程没什么好说的。
(作者在86页底部那段话我保留意见)
作者的检索经验与技巧总结是最后的部分,我用自己的话概括,大家在看的时候也不要全信我的概括,重点是自己要加深理解:
1)大部分机械专利都是基础改进型,因此要注意改进基础
2)学会分类号的解释3)注意功能性分类号的扩展
4)难用结构性关键词表达的要素可考虑用功能性表达5)追踪检索注意当地语言6)记忆中的惯用技术尝试检索教科书
7)看不到全文PDF的专利可以在欧专试试
以上便是对案例2“拖把的脱水装置”检索实操的解读。下一个案例是“智慧黑板”,我会让我的一位学员尝试做一次解读,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马天旗,赵星,欧阳石文.专利有效性检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76-90
[2]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发明专利审查基础教程·检索分册(修订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97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跟着审查员学检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