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第三章第四节“检索实施”

2022-10-10 08:52 作者:黑娃-专利检索  | 我要投稿

我的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yaa6GVy-n4BoJjZLCKZpA

本文浅读的对象,为《专利有效性检索》书中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作者为马天旗(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处长)、赵星、欧阳石文。以下浅读、分析等均仅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马天旗、赵星、欧阳石文观点。如有其他理解欢迎交流。


第三章是“检索专家必备技能和经验”。
第三章总共四节内容,是按照专利有效性检索的基本流程排序的,分别为:1)第一节“发明构思的理解”2)第二节“检索要素确定与表达”3)第三节“检索策略制定”4)第四节“检索实施”
这一节按顺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检索结果比对
2)检索结果(中止)时机3)检索过程的迭代/自适应
其实如果严格按照专利有效性检索的思路,那么“检索过程的迭代/自适应”应该是第一个顺序,“检索结果比对”是第二个顺序,“检索结果中止”是第三个顺序。本文我会按照我认为的专利有效性检索的理应顺序做解读。
一、检索过程的迭代/自适应
迭代意为交换替代。

检索过程中,我们知道可用的检索范围有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专利文献范围对应专利数据库,非专利文献范围对应各种非专利文摘期刊论文、论坛、电商、设计网站等。那么,像这样庞大的可检索范围,我们要如何在其中做检索过程的迭代/自适应?
作者在书中以专利检索作为阐述对象。我在本文也以专利检索作为阐述对象。作者认为,“专利检索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注重中间检索结果的利用。[1]”
前半句容易理解,专利检索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检索式,以达到更准或更全,让自己更接近目标文件。那么后半句的中间检索结果呢。中间检索结果,就是我们在不断检索过程中获取到的一个又一个信息,可能是原始信息,也可能是经过分析后的信息。
原始信息就比如我们在检索结果中经常看到的引证文件、背景技术阐述的技术问题等等。

图片

      经过分析后的信息就复杂了。这样的信息不是一手信息,而是经过我们的合理或大胆分析,这样的信息展现出来的样子取决于我们的检索经验和分析能力。如作者赫曼、杨露在《非专利库检索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中阐述的,“本案权利要求中记载了多个公式,学术性较强,相对于专利申请而言,从业人员可能会更侧重于发表期刊论文来总结经验成果。此外,“自由处流”不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术语,......在专利库检索并未找到合适的对比文件后,利 用 CNKI 的高级检索模块进行检索......[2]”依据专利内容的“学术性较强”这一特征,判断从业人员可能更侧重发表期刊论文。这样的信息便是分析后的信息。
整句话理解,即,专利检索要注重以上所述的原始信息和经分析后的信息的利用,来不断反复调整检索式。1)从检索式降噪角度考虑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能我们一开始的方向也可以找到目标文件,但绕了不知道几倍距离远,我们在获取并利用了中间检索结果后,利用信息进行调整检索式,可以更快的找到目标文件。2)从转换检索思路角度考虑我们每获取一次信息,都在加深对检索对象技术方案的理解,可能越深入越会发现我们认知的不足或错误,那么这样的检索式调整就不是以降噪为目的了。这样的检索式调整是改头换面的,也可以说是另外再码一条检索式。
3)从查全角度考虑我们每获取一次信息,除了加深对技术方案的理解外,也会发现遗漏的可选取/扩展关键词/分类号,这样的检索式调整是利于查全的。
作者在这一部分的阐述中举了一个例子,有关于一种陶粒负载型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方案。作者在检索过程中浏览到一篇关键文献,虽未能用于对比,但获取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描述了陶粒的详细制备方法,其制备原料与本申请背景技术中记载的原料相比更为广泛,只要满足无机原料进行成型和烧结,制得的产品通常都可以称作陶粒......[1]”
这句话很关键。当时的检索员是用“陶粒”直接作为关键词的,因为检索员认为的陶粒就是常见的在化工领域作为吸附剂使用的陶粒,但一旦认识到陶粒并不限于特定材料载体时,这样的检索策略便一定带来漏检,接下来的调整思路便是查全调整,要对陶粒这样的要素进行合理扩展。在这一步的调整,检索员使用了“分类号 or 关键词”的典型查全检索技巧。
二、检索结果比对
这我放在第二步来解读,但并不是说检索结果比对是直接承接在检索式迭代之后的,实际上,首先一定有检索式的产生,然后经过比对和分析有了检索式的迭代,之后便是交替的,比对分析、迭代、再比对分析、再迭代。然而本文总共就三个部分,我只能把检索式的产生也当做检索过程的迭代的一部分来看待,这样显得有头有尾。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按照新创性及证据组合思路来对比检索结果与专利。这一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解释的。但还是给大家几个建议。1)深入理解新创性,并在检索分析中多多实操创造性三步法(以无效而非实审为模拟)2)这部分在书中53页,这一页有个表格大家重点关注,这个表格最后一列“对比结果”,何为X、Y、A类,大家可以往回翻,把书翻到第二章第一节的第12页,会看到明确解释

图片


3)这一部分已经涉及无效检索中的对比分析实务(千万不要觉得和实审中审查员的标准及严格程度是一样的),我建议大家除了找机会实操以外,也多看看于海东老师的《专利实务工作指南》的“专利无效篇”
三、检索结果(中止)时机
什么时候检索中止。
1)时间角度理论上检索的时间给的越久越好,这样我们就能完成从查准到查全的全过程,并且对于噪音的存在也能有更高的容忍度,查全工作能做的更好。而在漫长的时间内穷尽检索后,也就可以中止检索了。
2)费用角度理论上客户提供的费用越高,我们作为检索员越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也就可以中止检索了。3)多方意见角度理论上检索员、律师和客户对于证据适用性的意见能够统一一致,或检索员、客户/IPR对于证据适用性的意见能够统一一致,当多方面对于证据适用性达成一致意见,都认为证据或证据组合适用性强,那么就可以中止检索了。
以上都是理论上。来说说实际的。
1)时间角度实务中,无效检索给到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别说漫长的时间,连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都不一定有。我们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委托时限来完成检索委托,适时的中止检索。此时的检索,查准和查全在短时内都是难以尽善尽美的。2)费用角度实务中,客户会根据赔偿额和被诉侵权产品/技术的商业价值来决定无效检索费预期。我见过愿意花费十万上下的,也见过希望我白送的。如果是你们,你们应该也想象的到自己会怎样中止检索吧。3)多方意见角度实务中,有句话。不怕对方不懂,就怕对方一知半解。有很多客户稍微懂点,就会自信且膨胀,但又明显是个外行,此时会对我们检索员和律师/IPR已经达成一致的正确意见进行不正确的指点,很容易产生难以解释清楚的分歧和矛盾。这种情况下,中止检索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倍。

书中,作者在54页具体阐述了理论上从多方意见角度,如何判断检索可以中止。
那么本文就到此为止。
下次文章开始便进入了案例篇,我相信也是很多人最关注的部分,因为具有很强的实操学习价值,且兼具机械、材料、电学、通信、医药、化学六大常见领域,辐射范围广。我除了拿手的机械部分自己做解读以外,其他部分会尽量邀请经验丰富的检索大咖进行解读,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马天旗,赵星,欧阳石文.专利有效性检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53-58

[2]赫曼,杨露.非专利库检索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20,(30):77-79

黑娃

许利民,思博论坛ID“黑娃”

1)景毅检索分析团队负责人、思博论坛版主及检索讲师;

2)知识产权师、检索分析师;

3)擅长无效检索、侵权检索、稳定性检索、公众意见检索、查新检索,有丰富的涉诉无效检索经验,已经手包括化工机械、医疗器械、电商产品、注塑机械等在内的许多领域专利检索;

4)有对企业、代理机构及高校的专利检索培训经验

图片


浅读检索--马天旗著《专利有效性检索》第三章第四节“检索实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